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值秋高气爽时节,但不少朋友却在这飒爽的金秋经历着各种咽喉不适的问题,轻者咽喉有异物感,清清嗓子可好转;重者咽喉部位疼痛难忍,甚至失音,可谓是有苦难言。而对于一些经常要讲课、用声等的特殊职业者,咽喉不适带来的烦恼,更是深有体会。今天就跟大家讲讲秋季最常见的咽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秋季咽喉问题的原因

■ 秋燥伤人

燥为秋天主气。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分别对应于肝、心、脾、肺、肾五脏,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即秋对应于肺,肺属金。秋季气候干燥,燥气太过容易伤人致病,最易伤人津液。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侵犯人体,首先犯肺,常出现口鼻咽干、咽喉异物感、咽喉肿痛、咳嗽咯痰、声音嘶哑甚至失音等咽喉问题

■ 寒热刺激

时值秋令,万物开始干枯,从气候特点来看,除了气候干燥,气温也由热转凉,中医认为这是“阳收阴长”的过渡阶段。秋季天气转凉,容易刺激咽部黏膜血管,可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加上昼夜温差比较大,寒热交替,稍有不慎就着凉了,进而引发咽干、咽痒、咽痛、咳嗽和咽部异物感等各种咽喉问题。

■ 秋季多风

秋季多风,秋风飒爽的同时,也容易让各种灰尘、花粉、虫媒、病菌等在空气弥散传播,这些都是呼吸道外源性致病因素。这些异物很容易就随着呼吸到达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从而诱发或加重各种咽喉问题。

■ 悲秋情绪

诗词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确实容易引发一些人的忧伤情绪,即人们所说的“悲秋”。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情志与五行学说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就对应“怒、喜、思、悲、恐”,五脏中对应于秋的“肺”属金,情志中的“悲”属金,加上秋天的肃杀收敛之气,因此有时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情志不遂又容易伤肝引起肝气郁结,加重悲秋情绪,恶性循环。

中医病证最常见的情志病之一是梅核气,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咽喉中有异物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它是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故悲秋情绪也是引发或加重咽喉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点在女性群体中更为明显。

02、秋日咽喉问题的应对

■ 内外滋润防秋燥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到了燥气横生的秋日,我们的饮食也要随季节变化调整,“润其燥”是秋季饮食内调的基本原则。平素体质虚寒的朋友可以适量吃温润的食物,如南杏仁、松子、核桃、龙眼肉、麦芽糖、牛油果、石榴等。平时体质壮实容易上火的朋友可以多吃凉润的食物,如雪梨、甘蔗、蜜柚、马蹄、百合、沙参、麦冬、石斛、罗汉果等。常见的滋润食物还有银耳、葡萄、橄榄、蜂蜜、椰子、花生、猪脚、山药、枸杞、芝麻等。

岭南的天气让人爱恨不得,不少朋友家里既有除湿器又有加湿器,梅雨季节室内湿气缠身,秋冬季节室内则干得不行。加湿器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室内的干燥,从而减少燥气入侵。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内调为主,外防为辅。

■ 适时添衣防秋凉

如今天气逐渐转凉,虽然白天还可以穿短袖,但早晚温差比较大,出门最好带上薄外套,适时添衣,尤其是抵抗力比较弱的老人和小孩。此外,夜间睡觉也要注意防寒保暖,风扇最好调定时且不要持续正对着身体吹,否则天凉后出现咽喉不适感的几率大大增加。

■ 出门要做好防护

秋日出门要做好防护,尤其是人群密集处,戴口罩可以减少跟病毒、细菌、花粉的接触,大大减少呼吸系统的问题,不过这点因为疫情原因大多数人还是做到位的。

■ 调畅情志解悲秋

秋日出现伤感的情绪时,其实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防治“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自我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虽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叹,但更要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豁达。秋高气爽的时节,户外活动是防治悲秋的好方法,如公园散步、慢跑骑行、徒步爬山等等。悲秋的情绪少了,气机顺畅了,因情志导致的咽喉不适自然而然可以得到缓解。

‖ 食疗方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橄榄牛蒡瘦肉汤

材料:青橄榄6颗,干牛蒡根30克,猪瘦肉200克。(2人份)

做法:青橄榄、干牛蒡根、猪瘦肉均用清水洗净。猪瘦肉整块不必切开,然后与其他食材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煮2个小时左右,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清肺利咽,生津止渴。

适合人群:秋日咽喉不适者,常见于熬夜、长期吸烟或多吃辛辣刺激食物损伤咽喉,出现口干舌燥、咽痛不适、舌红、少苔等症。

青橄榄性平,味甘、涩、酸,具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血等。牛蒡根性凉,味苦、微甘,归肺、心经,能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两者搭配与瘦肉炖汤,可清肺利咽,生津止渴。

‖ 食疗方推荐

双梗利咽汤

材料:党参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苏梗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1人份)

做法: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加入300毫升的水浸泡20分钟备用;将泡过的材料与水一同倒入砂锅中,烧开后,再转小火继续煮制20分钟;关火,出锅。

功效:健脾理气,化痰利咽。

适合人群:咽喉不适伴悲秋情绪者,常见咽喉异物感、咳痰、情绪低落、舌淡红、苔白腻等症。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能健脾益肺。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能化痰渗湿、健脾宁心。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苏梗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胃二经,能理气解郁,宽胸利膈。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苏梗配桔梗为临床常用组合,《本草撮要》言:“梗(苏梗)得桔梗,治梅核气,蟹毒”。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和胃、和中缓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