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为何成为中国心学大师,仅凭他创造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就可以夺得殊荣。

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下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的要点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知很重要,但显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行,是从行为上落实验证,求得知道后的心里踏实。如果只一味地学习,什么都知道懂得了,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验证,没落实到个人的行为做事上,那这样的知道和懂得,仅仅是一种虚浮的智慧,并不算真正的智慧。

对于知行合一,另外一个特别需要我们学习的是,事上磨,即通过做事来磨练自我心性,提升自己的心智力,通过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充实自己的人生的同时,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王阳明指出,心外无物,心即本体。人类的一切善恶美丑皆存于心,心是万物事理的现实之体现,是万物的现实影像之映射和外界之反馈。

想要真正地参悟透知行合一,就要先知后行,知道是前提,行为是重点。知道了事物的概念,认识到世界的结构之后,然后通过行为来求证自我理解,最终达成心物合一和知行合一。

对此,王阳明说,知是行的开始,只有先知道了解,懂得事物的意义和概念,才能去行动。知道以后,就要行动实践,不能让理论成为空中楼阁,脚下无物得不到现实验证的事物是无法长久的。光空想,瞎想,不落地,不脚踏实地,那是妄想,没有可操作的可能。只有同时做到天马行空与脚踏实地这两点,我们才能真正的离知行合一更近一步。

2

致良知

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就是按照自己的本心生活,学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从良知的指引。

知善知恶是良知,听从自我内心良知,就是要把心灵作为一种本体对待。因为心灵是人的意识的发端,是身体与万物的主宰,所有的一切都通过人的心灵(五官感觉器官作为工具)被摄入与反馈,由于人的这种认识方法和认识工具的特点,所以我们的心必须要安定。当人的心灵安定下来了,不再受到外物和欲望的干扰了,其本身就会生出一种智慧。这和佛家讲的戒定慧,先戒除,后安定,然后生智慧,是一脉相承,相通相容的。

王阳明指出,心之本体无善亦无恶,所谓的善恶只是人们的个人定义和偏见。人只有听从自我良知,不带偏见和个人好恶地感受世界,观察世界,我们才能觉察并认识到良知的存在感应。当心之本体显现,良知也就自然凸显,心灵本身所具备的能量会促使我们自觉自动辨认善恶,让生命不断地趋向于光明与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的良知之心达到超高境界,知与行的距离就会缩小。此时,人就会自然遵从内心而活,照着自己的本心而做事,不会受到他人或外界的摆布扰动。此种情况下,人认识了自己,也实现了自己。

现实中为何很多人不能活出自我,认识本心,遵从自我良知或者看不到良知的存在呢?因为他们有太多世俗之偏见,太多固执己见的后天观念、私欲之心,以及个人习惯导致的分别虚荣之心,因为这些因素,人的本心被遮蔽了,人的良知被欲望和自私所掩盖了。本来很好的美好之心,在这些世俗烟雾的长期浸染和遮蔽下,逐渐偏离了自我本真之轨道,我们离本性和良知也就渐行渐远。

通过王阳明的心学我们认识到,无论社会发展到何时,一旦欲望过盛,物质太多,选择太杂乱,人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太繁重,感应万物的心之本体就会被屏蔽,人的本性良知也就无法得到彰显和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