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兰州几十年,一毛厂这个企业常听说,十几年前,一位该厂技术员通过提升学历调到了我们单位,听她说起一毛厂,体会到极其复杂的感情,一毛厂曾经那么辉煌,后来却那么凄怆。

隐约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和妈妈到西站逛,见过一毛厂职工拉着横幅罢工,路边的商店处理成捆成卷的毛料子,一毛厂要倒闭了,要拆厂房、卖土地,一毛厂的职工栖栖遑遑,马路边的家属楼破烂不堪。

没过几年,一毛厂那片地方变成了曦岸华府,大家都称曦华园,率先撩开了兰州市高档住宅区的大开发序幕。一毛人不禁又让人羡慕起来,他们可以用很低的价钱住进高档楼区了。

一毛厂危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毛厂内部是怎样进行的资产、人员重组?职工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几十年过去,曾经的一毛厂渐行渐远,就要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在慨叹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慨叹太多人对历史的麻木。

一毛厂的盛衰兴亡,是甘肃毛纺织业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缩影,短短几十年,几代人的青春年华与之紧紧相连。

我一直以为一毛厂前身是左宗棠1880年在兰州创建的甘肃织呢局,毕竟是兰州的第一家毛纺厂嘛。

其实不是。1880年,左宗棠、赖长在兰州市畅家巷建立了甘肃织呢局,也有人称兰州织呢局。但随着左宗棠调离西北,织呢局很快就办不下去了,1884年彻底停产。

过了近三十年,1906年,兰州道彭英甲决心重振兰州工业,投入资金购置设备,聘请外国技师,创办纺织技校,重新将左宗棠留下的织呢局运转了起来,但1911年辛亥革命后,彭英甲调离西北,织呢局又一次瘫痪。

民国期间,还有其他人士试图重新使织呢局运转,但都不了了之。

抗战时期,需要大量军用毛毯、军呢等,盛产羊毛的甘肃又迎来了毛纺业的复兴,但都是小规模手工业作坊为主。战时甘肃民间涌现不少生产毛料呢子和毛毯的厂家,年产毛毯15万条,年产呢子35万匹左右。

彭英甲(左一)

毛毯、毛料,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高档、紧俏的物资,只有军队高层和达官贵人家才有。

抗日战争初期,原甘肃织呢局被军方租用生产,改名军政部织呢厂第一分厂,日产军用毛毯80条。1939年,织呢局被日军飞机轰炸两次,机器损毁严重,大修5个月之后重新生产,改名军政部第二织呢厂,之后,该织呢厂转给甘肃省地方,由军用转为民用。

抗战结束后,又转入内战,国民党政府又将织呢厂转为军用,但日趋下滑,解放前基本无法维持生产。

与其对一个老掉牙的织呢厂修修补补,不如新建。

在粗纺分厂拉毛机前生产纯毛提花毯的女工 1987年4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期间,在兰州七里河区新建了雍兴公司毛织厂(也有的资料称雍新公司毛织厂),现在从网页上很难找到这些信息,这是战时兰州最大的毛织工厂之一,资本60万,开办时有各类织机60台,职工250人,主要生产地毯、毛毯及各色粗毛呢。

到抗战末期,增添各类机器近百台,职工增至400余人,年产毛呢达八万米左右,创造了建国前甘肃毛纺织工业的最高记录。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军代表接管雍兴公司毛织厂,三天后恢复生产,是《甘肃日报》创刊号头版重要新闻。这就是后来的“兰州第一毛纺织厂”,简称一毛厂。

在精纺分厂精梳机前挡车的女工 1988年7月

参考资料:

《甘肃毛纺织业史略》

《西部大开发和WTO新形势下甘肃纺织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火星街100号——兰州第一毛纺织厂的兴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当或侵权,告知作者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