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话古今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八十年代 ,作者徐庆全

八十年代

回忆至今令人热血沸腾的八十年代的那些原题:徐庆全:丁玲“甩锅”一例——读回忆八十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甩锅”一词,是近年来流行的网络流行语,大概是从一款游戏的玩法引申出来的。网络上的解释是:推卸责任,企图将自身的矛盾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让别人来背黑锅。

我在读回忆录时,常常想到这个词。因为回忆录中这种“甩锅”的手法用得比较多。

回忆录的“甩锅”法,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我称之为“硬甩”。本来是自己干的事,在写回忆录时也能记得起来是自己干的,但就生生甩给别人。

第二,我称之为“软甩”,或者叫羞羞答答地甩,轻描淡写地甩。对于自己干的事,也承认,却采取含混的表述方式,用刻意的掩饰的叙述,减低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责任,或者撇清跟某个人——尤其是这个人成了历史的反面人物——的关系。

无论哪一种,回忆者的目的只有一个:洗白自己。

这一篇心得就说第一种,第二种下篇再说。

第一种,我举丁玲回忆录一例来证明。

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整风运动中,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节有感》、《在医院中》,萧军的《论同志之“爱”与“耐”》,罗烽的《还是杂文时代》,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都被批判。王实味是极个别的命途多舛的人:先是被戴帽“托派”遭关押,后来被处决。

就在延安整风这一年,国民党掌控的统一出版社,编了一本书:《关于“野百合花”及其它》,把“野百合花”、“三八节有感”和“论同志的爱与耐”等三篇文章加以介绍推荐,印成专册,作为反共的宣传材料。

1958年1月26日出版的《文艺报》第二期,刊出了《再批判》特辑,又批判了这一组文章;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介绍了《再批判》特辑和编者按的主要内容。如此兴师动众,是因为这是毛泽东亲自批判的,按语都是他改写的。这个时候,除了已经死掉的王实味之外,包括丁玲在内的这些作者,都成了右派。

以上是关于这几篇文章的有关历史脉络。

这些文章都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文艺栏”上。那时,丁玲是主编,都是经丁玲的手发出来的。这一事实,丁玲在延安已经明确地承认,延安的老人也都知道。但是,丁玲在后来写回忆录时却把“锅”硬甩给了舒群,以求洗白自己。

1942年6月16日的《解放日报》第四版上,发表了丁玲在中央研究院批判王实味大会上的发言,题目是:《文艺界对王实味应有的态度及反省》。发言中说:

《野百合花》是发表在党报的文艺栏内,而那时文艺栏的主编却是我,我并非一个青年或新党员。马马虎虎地发表了这样反党的文章在党报的副刊上,是我最大的耻辱和罪恶。我永远不忘记这错误,我要时时记住作为自己的警惕。

当年,王实味的《野百合花》是分两部分发表在《解放日报》“文艺”栏的,第一次是在3月13日,第二次是在3月23日,从丁玲的发言看,不管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都是她作主编时期发表的。

可是,到了1980年代,丁玲在写回忆录说到这一点时,却有些含混不清了:

到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一日(《解放日报》“文艺”版—引者)出满了一百期的时候,我就离职,而且在这以前一个星期就搬住在文抗。一百期以后就改由舒群同志主编。在3月12日的101期上和3月13日的102期上,我和舒群同志都写了文章,谈到了他上台我下台的事情,可以帮助大家回忆。

在下文中,丁玲还特意指出:

文艺栏中引起批评的文章是3月9日第98期登载的我的《三八节有感》和3月13日第102期、3月26日第106期王实味写的《野百合花》(《丁玲全集》第7卷,73页)。

开始读丁玲上一段的回忆时,我对丁玲特意指出“可以帮助大家回忆”这句话感到不解,等读到下一段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丁玲意在告诉读者,文艺栏发表的王实味(包括萧军、艾青)的文章,是舒群当主编时发的,与她无关。

这并不是我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一些丁玲的研究者和丁玲身边的人也持有相同的看法。

《丁玲生活与文学道路》一书的作者据此得出结论说:“《野百合花》前半部分,发表于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三日”,“与丁玲有一定的关系。后半部分发表于二十三日,其时,丁玲早已不负《文艺》主编之责了。”至于“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罗烽的《还是杂文时代》,分别刊于三月十一日、十二日,此时正值‘文艺’新旧主编交换工作之间。至于萧军的《论同志的‘爱’与‘耐’》,却是作于一九四二年四月四日,刊于四月八日。它的发表与丁玲毫无关涉。”

丁玲回忆录发表时,在延安与丁玲同事的老人舒群、黎辛等还在世。当年接替她作文艺栏主编的舒群,对丁玲的“甩锅”很不满意,“要写文章‘说理’”,但被黎辛劝阻了。后来黎辛不得不在文章中特意提出纠正:

3月23日发表的《野百合花》是丁玲签发的,在此以前发表的被《再批判》的艾青和罗烽的文章,也是丁玲签发的。艾青、罗烽的文章发表在《文艺百期特刊》里,是丁玲住在文抗“组织”来的。

细心的黎辛,还特意查对了《解放日报》编委会记录,说明舒群是13日决定调来,16日上班(黎辛:《〈野百合花〉·延安整风·〈再批判〉》,载《名人与冤案——中国文坛档案实录(一)》, 123--124页)。

这就是说,尽管100期后是由舒群主编的,但是,除了萧军的文章“与丁玲毫无关涉”外,其他的几篇文章,都是丁玲签发的。这就难怪“舒群健在时对此有意见,要写文章‘说理’”了。

是不是丁玲写回忆录时,年纪大了,记忆不清了?

在丁玲动手写回忆录的前一年或两年,也就是1979年,中国作家协会复查办公室开始为丁玲作右派复查结论。5月3日最后一稿《关于丁玲同志右派问题的复查结论》中写道:

一九四二年丁玲在延安主编《解放日报》文艺版时,发表过王实味的反党文章《野百合花》,自己也写过《三八节有感》等错误文章,对此丁玲同志早已作过多次检查。

“复查结论”这样写,意思是这笔账就不算了。但是,也肯定地指出,这些文章是丁玲发表的。丁玲看到了这个结论,也并未否认这一事实。

所以,她回忆录那样写,不是记忆力不清的问题,而是在有意“甩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