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们,周六好(今天推荐的音乐来自独立音乐人Bohan Phoenix)。

在本期「简单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

  • 狒狒研究发现,保持女性友谊的男性次年存活率高28%

  • PM2.5与神经系统疾病存在重大关联

  • 遭遇创伤后多睡会儿,能减轻负面影响

  • 糖吃得太多,可能造成攻击行为

  • 攻击性是如何越来越强的?

  • 能不能减肥成功,不仅仅是意志力问题

看完记得去留言区与我们唠唠!

多交异性朋友,有助于长寿

男女之间确实是存在纯友谊关系的。

至少你在人类的灵长类表亲——狒狒中,可以观察到它们互相顺毛、却并不恋爱的现象(更直观的,被顺毛的可能是没有生育能力的雌狒狒)。

自1971年来,杜克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Susan Alberts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追踪肯尼亚安博塞利的540多只狒狒,观察它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redit: Susan Alberts, Duke University

狒狒交朋友的方式,就是花时间在一起顺毛——它们并排坐着,抚摸着彼此的皮毛,寻找壁虱和其他寄生虫。Alberts说:“这是狒狒的一种交流和缓解压力的方式,也有助于它们的卫生和健康”。

研究人员曾经认为,雄性对雌性表示友好,更多是出于生殖方面的考虑,比如增加交配机会。

但数据显示,拥有异性朋友还有另一个好处:让自己更加长寿。

在狒狒中,与社会孤立的男性相比,保持女性友谊的男性活到下一年的概率要高出28%。

这是首个在人类以外的生物中发现了雄性自然寿限与其社会联系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研究。Alberts等人对狒狒社会行为的研究表明,友谊的力量可能在灵长类动物的家谱中有着深刻的进化根源,以及,两性都能从牢固的社会关系中得到好处。

《柳叶刀》子刊:空气污染与神经系统疾病有重大关联

都说PM2.5可怕,它到底有多可怕?

最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颗粒物空气污染(PM2.5)与认知功能受损相关,会加速认知衰退,增加包括帕金森氏症、阿尔兹海默氏症和其他痴呆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产生风险。

具体数据是:每年PM2.5浓度每立方米增加5微克(μg/m3),因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而首次入院的风险就增加13%。

这也是美国对PM2.5污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联系进行的首次全国性分析。

数据来自于6300多万美国老年人进行的一项长期研究,结果于10月19日在线发表在《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杂志。

作者认为,虽然证据基础比较小规模,但即使M2.5浓度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长期接触也会增加神经系统健康恶化的风险。

增加创伤后的睡眠时间,可缓解PTSD

近日,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增加创伤经历后立即入睡的时间,可能会减轻创伤造成的负面影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常常会导致睡眠问题。为此,主要研究者之一、Elson s.Floyd医学院的William Vanderheyden等人在小鼠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想看看修复睡眠障碍,是否可以缓解PTSD。

他们使用了两组小鼠。一组被“光生刺激”激活黑色素浓缩激素(MCH,一种促进睡眠的脑细胞类型),另一组作为对照。

结果发现,“光生刺激”组增加了小鼠静息和活动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的时间——这是被对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的睡眠阶段。并且,接受“光生刺激”的小鼠更能成功遗忘创伤性相关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redit: Nami.org

Vanderheyden认为,这一发现可能给治疗PTSD患者(比如军事人员、急救员、事故/自然灾害/暴力/虐待幸存者)提供“时间窗口”。如果能采取措施干预睡眠,也许就能减小创伤的负面影响。

所以下一步,他们计划找出对调节睡眠或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的分子,用作开发相关药物的靶点。

糖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攻击行为

许多精神疾病(比如躁郁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最近科罗拉多大学发表于《进化与人类行为》的一项报告显示,这可能与糖的摄入有关。

医学院博士Richard Johnson概述了一些证据,认为果糖能通过降低细胞内的能量,引发类似人在饥饿时出现的“觅食反应”

“觅食反应”可以刺激冒险和冲动的行为,促进人类寻求新奇的事物、做出快速决策,以确保生存所需的食物。而过度吃糖,会使该反应被过度激活,引起冲动行为。

但Johnson同样指出:“不能将攻击性的行为完全归咎于糖,而是说它可能是因素之一。其他因素还包括心理健康、基因、家庭、身体、情感和环境因素等等”。

“攻击性训练”:攻击性是如何越变越强的?

