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年七月十六日晴(六月初五),早四钟发京兆安须属之得胜口,星光粲然、蛙声阁阁。乘车东南行,抵东沽港,天始晓,过缺柳村抵官厅,始八点。此一带地质多沙,凹凸不一。度沿河,待车杨柳青站,此为津浦路津西第一站,十一点半始乘车开行,五钟余车停,属于丰台德盛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大同车站)

七月十七日晴(六月初六),早八点购大同通车票,价五元六角,开行后速率较大,九点抵南口,倦卧车中,征轮摇梦,至晚六点钟始抵大同车站。

(▲ 大同六月六登高瞭街)

大同无人力车,雇轿车一乘,南越操场城,进北门,石路坎坷。城高约四五丈,多圮。城楼亦魏然,而栋折瓦摧,时现一种荒凉之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大同六月六瞭街)

寓大街西警察总所。是日适当阴历六月六日良辰也,妇女填街塞巷、或临城垣、或坐门首,美服盛饰,以绝纤之足,夸示于人。余常闻大同一带,有所谓晾脚会者,今则不期而遇矣。

(▲ 开化寺,民国时期改为公安局)

七月十八日晴(六月初七日),得暇。便循大街转东南上城,至东城楼下,又转至九龙碑前,遂归,晚又雨。

(▲ 大同九龙壁)

七月十九日晴(六月初八日),出东门越御河访平城故迹。游玄都观真武庙,道人刘高铭款茶楼上,归。午后游城内西街,上华严寺大雄宝殿,甚是高敞,按辽史地理志清宁八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金史地理志,亦云寺有辽帝石像,今俱未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大同真武庙)

七月二十日晴(六月初九日)北出曕碣文庙,模范小学在焉。又出北门约操场城,转东南,往观铁牛。返游车站,避雨茶肆,归。午后访辽金皇城故址。

(▲ 大同大北街)

七月二十一日晴(六月初十日),擬东归,阻雨未果。课云中五日矣,此邦风土略有调查,分计如下:

【气候】

大同地系大陆性,每日十二点前后燥热烁膚,晨昏则盛夏有若秋末,冬则极寒,重裘不暖。

(▲ 大同关帝庙)

【山川】

按大同境,东有紇真山系登山,西游武周山、七峰山(又名玉龙山),北有神山(系北四十里),东北有采凉山,西南有禅房山(距县六十里),以上诸山以无暇不得往游为憾,但时或登城遥望而已。又大同境故乏水,如浑水发自县东北四十里塞外,南流至城东,穿铁路大桥蜿蜒东门外,又南留如桑干河。

(▲ 大同六月六登高瞭街)

今士人呼曰御河(按水经注如浑水出凉城),水流湍急,浑浊无舟楫。人马憑河而过,然深度才过膝盖,非士人莫能涉也,余出东门时,往返皆遗士人背负,涉及中流,殊觉惴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大同城墙)

【物产】

大同物产系烟煤,士人呼为大炭。产煤处在武周山,去大同西仅数十里,擬往游,未果。煤之产额甚富,系士法开采。往往每斤仅制钱一枚,今则铁路开通,涨至二三枚矣。食物以油麦、小米、蜀黍为主,小麦面非常品也。蔬类则葱韭菘蘿葡元荽等皆有,且价廉。瓜果鱼虾以本地不产,故異常昂贵,工作物笨拙质量,惟铜器较优。榖类无玉蜀黍,蜀黍仅二尺许,已吐穗,其茎细如指,榖尺许高。亦秀而实矣,榖不成陇,每本相距各五六寸,锄短小若芸花者然,京津米麦贾人,多来阳高及此地采购,北连丰镇,该地质虽劣,而土广人稀,亦实有供过于求之势也。

(▲ 大同南街)

【风俗】

其民鄙朴少文,而妇女缠足之风其盛,其纤小之度,燕赵无其比也。操作之需久立者,乃以膝代足。农家或傭妇工作,载之以车,分苗则或坐或跪,锄毕,陇畝间坚实如杵筑矣。遇令节尤好贾其馀勇,为鹅行鸭步之旅行。衣服亦颇瘦小,趋时色,尚雅淡。头髻则壮老者多为蜣螂髻(余以形似命名),或青螺髻,少妇多为旧式圆头,女子则挽长髻埀项,后已字者则另作小发辫。男子丁优戴白帽,女则以白布罩髻,又男子纵患热,不许袒臂,以为罗汉体不可渎也。

(▲ 大同人文)

早时祈雨,以长竹竿上建大旂,一人跣足戴之,旁四人引绳。又以柳枝为二大束,多人舁之行,枝间编悬神码,跣足绕鼓,喧噪而前,家家好暖火炕,营炭灶。室内烟自炕中经过,达突而出,然燃炭不得法,则臭烟满屋子。食物多杂炭灰,街衢间炭灰土石相累积。春冬三月季,卓尘迷目,夏雨连绵,则臊臭蒸热之缁泥。沿街塞路人,几令人插足无地,掩鼻二趋。士人则恬然莫之異也。

