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已经透露出,中国是积极发起和参与G20‘缓债计划’的国家之一。”10月24日,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参加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当前的缓债,就一定是疫情后的债务重组,一定是减债和消债,这中间还有很多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周小川看来,疫情加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本付息的负担,疫情之后的复苏不仅仅取决于发达国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量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不能成功克服疫情,实现复苏。

“如果在这一期间,一些低收入国家因为还债,挤占了大量的财政资源,就会减少他们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拨款或者是这方面的能力,也会影响这些国家未展发展的融资能力。”周小川称。

他还提到,最近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中,中国积极发起和参与G20的“缓债计划”。所谓缓债,即疫情导致一部分经济按下了暂停键,意味着一些租金和还本付息也应有所暂停。

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也介绍了落实G20缓债倡议的进展。他表示,目前中方收到了20多个国家的缓债申请,截至7月底已同十多个国家就缓债倡议达成一致,并正同其他提出申请的国家加强沟通协调,有关工作进展良好。

但疫情比较复杂,疫情过后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还需研究,周小川称,“当前的缓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疫情后的债务重组,就一定是减债和消债。另外,需要区别哪些是疫情导致的债务困难。其实因疫情新增加的债务负担总体来说数量并不多,有很多高杠杆债务都是在疫情发生前形成的。因此,还要注意不要出现道德风险。”周小川说道。

周小川还表示,目前,“一带一路”不断取得重大成绩,得到了发展中国家普遍拥护和支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预防和控制疫情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和合作。

在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周小川强调,“我们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更关键的是应该如何促进他们将宏观经济搞好,能够将基础设施、生产能力搞上去,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道路。”

周小川还对储蓄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称,当前,疫情对于储蓄率的影响还无法判断,全球的储蓄率在过去10年、20年中,平均是26.5%,中国大大高于这一水平,同时东亚部分国家也明显高于这一平均水平,而低于这一水平的主要是美国。“从储蓄的角度看融资能力和资金配置是一个重要角度,也是对于那些阴谋论的反驳。”他说道。

他进一步提及,目前债权融资的主力是东亚国家(包括中国),总量已经超过了巴黎俱乐部主权债的总额。未来,在“双循环”特别是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战略情况下,中国的储蓄率还会进一步变化,内循环将会更加畅通。

但还需注意的是,年轻一代的储蓄率在明显下调,“一方面这有助于扩大内需;另一方面,还存在令人担忧的方面,一些年轻人过多依靠借债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将来是不是好事也不完全知道。”他称。

“总的来说,储蓄率会进一步地调整。未来,‘一带一路’的融资格局会与此相关。”周小川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