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Krystal

From 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当人们还在感叹“月入10k+美金的硅谷码农如何活成月薪5000人民币”的时候,在美国的东海岸,月入3000美金花出月入百万既视感的纽约传媒之花也在崛起。

东西海岸两大支柱产业, 共同支撑起留学圈最具特色的两种生活方式, 给留学自媒体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传媒生的生活,放眼时尚圈,你就能了解个大概——

当晚宴桌上的鲜花铺满,女王上桌,女仆们默默退场,开始伺候明星、照顾媒体、哄好博主。

偶尔得空,赶紧用轻颜相机拍几张嘟着红唇闪着金光的照片,散发在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信上不断上涨的数字红点是她们的兴奋剂,最起码在那个时候,她们有能力意淫自己是那1%。

只可惜,剩下的99%才是生活的真相——

《留学传媒之花の生存指南》

丰富多彩的传媒生生活,从来不是那1%的模样。

对留学生而言,Communication是个很大的概念,中文翻译叫“传媒”“传播学”

很多自以为英语很ok的亲戚,总会很懂行地问道: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大老远去学“沟通”?

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还不够教你做人吗?

在“没出过国却胜似出过国”的亲戚眼中,Communication就是一个“水得不行的、考不上别的专业才会读”的弱智学科。

这是Comm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学传媒很累的好吗?不是只有学CS的才会脱发的。

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填鸭式课堂上,只要老师不点名,你绝不回答问题。

早上8点,你掀起第一节课的盖头,收到厚厚的syllabus,快速计算每堂课必须发言多少次才能拿A后,你原地起跳,光天化日下和白哥哥白姐姐互飙梦话。

为了拿A,你使出健身房销售发传单的热情疯狂发言,你注视着一张张青春飞扬的侧脸,一边细数空气中的唾沫星子,一边夸张点头“could not agree more”。

好不容易遇到会回答的问题,你扭动身子、蠢蠢欲动,然而教授根本不关注你这种在中国课堂才行得通的non-verbal expression,失望叹口气:行吧一看你们就没认真读我昨天布置的reading我可太伤心了。

毕竟你课前读不完那60页reading这课等于白听。

你思索白哥哥白姐姐为何能说会道、长袖善舞,难道白人血液真的隐藏优越基因?

后来你发现,白哥哥白姐姐只是喜欢用很优越的口气鬼扯而已。

初来美国的你总会被这种铿锵有力的自信所折服,听多了发现和他们吹起牛来,根本没有知乎KOL啥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课友battle到口干舌燥后,你边喝咖啡边推门进入10点的PR课。

教授是个慈祥的白阿姨,第一句话就告诉你:We live in a faker and faker world. 并叮嘱你:千万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世界。

当时你没明白这句话的重量,傻呵呵跟着微笑点头。

直到后来为了这门fake课,你连肝一周通宵备考midterm,凌晨1点还在背着公关学家绕来绕去的人名,你又累又困,感觉下一秒就要暴毙在电脑前,连梦话说的都是二战时期的美国公关策略。

两个月后,你看见这门课的overall是B,你突然明白为什么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世界。

但人总是需要梦想的。

你继续步履匆匆,11点准时到达Visual Communication的课室。

短发美女教授正畅谈美国政要任务的新闻图片是如何通过构图、色彩、画面元素去tell their points。

你惊觉,原来所有政治campaign、演讲、发布会,竟然都经过如此精细的设计,细节到如果竞选者想表现出彩,必须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必须和谁拍照。

你终于明白希拉里拽着Jay Z和碧昂丝合影是什么样的用意。

下午2点,从业经验丰富的Media Study教授请来行内风生水起的好基友做guest speaker,你听他告诉你迪士尼、百事可乐如何选择最恰当的媒体投放,如何做出最有意思的campaign。

你看见这位PR大神指点江山的样子,四舍五入,当做自己未来的模样。

靠着大神给你的勇气,走进下午4点的career fair,自信满满递出20份简历,重播40次elevator pitch,叫卖起自己的经历的你,卖假货的保健品销售还卖力。

面试官对你的经历啧啧称赞,结束前表示we'll see each other soon,转头把唯一的offer送给了你读CS的基友。

你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同秃不同命。

凌晨1点,你推开家门,充实而虚脱,连微信都懒得回。

读Comm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光彩照人,很多时候等待你的是熬夜的paper、秃头的discussion和daily presentation,对,DAILYpresentation。

人家夜夜笙歌,你夜夜生发。

所以每次被国内亲戚暗示专业太水、以后和国内不接轨、不好找工作的时候,你也曾片刻动摇过自己最初的选择。

后悔吗?好像有点。在村子里学传播,除了贴大字报、发Facebook、上留学群发广告,干不了别的。

有人问你:再选一次,还会再选Comm吗?

你回忆起,每晚一次又一次的几十页的reading里挣扎的你,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某个瞬间突然开挂般提升。

从第一次考试考出了个B-后,每天下课就跑去office hour厚着脸皮请教大牛教授,到每一篇PR分析文都写出了A+,英文写作功底突飞猛进。

你每天睁眼闭眼就是Walter Lippmann, Gustave Le Bon, Ivy Lee,连说梦话都是在讲公关大神们如何在科学家验证出烟和糖果对人有害时,仍能通过front group高效扭转舆论。

从在课堂上不敢说话,到每节课固定输出优质发言应得和大牛教授做research的机会,被教授带飞,resume也出现越来越有含金量的经历。

你学到了有一种策略叫Divide and Conquer,有一种model叫extended parallel process model (**EPPM**),靠这个model可以说服老烟鬼戒烟,鼓励他们走上健康生活。

你对美国一战、二战时期如何PR专家如何运用大众媒体去影响人心如数家珍。

知道依然会人调侃Comm是“光带节奏不干事儿、光动嘴皮不干活儿”的水货专业,毕竟其他专业找不到工作都来PR抢饭碗。

但圈子不一样,我也没办法。

湾区程序员有可乐零食就能编程,而上面的文字,是我一边数着所剩不多的头发,一边坐在网红书店落地窗前的吧台上完成的。

所以我也想很骚包地说一句:

如果上天还让我选专业,我会再义无反顾再选一次Comm。

如果非要加个学Comm的期限,我希望是一辈子。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Krystal,From 不正常留学实验室,微信号:LABUNIQUE。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记得【星标】或【置顶】INSIGHT视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