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龙县的塔城乡境内,居住着纳西、藏、白、傈僳、普米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在这里共同创造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这里的各民族兄弟亲如一家,共同携手前进。 和建花是土生土长的塔城人,关于“民族团结”,她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社会和谐的体现。”因此,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种精神、力量体现到日常工作中。

回归田野也是她的梦想

据了解,和建花1996年从大理农校毕业后到了塔城乡农科站工作,为了使父老乡亲掌握种植技术,科学种田,她走遍塔城乡的每个村寨,把从学校里学到的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传授到给当地各族群众,受到了父老乡亲的一致好评!在塔城农科站,她兢兢业业,转眼便是9年光阴。

2005年,和建花来到玉龙县农业局园艺技术指导站做财务工作,一做就是十年。那段岁月,日子看似平淡无奇,内心却每天都发生着变化,想到自己学来的知识,想到家乡尚存的贫瘠,夜深人静,总有一个声音在暗示自己:该为家乡各族人民做点什么!

慢慢地,她感觉在舒适干净的办公室里待不住了。于是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回到家乡为当地老百姓传经授业,深入到田间地头做指导、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和建花主动提出申请,回到了塔城乡,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看到熟悉土地,和建花热情高涨,她第一时间跟丽江市农科所的专家们一起在塔城乡推广起了“稻菌轮作”的示范项目。

和建花介绍,当时羊肚菌在稻田里种植是件新鲜的事,但是羊肚菌种植投资大、风险高,很多农民都不敢轻易尝试,和建花坚定信念,以自己深刻的理解向大家说明种植羊肚菌的积极意义,得到了塔城乡顺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首批推广种植了3亩,得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稻菌轮作”技术“开疆拓土”为哪般?

2016年,羊肚菌“稻菌轮作”技术在塔城乡就推广到了90多亩,种植户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个种植项目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2017年,这个项目辐射的面积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玉龙县石鼓镇四兴村示范种植了4亩;九河乡河源村示范种植3亩;整个塔城乡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20多亩。

通过三年的努力,和建花的“稻菌轮作”技术项目真正得到了各族群众的认可,也受到了市、县众多领导的一致好评。

2018年,羊肚菌大田种植技术从塔城乡进一步辐射到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农业局长带领12名技术骨干来到和建花的指导点进行技术交流与学习,和建花亲自到维西县塔城镇“南古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指导,种植羊肚菌达到52亩;她还到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直接指导农户,羊肚菌种植面积达到14亩。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维西县“南古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羊肚菌种植项目被列入了“滇沪帮扶产业建设”羊肚菌示范基地。

(注:“滇沪帮扶产业建设”是:根据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根据“中央要求,云南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则,助力对口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投入财政援助资金。)

民族团结无边界 各族兄弟同走致富路

和建花对 “看见丽江” 说, 她不遗余力地将“稻菌轮作”这项技术推广,从塔城到石鼓,从石鼓到九河,后来还走出丽江到香格里拉市的维西、虎跳峡等县镇,这一路的“开疆拓土”,是因为她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各民族不分地域、不分语言文化,大家共同进步,共同走上幸福的道路。这是她的一个理念,在她所“开疆拓土”的地方,少数民族居多,大家以“稻菌轮作”这项农业技术为载体,无形中使各兄弟民族走到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共同致富,意义深远。为此,即便有时会因为民族文化、语言等差异而遇到一些困难,她也秉承理念,坚持不懈。

和建花回忆,有一次她本来要去塔城陇巴的一户纳西人家入户,却因病由同事代替前去。同事是汉族人,不会说纳西话,语言障碍使得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和建花得知情况后次日便撑着病体,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抵达那户人家。主人家见到和建花,表现得激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建花表示,自己虽未直接从事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内部工作,但也会尽自己所能促进各族兄弟姐们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仍会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将“稻菌轮作”这一种植技术深入推广到各兄弟民族群众中,和大家一起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

采写:李志文

责编:章丽清

主编:杨江芹 编辑:李丽明

初审:李丽明 二审:章丽清 终审:杨江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