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四年10月21日即1908年11月14日酉时,戊戌变法失败后的被囚皇帝——光绪帝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结束了他悲苦的一生。第二天11月15日的未正三刻即下午的1点45分,一代权后慈禧也崩于中南海的鸾仪殿,享年74岁。这一对中国晚清历史上特殊的母子,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恩爱情仇、是非纠缠后,终于抛下红尘恩怨,相继奔赴黄泉,去另一个世界继续他们的政事争斗、恩怨是非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这位晚清历史上执掌了半个世纪权柄、走过太多的风雨、人生已然暮年的太后老佛爷,在听到自己“又爱又恨”的养子光绪驾崩的消息,那一刻内心是复杂的:谈不上伤心,也不能说庆幸,有点怅然所失,又有点如释重负……和自己斗了一辈子的不肖子走了,留给大清的是一片权力空白,自己身体自入夏以来,旧病又发,咳嗽加重,肠胃不和,腹泻频繁,身子越来越虚,不知道能撑到哪天。但是慈禧毕竟是慈禧,多少政海风云,多少血雨腥风,都咬牙挺过,她知道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商议嗣皇帝人选,迅速地进行权力交接,保证新皇位的平稳落地,这对自己乃至大清至关重要。

当晚由于安排大行皇帝光绪的丧礼等诸多事宜,慈禧睡得很晚,第二天凌晨没用宫女唤床就早早醒了,两个贴身的宫女伺候起床后,她照例移步梳洗间梳洗打扮一番,然后命令宫女打开帘子,外间伺候的宫女和诸多太监齐呼:“老祖宗吉祥”,然后传早膳。吃完早膳六点在鸾仪殿的西暖阁召开宗室王公和军机大臣的御前会议,会议重点就一个:商议谁来当下一任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力主选恭亲王那支的傅伟,但是以醇亲王载沣为首的又不同意,袁世凯、鹿传霖等几个军机大臣知道这是皇家内部事,都低头不语,向来没有话语权的隆裕更是没主张,只是不停地把眼光扫向即是姑妈又是婆母的慈禧。此情此景宛如当年同治驾崩时候再现,自己也习惯了做这大清的拍板人,想到这,已经疲惫的慈禧倒是精神了许多。她声音一如既往的威严,一槌定音:“立载沣之子三岁溥仪为嗣皇帝,隆裕为太后,载沣为摄政王监国。”说完心中长舒了口气,如释重负。在座的各位先是面面相觑,然后纷纷磕头领旨,面上其夸老佛爷圣明,其实心中悲喜自知。

开完一上午的会,大事已定,慈禧不知道自己还要为大清操劳多久,感觉有点饿了,不觉午时便传膳午饭,吃着吃着忽觉眼前一黑,竟晕了过去,再醒来见床前跪了一排人,隆裕、载沣,奕劻……晚辈、宗室、近臣……这些人仰望着自己,大气也不敢出,都在恭听自己最后的旨意。此刻,自己的一生如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罢了,神仙都难免一死,作为一介女流,活到今天倒也轰轰烈烈、史上留名了,想到这,慈禧的思维格外清晰起来,传旨嘱托后事:

“本月二十一日以来,复遭大行皇帝之丧,悲从中来,不能自克,以致病势加重,遂至弥留。固念五十年来,忧患迭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嗣皇帝在冲龄,正贤启迪,摄政王及内外诸臣,尚其协力珝赞,固我邦基。”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玩弄了一辈子心机和权术的老佛爷慈禧,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说了上述一番肺腑话。大概意思就是自己一生为大清操碎了心,由于小皇帝年龄小,大家一定要尽力辅佐,振兴清廷。最后还觉得意犹未尽,回想自己一生三度垂帘、两立新君,恐有干政之嫌,又说了下述振聋发聩的几句话:

“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这段话说白了就是:今后一定要严防女人主政和太监弄权,贻误国事!此话一出,不知道跪在地下的隆裕太后和大太监李莲英是不是感觉脸红耳热、直冒虚汗。临了,这是老佛爷在警告自己?他们暗自腹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管了大清五十来年的权、压制了两个儿皇帝、在晚清政坛呼风唤雨的慈禧老佛爷临死能说出这番话,至今也令一些史家瞠目结舌并且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这是她发自内心的忏悔,还是流于形式的做秀?

总之,这位在晚清历史上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慈禧老佛爷,在光绪死后不到一天时间内,以惯有的雷霆手腕立了新君、安排政治班底、遗诏托孤、安排自己后事……一切井井有条,忙中不乱,11月15日午未三刻,一代权后慈禧魂赴西天,结束了她跌宕而又不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