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在国家危亡大厦将倾之际,在群龙无首兵临城下之际,挺身而出、任贤择能、力挽狂澜,拯救明朝免于南宋命运,挽救万千生民免于屠戮的灾祸。在位期间官场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可谓英明之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死后,被冠以恶谥,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未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近日随着《大明风华》的热播,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逐渐被大家熟知,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这位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开中兴之象,死后却不得善终的皇帝。

朱祁钰是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兄弟,其母为贤吴善祥,其父朱瞻基,也就是大名风华中朱亚文扮演的角色。

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部族也先所俘虏,一时间朝野震荡,人人自危,一方面是瓦剌部族的咄咄逼人,妄图以朱祁镇为人质打开侵略中原的大门,一方面是朝堂的争论不休,主战派和主和派相互攻讦。

临危之际,在国士于谦的辅助下临危受命,勇敢的站出来,誓死于保卫北京,绝不南迁,同时对宦官王振的一众党羽进行清算,朝堂面貌焕然一新。

朱祁钰登基之后,择贤任能,选拔了一大批能臣干吏,这其中以于谦最为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就是明朝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北京保卫战,若非此战的胜利,明朝国运可能就至于80之数,哪怕像宋朝一样南迁,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大势难返,真真正正做到了明朝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经济上朱祁钰继承了仁宣两朝的政策-与民生息、厉行节俭,大力削减宫廷的开支,停止各类采办,重视农桑事务,明朝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在民生方面,对山东、河南、山西等受灾地区的灾民给与税收减免,开仓赈粮,安抚流民。

在文化方面制定《寰宇通志》,博采有关舆地事迹﹐并根据永乐年间集录的地理之类的书籍、资料,编辑整理成书。

在外交方面,由于朱祁钰和诸位老臣的励精图治,短短数年就使明朝挽回了颓势,国势蒸蒸日上,当时的朝鲜、越南、泰国、琉球等国纷纷来北京向明朝进贡。

1457年,朱祁钰突然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密谋“夺门之变”,朱祁镇重归帝位。

一个月后便莫名死去。在谈迁的《国榷》中,更有“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记载。

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

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可怜、可怜!本应受后世敬仰的一代帝王竟落得个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