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李世民与朱棣,都是历史上大有作为的著名皇帝,论文韬武略,论历史功绩,二者毋庸置疑皆是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但他们却也有着相同的人生污点,那就是得位不正,靠发动政变才当上皇帝。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长安的太极宫北宫门发动军事政变,杀兄逼父,夺取皇位,史称“玄武门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剧照)

明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由北京挥师南下,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军攻入首都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登上帝位,史称“靖难之役”。

为了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李世民与朱棣的手段是一样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在如愿当上皇帝之后,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也不相上下,但截然相反的是,李世民的后世之名极佳,被奉为明君典范,而朱棣的后世之名极差,堪称暴君代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此,笔者简要分析如下,如有不足或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朱棣剧照)

首先,虽然李世民与朱棣都是靠武力夺取政权,但本质是不一样的。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虽说“杀兄”只是手段,“逼父”才是目的,但其本质仍是“夺嫡”。父死子继,子承父业,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位法则,“夺嫡之争”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大家早已习以为常,所以,纵然李世民的手段着实狠辣了一些,但人们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反观“靖难之役”,朱棣将利刃直指正统皇帝朱允炆,其本质是“篡位”。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弑君篡位”是最大逆不道的十恶不赦之罪,朱允炆虽然不是直接死于朱棣之手,但“篡位”却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天下皆知,朱棣不是不想杀朱允炆,而是没机会杀。

而且就范围和影响力来说,“玄武门之变”规模小,持续时间短,只在宫廷内发生,对普通百姓几乎没造成任何损害,而“靖难之役”则不然,举倾国之力,持续四年之久,天下百姓无不受其连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画像)

再者,夺位成功后,李世民与朱棣的治国理念也是不同的。

虽然李世民和朱棣在位期间都开创了盛世,但“贞观之治”是“以仁治天下”的结果,而“永乐盛世”则是“以暴治天下”的结果。

李世民推崇“文治”,劝课农桑,发展经济,避免征战,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在国泰民安中逐步走入盛世。

朱棣推崇“武治”,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罪在当代,功在千古,付出了劳民伤财的代价,才得以实现强国目的,是典型的国富民乏,所以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朱棣画像)

另外,李世民与朱棣对昔日政敌的处理方式更是截然相反。

说到李世民的“仁”,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他与魏征之间的君臣佳话,而说到朱棣的“暴”,我们首先想到的却是他诛了方孝孺十族。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方孝孺是建文帝的旧臣,但是对于昔日政敌,李世民的处理方式是尊敬和重用,而朱棣的处理方式却是憎恨与杀戮。

魏征和方孝孺只是两个典型代表,总体而言,李世民确实比朱棣对臣子好得多、仁慈得多、尊重得多。这不只是心胸的差异,更是格局的差异。

所谓历史,追根究底是由文人书写的,李世民善待臣子,自然被奉为明君典范,进而名垂青史,朱棣苛待臣子,自然被当成暴君典型,故而遗臭万年。

(本文完~)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