(▲ 大同鼓楼)

食物颇贱,谋生较易。妇女多不习女红(女工),唯作醋作酱腌菜则家家能之耳,每岁元旦,不鸣炮竹,燃大炭于门,以示庆贺。

【城池】

城周十三里,门四,池旧广丈五尺,今废。明洪武间因旧土城砖瓦重筑之,清顺治、乾隆间皆有修葺,城中及城上建筑物颇多,故皆塌坏失修,何如官绅合议尽拆除之,鬻其砖瓦石材以举行路政,即使行人,且免危险兼和卫生。

(▲ 清远门)

【金融】

旧时实币甚少,债务债权双方,以辗转质兑借资流通。近则铜元制钱为交易要品。数钱以个计,通例以四十八个作为五十,九十六个作为一百。铜元不甚使用,只抵制钱九个,洋元每元抵一千三百个有奇,视天津北京为賤。近来中国、交通两行皆已设立分号,握金融界之枢纽矣。

(▲ 大同曹夫楼)

【古迹】

平城故城,攷志载在县东,余于七月二十日往访。出东门,抵如浑水上,此处旧有兴云桥,总兵郭琥拓故基,更为之。下设洞十九、高三丈、馀东西长百余丈,南北阔十余丈,今已毫无遗迹矣。至故府村西,惟见荒墟坏垒,询所谓汉高被围处,士人皆瞠然莫知所对。白登台亦无覍处。有土筑高台立墟上,魏然数丈,询之士人曰堠子,豈白登台耶,柳月时所设以瞭套者耶。

(▲ 大同鼓楼西街)

又北至史公墓,石牌坊、石马、石人等,半埋土中,想见此地风沙之恶。又南行里许,过史公神道碑侧,又经任公神道之东,至玄都观,又南登石阶数百次级,入观真武庙。庙旧为民建,明洪武初代王洕大之。清康熙嘉庆间皆有修葺。城内大东街有九龙碑,似大照壁,高两丈,长约八九丈。北向下有石桥三孔,桥垮石长方池,上池北有栅栏,不许人入内。池南壁下,立碑四五座,小字不可辨,唯见中二碑,一题曰九龙真迹,一题曰灵迹显应,字皆径尺,壁为五色琉璃砖瓦所砌,成龙九条,旁杂云气,光彩夺目,士人云此处昔有真龙,在池内,經南人以术取去,至今灵迹遂绝。

(▲ 九龙壁前九龙神迹碑)

九龙碑对皇城街,云辽金西京故迹,攷志载,金大定五年建保安殿,在大同城内。一再访问,无所得。操场城明万历年建,见城上石刻,今城中空无物。

(▲ 大同御河铁牛)

西北有土城甚小,城东北二三百步有铁牛一,立石台,头东北向,大倍真牛。两肩间,铸有金火匹人姓名,不记年月,迹近代物也。此外考志书所载,县东南有班氏故城,汉置。西北二十八里有定襄故城,唐置。北有奉义故城,辽置。西北有单于台苏式受降城青冢,及辽萧太后梳妆楼,予皆不得往访,愿就已经访求者推之。或亦徒劳往返而已。

(▲ 九龙壁灵迹现应碑)

东南城上有塔一座,不甚高。攷其碑记,皆明清两代物。各城楼之所在,往往有铁炮,卧砖瓦荒草间。大者长七八尺、径尺五寸。皆明崇祯时铸,惟西南城角上有铜铸大炮,为康熙二十八年造,抚今追昔,为之抚然。

(▲ 南城垣雁塔)

七月二十二日晴(六月十一日)早六点,束归装,解甥孔一为雇车到车站。七点购票上车,九点二十分鸣笛开车,又十五分抵周士庄、十点五分抵聚乐堡,去大同城六十里。堡为明天顺二年筑,城周三里,黄土滩为水所冲崩陷,有如决口。十点二十五分抵王官人屯,西北去约五六里,苍者雄伟,咫尺可接,地质同前,时天气少热。十一点五分,抵阳高。汉时为高柳县,属代州。在大同城东北百二十里,清顺治六年,曾移大同府治于此,八年又还故治。其地方之重要可知。砖城在车站东南,颇大。西望探□山,插入云际,北望库鲁山,下影现长城故迹。

(▲ 大同地区基督信徒)

十一点五十分,抵利文造,禾稼较好,左近有山。十二点一刻五分,抵天镇,为燕晋之交界地,魏广牧县也。据大同城百八十里,明洪武三十一年,置天镇边二卫,清并曰天镇。雍正三年,改卫为县,地去山约数十里,土地亦瘠,下午一点五分抵永嘉堡,在天真东北四十里。明嘉靖中筑,周三里有奇,旧兴宣镇李信屯相犄角,一路沙迹,汽车夹山而行,右临南洋河,雅负形势。一点两科十分,抵西湾堡,地居万山中,南洋河径其右,湍流迅疾,地亦贫瘠。人操晋语。二点十分抵达柴沟堡...

(▲ 云冈前的乘客)

【来源:说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