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卓集团给人的感觉是粗暴、强横,喜欢用武力来处理事,当然也有一些谋略上的手段,不过容易被忽视而已。在《三国演义》或者其他的一些文学作品中,董卓集团有一个顶级谋士,叫做李儒,在《三国演义》中甚至安排成董卓女婿的身份,给李儒加了十足的戏份。那么历史上的李儒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有过哪些表现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个人物。

李儒的基本情况

在《三国演义》中说李儒是董卓的女婿,有这样一层姻亲关系在,李儒当然是牢牢绑在董卓集团的战车上。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这种说法,明确为董卓女婿的只有董卓"五大中郎将"之一的牛辅。关于李儒的资料虽然不算特别稀缺,但是非常地零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三国志》中是没有李儒的表字、籍贯之类的基本情况,现有的关于李儒的基本情况的资料大多来源于东汉时期的一个碑刻——《曹全碑》。《曹全碑》是给东汉末年郃阳令曹全刊刻功绩而立的石碑,关于曹全的内容就不在这里介绍了,主要来说在碑文中提到的李儒。从《曹全碑》可以得到以下信息:李儒字文优,是司隶左冯翊郃阳人,在文化上有一定造诣,至少在中平二年(即公元185年)之前,被东汉朝廷征为博士。

李儒的名字还有一定争议。在东晋人袁山松所撰的《后汉书》中记载李儒为"李孝儒",是一个两字名。自两汉之间到东汉末年,大多都是单字名,根本原因是王莽统治时期采用《春秋公羊传》中对"二名非礼"的解释(这是《春秋公羊传》的一个误解,"二名非礼"并非指二字名,而是指一个人先后有两个名字)。虽然后来王莽被推翻,但是这种起兵的风气却延续下来。而且《后汉书》、《后汉纪》、《汉记》、《魏书》等史料都记载为李儒,所以小编认为应该否定袁山松《后汉书》的说法。

李儒在董卓集团及董卓余党中的表现

从《曹全碑》记载的时间来看,在董卓在外面和起义军对砍的时候,李儒就已经进入到朝中,虽然只是一个官秩比六百石的闲散官员。也就是说,董卓原本与李儒并无关系,他也是受到董卓胁迫的朝廷百官之一。只不过李儒是死心塌地跟着董卓集团,没有像王允等人那样策划对董卓的政变,或者像郑泰那样暗中支持关东联军。

毒杀废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儒在历史上最大的表现,就是毒杀废帝。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汉灵帝驾鹤西去,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互相争斗以至于两败俱伤,洛阳出现权力真空,董卓率领军队强势进入洛阳控制朝政。他宣示权威的第一步,就是废掉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刘辩成为弘农王,而李儒成为弘农王国的郎中令。郎中令负责诸侯王的宿卫,相当于朝中的光禄勋。

在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这个时候被董卓拥立的刘协大概是难以得到这些人的认可。后来袁绍还打算拥立刘虞为帝与董卓抗衡,他给袁术写信中甚至诬陷刘协"无血脉之属"。在这个时间点上,刘辩才是关东联军心中的正统的皇帝。

于是董卓打算杀死废帝刘辩,断绝关东联军支持刘辩的念头。作为弘农郎中令的李儒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李儒奉董卓的命令,给刘辩一杯毒酒谎称药酒。刘辩生长于宫庭之中,当然知道这类隐诛的手段。他与妻子唐姬诀别之后饮下毒酒而死,年仅十八岁。

保护董卓

李儒成了董卓的刀,帮助董卓杀了废帝刘辩,基本上也就彻底地绑在董卓的战车上,和《三国演义》中的董卓女婿也没有太多分别。董卓控制朝政的时候,他面临的不仅是关东联军的军事威胁,还有表面上臣服董卓,实际上在暗中针对董卓的朝中的力量。董卓明白自己的处境,非常注意自己的防护力量,常以吕布护卫自己周全。当然在吕布受到王允的策反后,这种护卫反而成为最锐利的尖刀。

吕布与李肃、秦谊、陈卫、李黑等人策划并执行了对董卓的刺杀活动,秦谊等人伪装成宫门卫士,等待董卓到宫门的时候用长戟刺击董卓的车驾,再由吕布直接刺杀董卓,比较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任务。在《魏书》中记载,李儒在这次政变中也有所表现,他曾经阻拦吕布等人,但是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在董卓身死之后,李儒可能是趁乱逃出长安,投奔在外的董卓余党。

反攻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允和吕布取得短暂的胜利,也吸收了一些董卓余党,但是他们没有处理好在长安以外的董卓余党,以至于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在反攻长安的这些董卓余党中,最主要人物为李傕、郭汜等人,他们就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下,牛辅被杀后听从贾诩的建议反攻长安。李儒似乎也参与了反攻的浪潮。

《后汉书·种皓传》中记载,在"李傕、郭汜之乱"中,董卓余党攻进长安,百官躲避兵灾,太常种拂(种皓之子)挥剑与董卓余党交战直到战死。而根据张璠《汉记》中记载的内容来看,种拂就是被李儒所杀。这也是小编认为李儒在吕布刺董后逃出长安,又跟随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的依据。

而后李傕等人控制朝政,举荐李儒为侍中,侍中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刘协当然不愿意让毒杀刘辩的李儒靠近自己,但是他本身就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整个东汉朝廷都被董卓余党所掌控,李儒也没有受到刘协的追究。而后就没有李儒的记载了。

小结

总的来说,李儒在历史上的表现也比较丰富,毒杀少帝刘辩;在反攻长安时杀死坚持抵抗的种拂。不过和《三国演义》的内容相比还是单薄许多。《三国演义》中的李儒可以说是董卓集团首屈一指的谋士,劝说董卓废立皇帝树立权威;帮助董卓判断曹操献刀刺杀之举;劝说董卓放弃洛阳迁都长安;识破貂蝉的"美人计",多次劝说董卓但不被采用。

几乎董卓集团的所有大事件都与李儒有关。不仅《三国演义》,《三国志平话》与一些元杂剧中也突出李儒的形象。这或许与李儒毒杀少帝刘辩的行为有极大关系吧。

参考文献:《后汉书》、《后汉纪》、《太平御览》、《曹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