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的血脂异常总体控制形势极其严峻,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率、控制率均不理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率、控制率更低。

2013-2014年18岁以上成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二级预防人群)的LDL-C治疗率仅为14.5%、达标率仅为6.8%;ASCVD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LDL-C治疗率仅为5.5%。既往已明确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院前LDL-C治疗率也仅有44.3%~64.9%、达标率仅为30.1%。

降脂药是大多数患者血脂控制的主要措施。

下面总结了常用降脂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请转给需要的人!

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作为血脂异常人群的常用药物。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降低LDL-C水平。机制 :竞争性抑制β-羟基-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HMG-CoA)还原酶而抑制胆固醇合成 ;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而增加LDL清除。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幅

25%~50%(中等强度)。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禁用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联用秋水仙碱、环磷酰胺、伊曲康唑、红霉素等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降低LDL-C水平。机制 :选择性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和肝脏胆固醇储量。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降幅

15%~22%(个体差异)。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主要表现为头痛和消化道症状。禁用于活动性肝病、不明原因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PCSK9)抑制剂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降低LDL-C、脂蛋白a [Lp(a)]水平。机制:通过拮抗PCSK9而增加LDLR数量,从而增强LDL清除。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幅

平均60%(剂量依赖)。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禁用于对该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未满13岁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暂缺乏应用数据。

鱼油[主要成分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降 低TG水平。机 制 :未明,可能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减少载脂蛋白B(ApoB)分泌。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降幅

可达45%(剂量依赖)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大剂量使用应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尤其同时抗栓抗凝治疗者。

贝特类

主要降脂作用及其机制

降 低TG水 平。机 制 :激 动PPAR-α、通过转录因子调节脂代谢。

常用药物、推荐剂量、用法

降幅

50%以上(依赖于基线TG水平)

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禁用于活动性肝病、胆囊胆道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下面这些人群,不管LDL-C水平如何,直接启动降低LDL-C药物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至少2次≥ 5.65 mmol/L 且除外高脂饮食、饮酒、超重、药物等继发性因素) 时为自发性胰腺炎高危人群、伴既往胰腺炎病史者 为极高危人群,应启动降TG药物治疗。

血脂控制的靶点与目标值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启动药物治疗前应常规进行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测定,若有明显异常,暂缓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先查找原因并治疗至基本正常后再启动药 物治疗。

首次启动药物治疗后6周内应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和血脂4项,初步评估安全性、疗效并了解患者的依从性。

若安全耐受,3个月后再次复查并根据是否达 标调整方案,若调整方案则6周内监测安全性。

如此反复监测,直至安全并达标,此后每6~12 个月复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