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周末》昨天报道了一条“恐怖”的新闻:一位成长发育完全正常的4岁男孩,忽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性情突变,产生了很多怪异行为,甚至丧失了记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叫不出名字,已经学过的东西也忘得精光……这种令人崩溃的病症,报道称,叫做“童年瓦解性障碍(CDD)”,是“一种罕见的迟发型发育障碍,患儿一般在三四岁以前发育正常,然后出现明显的退步现象,原本获得的能力在几周或数月内很快消失。……包括说话表达、听力理解、运动能力、玩耍能力、大小便控制等生活自理能力,其智力可很快降至中重度精神发育迟缓者水平”。

最令人胆战心惊的,是“退化”二字。它使得CDD听起来有着比自闭症等“类似”疾病更可怕的预后——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对于自闭症的认识不断提高、训练自闭症儿童使其能够正常生活的案例越来越多的同时,一个事实是,所有奇迹都建立在大脑超凡的“可塑性”上,它可以“进步”——而“退化”二字,似乎终止了这种幻想。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即使在CDD中,及早发现、强化训练,依然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从“可塑性”到“流动性”

神经科学家大卫·伊格曼一直在研究大脑的“可塑性”, 事实上,他认为“可塑”这种表述并不恰当。我们并非在把大脑“塑性”,相反,大脑是流动的,它的生理结构时时刻刻在改变、新的连接时时刻刻在搭建。

伊格曼的研究,让一些曾经被视为“绝症”的神经及精神疾病被打上了乐观的光。例如,有一项做了几十年的研究,对象是一所修道院的修女,她们在死后将大脑贡献给医院做解剖。研究发现,这些修女中的一些人其实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现出了症状。原因是,这些修女每天生活中的挑战太多了,她们要处理很多事物、承担不同的责任,而且最重要的——她们要和彼此相处、沟通,而良好的人际相处是对大脑最有益的挑战。所以,尽管阿尔兹海默症在不断侵蚀她们大脑的生理基础,但这些挑战也让大脑在持续建造新的通路。而这,使得这些修女直到去世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痴呆、退化的迹象。

在伊格曼的表述里,大脑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地方,这种竞争发生在所有层面上:从某个生理结构,到每一个一个的神经元。所有的神经都在争先恐后地搭建连接、抢占新的生理区域。就像一片森林,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在彼此竞争,然而整体却可以呈现一片祥和。这种解读可以解释很多事情,例如为何盲人的听力、嗅觉、触觉都异常发达,因为听、嗅触相关的通路占领了所谓的“视觉区”;同理,早年经历过半脑切除手术的孩子,在认知方面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相关的神经还会在有限的区域里制造出这个生命所需的全部认知通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不做梦,就会失明吗?

对于“人为什么会做梦”这件事,通过这种理论,伊格曼给出了一种非常奇妙的解答:做梦,是为了让人类能够“看见”。伊格曼解释说:且不用失明,即使紧紧蒙上你的眼睛,把你放到监测仪器下待一段时间,都可以看到大脑听、嗅、触等其他区域的神经开始侵占你的视觉区域。

同理,在发明电灯之前,人类演化历程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要面对漫长的黑暗。你的听觉、触觉、嗅觉在黑暗中运转不误,但视觉则严重受限。以监测仪观察到的“侵占”速度,仅仅是地球转动就可能让人类彻底失明。伊格曼和学生的研究发现,大脑演化出非常特殊的系统来避免这一惨剧:每90分钟,你的中脑的神经元就开始活跃,在视觉皮层制造活动。这种防御机制表现在睡眠表现上,便是 (主要) 会做梦的REM睡眠。虽然听起来很不浪漫,但有实验数据表面:大脑的可塑性越强,REM睡眠就越多;而在人类中,婴儿的REM睡眠是占比最多的,因为婴儿的大脑“可塑性”,或者说神经的活跃程度是最高的。

人能够获得新的感官吗?

大脑的这种能力也为人类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我们平时可能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大脑并不理会输入的信号究竟是光波还是声波,或是气味的分子,对于神经而言,它们都表现为一次次细小的电化学传导。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给丧失某种感官的人“创造”新的感官。

如果要做这种尝试,那么皮肤无疑是最好的平台。人类的皮肤极其敏感,发丝的掉落都会让我们有感觉,经过一辆引擎刚刚关掉的汽车时我们也可以感到那微弱的余热。实验表明,用皮肤作为介质的“感官替代”是完全可行的。在伊格曼的实验室里,他们创造了一种布满震动器的背心,这个背心会把捕捉到的四周的声响转化成某种形式的震动,这些震动的频率范围和内耳接收的频率范围一致——简单来说,我们把内耳“变”成了躯体皮肤。而聋哑人则可以从背心中理解声音世界发生的一切。

从这个意义上,伊格曼认为,我们甚至可以制造全新的感官:股市的涨跌、Twitter的数据,甚至你操控的无人机。理论上,我们能把这些信息变成不同的信号输入给神经 (或许还是通过皮肤) ,那么,这种全新的“感官”体验并非天方夜谭。

当然,相比这些科幻小说的情节,更急需的一件事或许还是了解诸如CDD一类病症的对抗方式:流动的大脑,要如何反抗“怠工”的神经们?毕竟,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因为一个人的行为而变化,你正定义着大脑,而它,就等于“你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