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瑞典人挪威人对当代社会有啥重要贡献,恐怕诺贝尔奖要居首位。设立一百多年来,颁奖多多,但争议很少。不少酸葡萄中国人抱怨诺贝尔奖对中国人不公平,其实是很可笑的。前段时间从日本电视娱乐节目中看到一则笑话,又见识了诺贝尔奖的公平,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日本有位名叫田中耕一的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其实生活中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甚至都可以说是失败者。他小时候学习不好,成绩一般,长相平平,家庭也很贫寒,数次差点因为学业差而退学。好不容易考上了日本东北大学(这所大学的知名度较高,是日本一流学校),学了电气工程专业,拿到了学位,却很难找到如愿的工作,最后在东京一家以研发、制作仪表的小企业找了个工作,负责做些化学实验,根本与他的专业无关。这不过是他为了赚口饭吃的工作,他自己也从未想过有多大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获得诺奖时候的田中,竟然把自己给吓得不知所以,面对记者的热情无言以对,然后立即消失得不见踪影。
一句话:田中貌不惊人,也没表现出来啥过人的才能。能过一天是一天,诺奖啥的,他恐怕连想都没想过。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很久,娶了媳妇,上下班赚钱。如果没人说他,恐怕连研究所里的人都不认识他,而且,他也从未发表过任何论文。说白了,就是那种“废柴”一个。
1985年有一天,他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将钴粉倒入了试剂中,吓得他本想倒掉,毕竟这是个错误。但是,他又觉得这么倒掉可惜了这些实验材料,尤其是钴粉比较昂贵;于是索性就将实验做下去,认真地观察钴粉在其中的变化。
机会来了:他突然发现,有机大分子在分解!这下他着实震惊,于是就又用甘油继续实验,结果真的验证了大分子可以分解的事实。
万幸他喜欢看书,了解到一些大分子分裂是国际难题这个事实。于是激动的他,就记录了实验结果,写作了论文,并给研究所提出要求申请专利。研究所懂行的人很多,知道这是个重大发现,于是顺利申请到了专利,但是,利益归研究所所有。然后,研究所借此开发出了相关设备,赚了很多钱。
但这时候,可怜的田中仍然没能获利,他自己也不在乎这些,仍然在狭窄的实验室里干活,仿佛这个重大发现,跟自己无关一样,而且,工资啥的,也没涨。
大分子分解仪器迅速走遍世界,成了业内国际知名的设备。2002年,正在闷头做实验的田中,突然被冲进来的同事打断工作,他们高呼“田中君,你获得诺贝尔奖了!”田中如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半信不信地打开收音机,奈何英语不好,听了半天,就听懂了一个词:“Congratulate!”(祝贺)。
随后,他才知道自己真获奖了。然后,他晕晕乎乎被簇拥着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都不知道该说啥。而且,他连件像样的西装都没有,后来去瑞典领奖的时候,才穿上了平生以来第一件像样的西装。
瑞典领奖台上,他结结巴巴地不知道说啥,只是谦虚地笑;面对蜂拥的全世界记者,他羞涩地穿过人群,逃着跑开了,然后消失不见,记者也没能找到他。
这场飞来的诺奖,不仅他本人不知道,连日本也不知道,国际上更是无人所知。原来,这是诺奖根据国际上的化学成果,小心推敲论证了多时才决定颁给他的,诺奖评委会认为,这个化学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实在太重要了。
回国后的田中很不好意思,总觉得自己不够格。工作上来说,研究所给他调整了一点,条件好多了,但仍然是实验人员。这时候,他奋起了,决定自己一定要搞出来道道,全力以赴拿出自己的精力,开始了人类基因工程的研究,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基因研究,历时16年,终于搞出了他自认为是真功夫的成果,再次震惊世界。
诺贝尔奖能公平到什么程度?连田中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人家就给了!这就是诺贝尔奖的厉害之处,绝不会因为什么政治、人情、人种等啥东西而受影响,因此,它才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最强奖项。

作品信息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阿赛尔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