俗话说,一切都会好的,不好我捶爆生活的头(日益暴躁) 。

最近加州理工学院发表在《PNAS》上的一篇研究认为,人们的“攻击性”不仅是成年后与生俱累的本能,而且攻击力的增强也是一种先天行为,可以通过反复的积极刺激而产生。

生物学教授David Anderson等人雄性老鼠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发现:当雄性小鼠在与其他雄性小鼠的几次攻击性遭遇中连续获胜,那么在未来,它会变得更加咄咄逼人,表现出更快、持续时间更长的攻击行为,并无视对手的屈服信号。

Credit:《搏击俱乐部》

这说明,经验(在攻击中获胜)改变了雄性小鼠的攻击性。即:攻击性会被经验所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攻击性训练”

在本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控制小鼠攻击行为的一组特殊通路。

  • 在经过攻击性训练后,小鼠位于下丘脑细胞群的突触显示出长时程增强(LTP)的迹象。这些突触不再只是与下丘脑的神经元对话,而是对它们“大喊大叫”,让它们的反应更加强烈;

  • 当阻止LTP在这些突触上的形成时,他们发现,攻击性训练不再导致这些老鼠攻击行为的增加。

虽然但是,调节攻击性训练行为的活动,可能不止发生在这一个部位。未来研究者计划继续寻找攻击性神经回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脑节点。

能不能减肥取决于你的大脑,而不仅仅是意志力

肥胖者会遭受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全体污名化为“懒”、“没有意志力”。

但科学家们早就知道,肥胖是具备生物学基础的,它不止是简单的意志力问题。当你的脑子不停让你“吃吃吃”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一些通路出了问题,或是某个生理信号没有被大脑听到。

最近,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发表在《神经影像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脑-胃之间存在一个神经网络,而这个网络中最活跃的节点是“初级视觉皮层”(换句话讲,视觉刺激越强的人,往往吃的越多)。

研究人员以腰围、血脂异常和年龄为标准选取了942名被试参与实验。在过程中,首先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包括脑成像和行为执行功能的测量;并在进行长达半年的饮食干预后,计算每个被试体重减轻比重,作为研究的主要数据。

他们发现:

  • 意志力对减肥结果存在影响,但减肥过程实际上与视觉和嗅觉线索有关;

  • 对食物的视觉和嗅觉反应增强的人,往往会吃的过多,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 虽然“行动力”是减肥能不能成功的主要因素,但它与“脑-胃”之间的联结模式无关。

首席研究员Galia Avidan教授认为:视觉作为引发进食的重要因素是合理的,因为视觉是人类的主要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害,破案了,瘦不下来主要是因为眼神太好……

本期weekly就是这么多,希望你又得到了一点有意思的心理学技能。

我们下周再见!

阿寺、Rosie、江湖边 撰文

Reference:

Fernando A. Campos et al. Social Bonds, Social Status, and Survival in Wild Baboons: A Tale of Two Sexe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Sept. 21, 2020. DOI: 10.1098/rstb.2019.0621

Richard J.Johnson et al. Fructose and uric acid as drivers of a hyperactive foraging response: A clue to behavioral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impulsivity or mania?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October 2020. DOI: 10.1016/j.evolhumbehav.2020.09.006

Christopher J. Davis et al. Optogenetic sleep enhancement improves fear-associated memory processing following trauma exposure in rats, Scientific Reports (2020). DOI: 10.1038/s41598-020-75237-9

Liuhua Shi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PM2.5 o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the American Medicare population: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October 19, 2020. DOI: 10.1016/S2542-5196(20)30227-8

Gidon Levakov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future weight loss reveal a possible role for brain-gastric interactions, NeuroImage (2020). DOI: 10.1016/j.neuroimage.2020.117403

Stefanos Stagkourakis et al. Experience-dependent plasticity in an innate social behavior is mediated by hypothalamic LTP,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DOI: 10.1073/pnas.201178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