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于23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来源:人民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工大,有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正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如今他们虽已须发皆白,但是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依旧慷慨激昂,充满斗志。

70年过去了,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变成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有一些人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不能忘记,是他们奋不顾身、冲向前线,是他们浴血奋战、纵横驰骋,是他们不畏生死、坚信必胜!

近日,我们采访了学校的三位抗美援朝老战士,听他们讲述参战的故事。

他至今仍能唱出英雄的故事

志愿军老战士杨明代,他在1951年入朝作战志愿军炮兵三十一师政治部文工队员、组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三等功一次,获朝鲜人民政府军功章一枚。回忆起那段日子,杨老激动地双眼饱含着热泪,哽咽着却铿锵有力地向我们娓娓道来那段令他刻骨铭心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秋,在朝鲜明德里遭八架美机空袭幸存的三位战友(中间为杨明代)。

令杨老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吃饭问题。为了躲避美军飞机轰炸的威胁,炊事员不能点火做饭,不然做饭的烟气会引来敌人的炮弹。志愿军们当时的干粮是炒面和土豆,艰难地往下吞,战场上没有水,战士们随便抓着雪就吃。而战场是残酷的,打起仗来没点,常常几天吃不上一顿饭。由于吃得过于“随便”,很多志愿军战士口腔等处严重溃疡和冻伤。

前线慰问演出(第一排右一为杨明代)

为了保护志愿军免遭美军炮击和空袭的伤害,志愿军和朝鲜士兵挖掘了深邃的地下坑道和生活区。而挖坑道谈何容易呢?士兵们靠着简单的工具的挖石头,杨老说他要扛起比自己重的石头往外搬运。为了保障坑道不被毁坏,士兵们去森林里锯很粗的树当柱子架在坑道里,而这些都是一根一根靠着人力扛回来的。正是这样,这些掩体可以抵御除直接命中的大口径武器之外的任何打击,极大保护了我方的有生力量。

后来,杨明代成为了一名宣传兵。他自己把前线的英雄故事编唱成脍炙人口的歌曲和戏曲,在志愿军中广泛传唱。直到今天,他仍能唱出当年宣传过的歌曲。

1952年,和同学在一起(第一排右一为杨明代)

1960年,杨明代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工作,1966年转业仍在哈军工工作,1971年后历任西北工业大学电机总厂支部书记、厂总支副书记、书记。

当问到杨老是靠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不畏生死的,他激昂地说出“唇亡齿寒”四个字,因为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为了保卫祖国领土,为了保护中国人民,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志愿军不怕死、不怕苦,身后有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克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夏,顺川前线慰问部队(第一排中间为杨明代)

杨明代同志参加抗美援朝获得的立功勋章和证书

他是保障歼击机安全飞行的机务主任

志愿军老战士谢恩光,他曾是原空四师十团28大队机务主任,负责12架歼击飞机的维护工作,工作使命是要高度保障飞机安全运行。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除了少量苏联支援的飞机,绝大部分的飞机是新中国拿着真金白银跟苏联购买的。那时,我国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也没有专业人员,志愿军们都是经过短暂的训练就迅速上岗了。谢恩光所在部队的作战场虽不在朝鲜,但就在鸭绿江附近的浪头机场,初到这里时,从远处看,整个机场是一片黑,跑道两侧都是大大小小的黑坑,满目疮痍,看到这一场景时,他心情非常沉重,也正是这样,更加增强了他参战的意志。

为保证飞机的作战力量,地勤人员每天凌晨3点半必须起床,要做好飞机飞行前的安全检修任务,当遇到飞机出现故障时,地勤人员要加班加点地解决故障问题,有时都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而我们的技术又不够成熟,只能在不断地摸索中排查故障出现的问题。当飞行员开着飞机起飞时,遥望着远远飞上天空的飞机,谢恩光的内心是害怕紧张的,只有当飞机成功返回时,他才能松一口气。谢恩光所在的师团正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首支打掉敌方飞机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恩光同志参加抗美援朝获得的立功勋章和证书

1953年,谢恩光在空军工程部任参谋、助理员。1956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后留校历任助教、实验室主任,1966年学院集体转业,1970年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工作,历任设备处副处长,实验室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如今已经年过九旬的谢老,依旧保持着学习的习惯。他建议我们当下的年轻人不能停止学习和进步,要用知识武装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低调做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他是过江“娃娃兵”

志愿军老战士杜德银,为了参军,把自己的年龄改为18岁。到朝鲜后,首长才发现他只有15岁。1952年春节后,跟随着部队跨过鸭绿江,成为了一名警卫员。让杜德银感到遗憾和难过的是,因为年纪小,部队始终没有让他扛着枪在战场上驰骋,但他又说自己是非常幸运的,正是因为曾经那些奋勇拼搏在战场上的战士们,才使得我们今天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杜德银军装照

1954年9月,杜德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教务处、政治处、科研处工作。1970年6月在西北工业大学校务部办公室工作,1973年10月任西工大校长办公室秘书。1985年月任西工大培训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副处调研员。

在西工大,还有很多曾经参加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士们。

在今天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我们向所有战士致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讲话中所说:

回望70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西北工业大学,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