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者//习惯了相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爱情》讲述的是一个家庭成长的故事,从江德福与安杰的相识到结婚,再到老年,他们的故事是主线,而其中穿插的小故事,却极大的丰富了剧情。

在那个年代,有五六个孩子是很正常的,即使安杰是资本家的女儿,但也是为江德福生了三子四女。没错,原著中的安杰和江德福共有7个孩子,据安杰最小的女儿也就是作者所说,在她后面还有一个老八,只是不幸没有存活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家好几个孩子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没有了打架争吵的聒噪,可是也没有了万家灯火时的热闹。

在《父母爱情》中,我又感受到了家庭里有几个孩子的热闹与亲情,生活化的细节让我对这部剧一再产生好感,关联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深有同感。

七个孩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成年以后,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命运。剧中的子女,当兵的当兵,读书考上大学的也有,江德福和安杰的一生,子女最终的结局都还不错。

但在原著中七个子女中,几个孩子的命运却并不怎么好,有着生命里的那些不幸,也有对于父母的反抗。人生之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不完美的旋律,成为我们的遗憾。

或许,这就是现实。

我们都在努力地追求美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幸。以为人生会按着自己导演的路走,但却发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自愈。

成为父母愧疚的替罪羔羊:原生家庭让人最受伤的,是父母的心结。

曾经,江德福因为自己的儿子欺负烈士子女而恼火,最终将儿子痛打了一顿。原著中的这一段情节,远比剧中来得惨烈。

江德福掌掴儿子,将大儿子的耳膜打破,自此一只耳朵失聪。在那个孩子众多的年代,父母对于孩子远远没有现在的理智和慈祥,对于父亲的暴政,孩子们习以为常。

但是江德福大怒的原因真的是仅仅是因为儿子欺负烈士子女吗?看了原著以后才知道,剧中的这一情节,将江德福刻意的美化了。

江德福的怒火,来源于自己心底的内疚和沉重的包袱感。因为自己儿子欺负烈士子女的那个烈士,是因为江德福的无心之失和错误的判断。

曾经在文章里写过江德福的这一段经历,因为没有听信下属的话,以为是死雷,任他们拆,导致那位下属被炸的满天开花,那是江德福人生当中最为深重的一段亏心事。

对于江德福这样忠厚的人来说,最好是不要犯错。做人,最难受的就是明明是好人,却做了自以为坏的事情。下属的死,成为江德福的心病,他用尽全力去弥补下属留下来的孩子。

因此,江德福在心底隐隐地期盼着自己的儿子欺负下属的孩子,然后自己站出来维护正义,在那段时间里,江德福的三个儿子经常因为欺负下属的孩子而被打。

这世界上最难偿还的就是人情,江德福不愿意一辈子承受着来自下属的包袱,他想要还了这份因为自己错误判断而欠下的债。而江德福的三个儿子,成了首当其冲的还债人。

在一次,儿子为了让自己养的犬吃上肉,他弄死了下属孩子养的猫,导致那个孩子高烧不退,江德福的怒火再一次被点燃,重力掌掴之下,竟将长子的耳膜打破。

都说父债子还,或许就是这样,父母的错,需要孩子来买单。子女往往会成为父母还债的附属品。江德福的心理阴影,用儿子的终身残疾换来了光明,这也就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深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一旦做了亏心事,最好的结果就是用余生的善去弥补。

原著中的江德福,依旧是那个忠厚老实,不过重追逐名利的好男人,对待子女和妻子都是典范。唯一的污点,就是错误的判断导致了下属的死亡。

而这唯一的污点,也让江德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或许,应该说是江德福的子女为这件事情做出了牺牲。

除了上面提到的长子耳膜破了以外,还有他最小的儿子,作者的小哥。

在那个年代,外交官是一个绝对福利的存在,而在岛上都兴起了从军的政策后,岛上的孩子大都选择了从军。只有江德福的小儿子,因为安杰一定要他读书,而一直留在岛上。

江德福的小儿子是幸运的,为了培养人才,专门给了岛上一个名额。而符合年龄的只有江德福的小儿子,都夸安杰料事如神的时候,安杰会笑着说一句:“关我什么事?他是傻人有傻福。”

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可岛上有文化的人不止安杰一个,那个下属的妻子,同样明白这个机会的千载难逢,虽然自己的孩子不符合条件,但她依旧东奔西跑。

这个女人,从上海而来,来到岛上以后,回到上海家乡就是她人生最重要的梦想,在那个人口流动机会极少的年代,她奋力的抓住这次机会。

即使小儿子已经拿到了通知书,最后的机会依旧让给了下属的孩子。原因无他,欠下的人情罢了,即使安杰百般不愿意。可是下属的妻子跪在了安杰的面前,那个来自上海的女人,也有着钢铁一样的尊严,但她选择了服软。

安杰妥协了,她说:“算了,算了,我们不去了,你快起来了。”

安杰的妥协不仅是因为一个自尊的女人跪在了她的面前,更是因为自己家欠她家的,就需要去偿还。而安杰的小儿子和剧中一样,选择了下乡,选择了一条天差地别的道路。

虽然失去了一个好机会,但是江家自此不再欠别人的,或许也是另一种解脱吧。

子女的幸福,不由得父母定义。

安杰对于子女的婚事,把控的十分严格,在几个子女的婚事当中,她起到了绝对的领导主权的作用。在无所事事的岛上,看着子女在自己的安排下成家立业,她找到了成就感。

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的婚事都很顺利,尽管二儿子的婚事不尽如人意,但也算是个大学生。可正在兴头上的安杰却在三女儿这里碰了钉子。

三女儿已经和隔壁的王海洋有了恋情,但安杰却看上了刚来岛上的孟主任。很多人会问三女儿是剧中的江亚菲还是江亚宁,这一点没有办法解释,因为作者刘静同时写了原著和剧本,剧情有一定的重合度,但剧情安排却不一样。

原著中的情况是这样的,三女儿和王海洋有一段恋情,但是最终小女儿嫁给了王海洋,并没有一个女儿嫁给孟主任。

言归正传,安杰当时对于子女的婚事要拥有绝对的把控权,她坚持认为三女儿更适合孟主任,而王海洋,不仅安杰看不上,更是江德福眼中的纨绔子弟。

事情愈演愈烈,已经上升为江家和王海洋家的矛盾。矛盾的来源是王海洋的父亲听说了江德福对自己儿子的评价是纨绔子弟,立马表示江德福家有几个女儿就了不起了。

重压之下,王海洋选择了逃离,留下了江德福的三女儿独自面对。而她选择了吃安眠药自杀,幸亏安杰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从小将孩子养大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孩子事事顺从自己。当有一天,孩子突然长大,变得不受控制之时,父母可能不会接受这种突然的转变。

但何幸福,应该是子女自己的人生判断,这一点子女应该明白,父母更应该了解。

人的一生,都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成长,无法避免。

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的方法,只有自愈。

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与父母和解,达到一个平衡,就是成长最大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