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学龄期脑发育图表研究首次发布

来源:脑与心智毕生发展研究中心CLIM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滨州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美国纽约大学和耶鲁大学、荷兰唐德斯脑研究院和伊拉斯姆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历经八年,建立了学龄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研究队列,推进了脑发育图表测量的信效度方法学,研发了学龄儿童青少年脑发育图表的绘制规范,绘制并比较了中美学龄期脑发育图表。中国科技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以封面文章形式首次发布这一学龄脑发育图表研究。

该脑发育图表研究发现:脑模版在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别、中美之间有差别,这些差异会影响到脑发育图表的形状。精细的脑网络形态发育曲线建模揭示了中美这些脑发育差异的脑区分布规律:基础功能(如视觉和体感运动)区域,在中美学龄儿童中具有简单而平行的发育轨迹,联合功能(如认知控制和语言以及自我参照)区域,在中美学龄儿童中则表现出复杂而不同的发育轨迹;中美学龄脑发育差异化的区域,在左半球主要分布于默认模式网络,在右半球主要分布于额顶控制网络;研究团队之前发现,不同人之间正是在这两个脑网络上表现出了最大的差别。文章推测这些民族化差异是两国在遗传、环境和文化上的综合差异体现,提示出构建各自脑发育图表的必要性。秉承“开放科学”的精神宗旨,本项研究所有代码和发育图表数据均已在GITHUB公开。

2,Dev Cell | 神经免疫界面的“双刃剑”——发育中的脉络丛“血液-脑脊液屏障”

来源:BioArt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浸润着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条件下为大脑提供缓冲。脑脊液在脑室内循环同时清理代谢废物,并运送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信号分子与营养物质到达大脑各个区域。脉络丛(choroid plexus)是脑脊液主要的分泌来源,深植于每个脑室,是由双层表皮细胞以及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的血液-脑脊液屏障结构(BCSFB)。

近日,哈佛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Maria K. Lehtinen研究组与合作者在Developmental Cell 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文章Inflammation of the Embryonic Choroid Plexus Barrier following Maternal Immune Activation, 揭示了胚胎发育过程中脉络丛如何响应外周免疫激活,并参与脑内炎症反应最终影响大脑皮层发育。

3,中山大学陈舒怡团队揭示高效诱导视网膜节细胞命运的细胞和分子路径

来源:小柯生命

ABI将MEF高效诱导成为iRGC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最为广泛的难治性致盲眼病,其细胞病理基础在于视网膜投射神经元-视网膜节细胞(RGC)及其轴突受损丢失。

10月22日晚23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囯家重点实验室陈舒怡研究员团队在Stem Cell Reports期刊发表题为“Quick Commitment and Efficient Reprogramming Route of Direct Induc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like Neurons”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首先建立了一种体细胞直接重编程高效诱导视网膜节细胞(iRGC)的新方法,然后详细阐释了该重编程过程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路径,为青光眼的细胞替代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细胞资源。

4,李家立实验室揭示DNA去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病变之间的关联

来源:细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家立课题组利用AD病人脑组织样本和3xTg AD模型小鼠,检测和分析了AD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中DNA去甲基化的动态变化特征, 并对在AD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中可能的作用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作于10月15日在FASEB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

研究发现,AD病人和模型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域中TET酶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这可能是导致5hmC水平下调的重要原因。为了明确TET酶不同亚型在AD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TET酶家族3成员的酶活性区域在AD小鼠海马进行过表达,发现TET3酶活性区域能够有效改善小鼠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包括减少Aβ沉积、老年斑形成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神经纤维缠结形成;同时,研究还发现突触功能及LTP也得到显著改善。这项研究揭示了5hmC介导的表观调控失调在AD神经元退行性病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深入理解由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异常变化在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生物学作用有重要意义。

5,我们为什么会“灵魂出窍”?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游离(dissociation)状态常被描述为一种与现实分离的感受或“灵魂出窍”的体验。这种意识改变状态常见于因损毁性创伤或虐待而出现精神疾病的人身上。一类麻醉药物和癫痫发作时也能唤起这种状态。Vesuna等人在《自然》发表论文,描述了这种状态背后的局部脑节律。他们的研究结果将对神经科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Vesuna和同事记录了一位癫痫患者多个脑区的电活动,发现,游离与深部后内侧皮质发生的3赫兹节律有关——该人类脑区与小鼠的压后皮质脑区对应。研究团队在一次脑成像过程中对深部后内侧皮质进行电刺激,结果这名患者再次出现了游离。Vesuna和同事的工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深部后内侧皮质发生低频节律是不同物种出现游离背后的演化保守机制。

6,脑扫描包将神经科学研究融入现实世界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UCLA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可以追踪、刺激人们日常生活中大脑活动的扫描包。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大脑在实验室以外的工作机制,以及如何在现实环境中监测帕金森氏病和PTSD等疾病。研究团队已经在实验室测试中证明,背包可以记录大脑各个脑区的活动并对其进行刺激,且无需被试保持静止。它还能够收集与fMRI相同的数据,并以类似于TMS的方式刺激大脑。

不再受限于实验室环境,科学家可以研究人在运动和与他人互动时的大脑功能,而不必躺在fMRI扫描仪中。不过,只有安装神经植入物的患者才能使用该设备。全球约有15万人装备有神经植入物,医生们可治疗、监测包括帕金森氏病、癫痫和强迫症在内的各种疾病。

7,锂能阻止阿尔茨海默症的进展吗?

来源:梅斯神经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药理学Claudio Cuello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以促进大脑通过的配方给药时,锂的剂量可比目前针对情绪障碍所规定的剂量低2倍,既可以制止阿尔茨海默症晚期病征(如淀粉样斑块),又可以恢复丧失的认知能力。

同时,Cuello博士认为:“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发现表明,我们所使用的配方中的微量锂,有助于通过脑血屏障进入大脑,同时使血液中的锂含量降至最低,从而使个人免受不良影响,应该立即发现治疗应用。尽管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临床阶段不可能用任何药物来挽回不可逆转的脑损伤,但微剂量封装锂的治疗很可能在疾病的早期,临床前阶段产生明显的有益效果。” 该研究结果最近发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上。

8,不同年龄阶段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来源:大话精神

心理疗法被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为一线、循证的治疗选择。在JAMA Psychiatry最近的一篇综述中,Cuijpers等人研究了年龄是否是影响心理治疗有效性的一个因素。在这项对临床试验的最新荟萃分析综述中,研究者对不同年龄组心理治疗效果进行了直接的比较。

考虑到研究的局限性,作者“谨慎地得出结论”,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效果可能不如成年人,而对年轻人可能更有效。此外,他们认为心理治疗的效果在成年后可能是稳定的。

前文阅读

1,脑科学日报:天使综合征与基因编辑;月经周期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

2,脑科学日报:人类蛋白质组高严格性蓝图公布!维生素D可减缓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