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胃不和则不安。”

文|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入秋后,气温变得越来越低,家长在照顾孩子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食欲突然变差了,经常容易感冒,吃东西不消化、积食等等 。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如果出现积食的问题,人体脾胃运化受到影响,身体健康状况会逐渐变差,不仅孩子遭不少罪,家长看着也心疼。

但其实,不少孩子的积食问题很可能是家长的喂养方式不当,以及发现不及时造成的,尤其是几种异常表现,很容易被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种表现说明孩子积食了,家长要注意

1、睡眠不好、磨牙

孩子积食说明食物在体内不消化,很容易引发腹胀、腹痛、腹泻等问题,睡眠质量肯定会受到较大影响 ,出现睡梦中躁动不安、失眠多梦,睡前哭闹不止的现象很常见。

2、食欲不振

如果孩子积食了,肚子里的食物堆积不消化,很难排出体外,那么就吃不下其他东西,在进餐时就会表现出胃口不佳、食欲不振、挑食厌食的状态。

3、口腔异味

胃里堆积的食物发酵后会产生较大异味,并且上升到口腔内形成口气,如果孩子说话时嘴里一股酸臭味,不要怀疑,多半是积食引起的。

除此以外,口腔异味往往还伴随着舌苔变厚,正常健康的舌苔应该是血色红润的,若是孩子舌头厚重而且发黄,也是积食的表现。

4、脸色蜡黄

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脸色红润有气色,反之,如果经常面色发黄、精神状态较差,就会让人觉得身体不好。

如果孩子表现出脸色蜡黄,很可能是由于胃里堆积了太多食物不消化,营养无法被人体吸收,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引起的,说明宝宝积食了。

孩子年龄尚小,即便是身体出现了某种不适,也难以用恰当的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所以需要家长留心关注,一旦发觉以上几种异常,最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的三个坏习惯,是导致孩子积食的“幕后黑手”

1、过度喂养

奶粉太浓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小月龄段的宝宝身上,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在冲奶粉时就特意冲得越浓越好,这样才能把娃喂得白白胖胖。

但实际上小宝宝脾胃功能并未完全发育,奶粉过于浓稠很难消化,会大大增加积食的可能性。

食物过量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如果每一餐的食物摄入过多,一个劲让孩子多吃点,也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影响消化系统运作,引发积食脾虚等问题。

2、饮食不均衡

错误方式

只吃鸡鸭鱼肉等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导致食物在体内难以消化,营养也无法充分吸收,脾胃承受不住,因而引发积食。

正确方式

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物,能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消化吸收,避免积食。

3、食物不当

调味品

有的家长在给孩子做辅食的时候,想着食物里没味道,适当加点盐或其他调味品会更好吃一点,但实际上,一岁前的宝宝不适合摄入调味品,容易增加脾胃和代谢负担,引发积食或脾虚等问题。

蔬菜汁、水果汁

被榨成汁之后的蔬菜和水果中的营养成分已大量流失,含糖量非常高,对孩子的脾胃并无好处。

菠菜、韭菜

其中富含草酸,与人体内的钙质结合易形成草不易吸收的草酸钙,抑制钙质吸收,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家长在喂养时要多加注意,尤其是以上几种错误的饮食方式,应尽量避免,否则造成孩子积食还不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小妙招可健脾消食

1、保持饮食清淡

孩子的食物应以清淡滋补有营养为主,远离大鱼大肉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帮助孩子调理好肠胃。

2、捏脊疗法

家长可在家自行给孩子按捏脊柱,加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有利于孩子发育得更好。

具体手法:

将孩子俯趴在床上,双手捏住脊柱,从上向下按捏,每天早晚来回按捏几次,可以缓解孩子积食、便秘、消化不良和腹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