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河北保定一位妈妈给幼儿园儿子辅导作业被气哭的视频走红。

孩子爸爸称,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妈妈教孩子写字,让孩子空格写,可是孩子怎么都学不会,非要挨着写,急得直抹眼泪。

妈妈看孩子哭,又生气又心疼,也忍不住和孩子一起哭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一出,网友纷纷表示真的太真实了,辅导孩子做作业真的分分钟被气哭。

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可能是很多家庭的常态,孩子总是有一百种方法轻松让家长炸毛,但是无论如何,在孩子面前学会情绪管理是作为家长最基本的修养。

因为情绪真的是会传染的。

当然,情绪传染并不是在生理层面上传染,而是心理层面上的传染。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叫“踢猫效应”,这个理论非常形象的展示了坏情绪传染产生的恶性循环。

一个爸爸在单位受到领导批评,回到家以后,没有调节好情绪,莫名其妙的把孩子臭骂一顿。

孩子无缘无故被骂,心里也很不爽,于是就去狠狠地踹了一下身边的猫。

猫慌忙逃到街上,迎面来了一辆卡车,司机看到猫,赶忙避让,结果却撞伤了路边的孩子。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这个反应也是有等级的,由上到下,最弱小的那个,往往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父母在养娃方面特别容易焦虑和急躁,而当自己不能及时处理好坏情绪的时候,就会身不由己的加入到“踢猫”的队伍中来,而最容易无缘无故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年幼的孩子。

研究表明,父母的负面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持续强大的压力会永久性的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和神经连接,导致孩子容易敏感自卑,不愿与人交往,甚至会杀死大脑海马回的神经细胞,使孩子的记忆力下降。

除此之外,长期的压力还会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发生紊乱,进而导致孩子免疫能力下降,患病的概率也会明显增高。

那么,父母有情绪,难道就不能发泄吗?

当然可以发泄,父母也是普通人,也会有情绪起伏,需要及时把坏情绪发泄出来。

但是,发泄的对象不应该是孩子,发泄的情境也不应该是在孩子面前,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尽量保持情绪的平稳,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孩子。

一,善于察觉情绪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可能很多父母都有这种经历,看着孩子淘气,然后一股火蹿起来,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劈头盖脸就给孩子一顿打骂,但是其实孩子犯的也不是多大的错误,只是这个年龄该有的小淘气。

暴脾气的父母,最欠缺的就是察觉自己坏情绪的能力,脾气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发泄出来再说,还美其名曰教育孩子,根本认识不到自己坏情绪带给孩子的伤害。

这种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要能及时察觉自己的坏情绪,只有察觉了才有可能及时停止。

二,及时按下情绪的暂停键

察觉到了自己的坏情绪,下一步就是要及时停止。

王小骞在《妈妈知道怎么办》一书里提出,当父母情绪马上要失控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按下情绪暂停键”。

及时终止马上要爆发的坏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亲测有效的两个方法是:马上离开当下的情境,比如马上进入卧室或者卫生间,告诫自己“别发火别发火”,或者是深呼吸,默念“别说话别说话”,暂停一分钟,让理智战胜情绪。

虽然很难,但是一般都能让自己冷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可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好。

在某档亲子节目中,胡可在包饺子,安吉和小鱼儿拿着饺子馅打闹,小鱼儿把饺子馅扔到安吉脸上,俩人发生争执。

胡可看到他们拿食材玩乐,又起了争执,非常生气,但是她在非常生气的情况下,也是沉默一分钟,然后迅速调整好情绪,抱起小鱼儿耐心的给他讲食材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玩的,用来打哥哥更是不对。

在妈妈的包容与开导下,小鱼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主动跟哥哥道歉。

相信很多父母可能看到这一幕可能直接就爆了,上来就是一顿臭骂或者暴揍。

用暴力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错误,虽然可能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对孩子的伤害更是不可估量。

三,给自己足够的空间

养孩子是我们的责任,却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父母们千万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投入太多,就非常容易陷入自我感动和委屈的圈子,非常容易把生活中的不如意都推到孩子身上,进而时不时向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养娃之外,我们也应该多给自己一些空间,距离产生美,在亲子关系中也适用。

四,不要给孩子过高的期待

大家还记得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对他的期待吗?

相信绝大多数家长的愿望都非常简单而纯粹,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的愿望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父母的情绪总是被孩子的成绩左右,进而产生恶性循环。

我们自己就是普通人,可却总是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不愿承认孩子的平凡。

不过度焦虑,不盲目佛系,找到和孩子都舒服的模式,轻松快乐的学习,我觉得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