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李媛莉 罗田怡 刘秋凤 实习生 邹阿江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为全球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成都正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要建设何种模样的公园城市?

10月24日,以“公园城市·未来之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主题的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致辞中描绘了公园城市的未来场景。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就是要直面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多元性、复杂性,坚持‘人城产’逻辑,在自然与有序之间权衡调适,不断探索转型发展突围之路,努力打造标定时代发展高度、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范锐平说,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是筑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

公园城市空间形态:

“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

范锐平指出,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青山绿道蓝网”相呼应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将以青山为底,划定生长边界、区隔城市组群、布局望山廊道,构筑龙泉山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推动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区“一山两翼”有序发展,再现草树云山、千秋瑞雪的旷世盛景。将以绿道为轴,串联城乡社区、贯通川西林盘、链接大地景观,加强场景营造和价值转化,让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将以江河为脉,疏通水系沟渠、改善河湖水质、升级滨水空间,编就三江润城、千渠入院的城市蓝网,勾勒清泓环绕、蓝绿交融的灵秀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园城市运行动脉:

“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

范锐平指出,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园城市运行动脉。将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城区加密成网、产业功能区加速覆盖、成都都市圈加快成环,带动人口产业科学集聚、城镇体系有序布局。将以TOD开发重塑城市形态,推进枢纽站点与周边区域一体化设计,促进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让一切有空间的地方皆可停留、皆能交往、皆有效益。将以绿色出行改写城市生活,加速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围绕轨道站点完善公交微循环,依托绿道体系打造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引领形成绿色低碳、简约高效的生活风尚。

公园城市发展空间:

“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

范锐平指出,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统筹的公园城市发展空间。将着眼产与城的融合,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坚持产业功能区独立成市,摒弃摊大饼模式,变职住分离的工业园区为功能复合的新型社区,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空间布局。将着眼产与人的匹配,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高标准人才公寓,依托创新创业环境优势和生活成本竞争优势,引导人力资源向专业化社区集聚。将着眼产与链的协同,以生态圈理念为引领,聚焦主导产业细分领域,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就地布局,配套链、供应链、创新链整体成势,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比较竞争优势。

公园城市社区场景:

“巴适安逸和美”为特征

范锐平指出,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巴适安逸和美”为特征的公园城市社区场景。将着力营造多元体验的社区生活场景,建设15分钟服务圈,打造复合多元的功能设施体系,构筑全民参与、全龄友好微场景,让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找到家的感觉。将着力营造诗意栖居的社区生态场景,用美学雕琢绿地小品,用设计点亮小道林荫,打造小尺度街区、人性化空间,让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相得益彰。将着力营造专业高效的社区服务场景,完善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培育社会企业、发展社会组织,创新社区服务业态模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让市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感受美好、体味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园城市发展动能:

“开放创新文化”

范锐平指出,面向未来,成都将形成“开放创新文化”相协调的公园城市发展动能。将以全面开放链接全球,建强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提升全球通达能力、要素运筹能力、供应链辐射能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将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共建西部科学城、筹建天府实验室,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让“源于成都、引领前沿”的硬核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努力实现由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格局性转变。将以天府文化厚植优势,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擦亮“三城三都”品牌,大力培养全社会国际视野、创新基因和争先意识,向全球传播城市理念气质,凝聚走向世界的深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