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以行云流水的飘逸之美著称于世,如书圣王羲之笔下的行书《兰亭序》,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潇洒姿态,让其坐稳了“天下第一”的位子。

自王羲之之后,历朝历代又涌现出了不少行书大家,如写下《祭侄文稿》的颜真卿,写下《黄州寒食诗帖》的苏轼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到了清朝时期,书法艺术远远比不上唐朝和东晋,甚至比起宋朝也是远远不如,这主要是因为清朝时期,盛行一种名为“馆阁体”的书体。

所谓的“馆阁体”是清朝时期的官方书体,其特点是“乌方光”,也就是用墨浓厚,字体方正,黑发亮,这样的书体适合普通人的审美,但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讲,未免有些死板和呆滞。

但是,如果科举考试中不用这种书体,那么你一定不会中举。

所以,正是因为这一项,导致很多学子们纷纷改学“馆阁体”,这导致了书法艺术开始走向下坡路。

当然了,也并非所有的书法家都被这种书体所影响,就比如乾隆皇帝的老师梁诗正,此人就没有受到“馆阁体”的束缚,他的一手行书被称为“清朝最美”。

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官员、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雍正八年的探花郎,后来成为了皇子的老师,也就是乾隆皇帝的老师。

乾隆皇帝对梁诗正十分器重,尤其是梁诗正的书法,深得乾隆皇帝喜爱,所以梁诗正也被后世人戏称为清朝的“书协官员”。

他的书法,据史料记载,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年师颜真卿,还替乾隆皇帝,编撰了藏有历代名家书法真迹的《三希堂法帖》,梁诗正从《三希堂法帖》之中受益匪浅,书法也因此而突飞猛进。

这部法帖,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以及晋以后历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迹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种。

可以说,梁诗正在编撰的时候,从中学到了不少前人精髓。

他的行书写得严谨精美,笔锋犀利,所书《十宫帖》为清代行书神品。

他的行书非常适合书法爱好者研习,即便比不上王羲之那种飘然若仙的境界,但是梁诗正之书法确实是更加适合普通人。

就连近代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都深受梁诗正的影响,启功先生在谈及书法时,多次提到“二梁(梁诗正与其子梁同书)”,由此可见,梁诗正之书法确实是非常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