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乡》是鲁迅先生创作于1921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在我的小学课本上,我曾读到过它,也听老师讲解过它,不过名字叫《少年闰土》,我还记得那篇文章的插图是一个穿着红肚兜的小男孩在月夜的西瓜地里,手持“三叉戟”,猎杀小动物。

《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其中内容少了很多,仅仅提到了闰土与“我”在小时候的一些趣事,体现两个人真挚的友情。鲁迅先生的文章怎么可能那么鸡汤呢?后来,“我”和闰土的相见,他的一句“老爷”,就把“我”和他的友谊抹得干干净净,一种巨大的隔阂感横亘与两人之间。

写故乡的人很多,大多都表达着思念,故乡如何的美好。说真的,事实上,当你的眼界不断的开阔,故乡只会越来越差。从繁华的都市,或是宁静的小镇,或是环境优美、空气良好的小村庄回到那个穷乡僻壤,尽是刁民的故乡,我想是谁也不会说它好。

或许你要说,那里有我童年时的玩伴,可是如今呢?不还是像文中的闰土一样。谁还会残存着少年时的天真,谁还会同你一起回忆当年的种种。生活就是这样,在回忆中傻笑,在现实中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我们思念的从来都不是故乡的山水土地,而是那些永远回不去的人罢了。

以前看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觉得很有哲理,是正能量。如今再看到,哪里的正能量,我们就是一群不断踩踏着不知是哪里来的路的人,不知疲倦,不知对错,不知方向……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规则可言,只是遵循同一个规则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当你喊小猫是小狗的时候,这本身没什么错误,你只不过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但是,你这种不同流合污的行事规则总是要受到嘲笑的。

闰土是的境况,就像现在偏远山村的孩子,生活的艰难苦楚会不断地打磨一个人,他们会选择大多数人的选择,会做大多数人做的事,可以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在现实的逼迫之下,那些想法只是奢望。山区的孩子选择真的不多,通过学习考不出去的孩子,不是出去打工,就是在家务农。其实这倒没什么,毕竟不论出生在什么地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日子都会一天一天过去,我们也终究会长大。

我对于故乡没有什么感情,很小就随父母搬到了城市,刚到城市的时候,还每年都回老家,说真的,我没有一点兴奋的感觉,因为要乘坐很久的火车,在车上我像生一场大病一样难受。回去了,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了,不论带到哪里,父母指给我叫什么,我就叫什么。

对于故乡没什么可留恋的,有趣的事情,都留在了回忆中了。以至于,现在的我很少会感受到漂泊感,父母在的地方便是家,至于具象化的地方还真没有哪里可以怀念的。

人是会因为时间而改变的,感情也一样。经历的多了,心境就变了,时间总是会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有时候,我们的坚持与努力,只是为了让这种改变能够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