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莉

写在前面

一轮映着树影的圆月,一叶摇摇晃晃的扁舟,镜头推开,几点明晃晃的车灯,在远处的地平线上驶过。这是影片的开头。“你最早的记忆从何时开始”,一种追忆往事的调子将影片拉开序幕。

无边的大雪、败落的枯荷,镜头拉近,定格在雪地上的一串爪印。这是影片的结尾。一种“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大地苍茫、尘埃落定由此谢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开一闭之间,是中国穿着裙子的士大夫——叶嘉莹先生近百年的传奇人生。

(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24年7月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作为一部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完美地融合了纪实之真与写意之美。就前者而言,这是由纪录片的本质决定的,其真实性体现在完整而客观地展现了叶先生颠沛流离而追寻初心的一生。

影片以四合院的结构,前门、脉房、内院等几个部分,勾连起叶嘉莹先生从出生、上学、与丈夫相识、与朋友读书、与顾随老师诗词唱和到退居台湾、生女、飘零海外,再到归国、教书、巡讲诗词的命运起伏和心路历程。

在娓娓道来的氛围中,自述、他人评价、珍贵照片、诗词、吟诵、历史影像资料、配乐等多种表现形式,构成了一种繁弦急管、众声喧哗的复调叙事,将叶先生的个体生命与国家命运、诗词内蕴交织缠绕、紧密相连。

一个多样而丰富、生动而具体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她怀有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对诗词的由衷热爱;她以沟通古典诗和现代诗命脉、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她的讲学极受欢迎、学生挤满教室,下到学童、上及老翁,无不被她吸引;她的诗词见解,对白先勇等作家、小提琴手、商人、律师等各行各业的人都产生了影响。

在两个小时的电影叙事中,我们会了解到一个作为诗人的、学者的、妻母的、女儿的真实而立体的叶嘉莹。

在真实之外,“文学”二字又让这部纪录片兼具一定的审美性。影片主人公、诗词和电影形式共同构成了一种慢美学,具体表现为叶先生的人格魅力、诗词之美及镜头语言的写意之美。

眼戴花镜、身着素衣,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出现在镜头前,她坐在木椅上,身后是纸书、桌上是茗茶。

她开始讲述,声音清晰有力;她吟诵诗词,语调抑扬顿挫;她一举手一投足,尽显典致古朴、高雅从容。她身上,是一种冰与火相融、情与理相当的和谐之美。

作为诗人学者,她情感丰富、充沛饱满,生活中的一物一事、一人一景,都能勾起她的诗情与才思。

在诗词领域,她就像高高在上、只可远观的缪斯女神,令我们这些凡人顶礼膜拜、甘做囚徒。

而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不沉溺其中、任情泛滥,而是将浓烈的情感上升为理性的沉思:从李义山诗向情感幽深处探寻,从陶渊明诗建构自我人格,从杜甫诗中发现一种对人生的同情和对人类的博爱,从朱彝尊词中归纳出一种弱德之美。

千古年来这些蕴藉伟大的诗词,让她感悟到一种人类永恒的孤独、共有的悲伤,学会了将内心的如火情感稀释平衡、将生命的幸福与痛苦轻而化之。

她彷佛站在人生边上,对战乱、政治迫害、背井离乡、爱女离世等大悲大痛都能冷静对待、一笑而过,对丈夫气极之时也只是一句啊啊啊赵钟荪这个人,因而她又是平易近人的、睿智通透的,给人一种上善若水、平淡如菊的美感。

友人的一句“君子是什么”道尽叶先生的人格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叶嘉莹

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词,“意内而言外谓之词”,缘情造端、兴于微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所谓诗词之美,美在情真意切、百转千回,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无论是发文人骚客之豪、抒放臣逐子之感、还是道幽约怨悱之哀,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有尽而情不尽。

叶先生的诗词是现实的,痛失爱女女婿,她便写下十首痛彻心扉的《哭女诗》;从加拿大回国探亲,她便写下“聊赋长诗纪此行”的《祖国行》。“清明半日寒人境,灯火深宵夜有情”。

多年以后,当叶先生谈起当年开车拔牙的诗兴大发、灵感涌动时,依旧是记忆深刻、笑意连连。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如果说,叶先生对李义山、杜甫等诗人的同情理解是一种蓝鲸传音的话,那么我们相信,叶先生的诗音,在千百年后的历史长河中,也定会被来者听到。

叶先生在吟诵诗词

从观影感受上说,《掬水月在手》不够强烈、不够紧凑,它没有刻意去突出叶先生的成就与贡献,也不会在电影院赚取我们的眼泪。

它有的,只是将镜头架在那,让人物自说自话、让树叶随风飘落;或是慢慢移动,一点一点地向我们展示字碑、壁画、石窟、屋院;又或是如静止画面般,铺陈着春柳、夏荷、秋叶、冬雪等意象;加上日本音乐家佐藤聪明以杜甫《秋兴》八首为本创作的电影配乐,以及叶先生亲自吟诵的诗词。

我想导演是想让观众静下心来,置身其中,在一种缓慢流动的意境中体悟情感的比兴、感受古诗词的意蕴。尽管它不好体会,时常让人出戏;但不可否认,这种表达方式是与叶先生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与诗词的蕴藉含蓄相契合的。

总的来说,《掬水月在手》是一部兼具纪实与写意、既有真实性又有艺术追求的影片。

但是叶先生个人展现的从容平淡、人格之美,诗词的低回婉转、韵律之美,与电影的配乐、诗词、吟唱、文字、意象、慢镜头等形成的仪式形式之美,相融而成,为《掬水月在手》的电影美学增添不少。

看完令人心静,诗与乐、文字与画面、人物与镜头的相得益彰,其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在这秋风愁起落叶之时,何不独自一人走进影院,静坐于黑暗中,慢下来,感受一种诗词之美、体悟一种别样人生?谁知道,或许此后,诗词就成为你我在这喧哗浮世里的一方世外桃源,在这奔波人命中的一条超脱之道。

配图/书生

编辑/书生

本文首发百度TA说专栏

签约账号【飞猫鱼电影】原创内容

飞猫鱼电影

知乎 | 二十八画书生

豆瓣 | 二十八画书生

B站 | 二十八画书生

微博 | @飞猫鱼电影

西瓜视频 |飞猫鱼电影

网易新闻 |飞猫鱼电影

今日头条 |飞猫鱼电影

迅雷电影 |飞猫鱼电影

微信公众号| 飞猫鱼电影

影迷/资源交流群

扫码加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