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看过《战争之王》这部电影,就会深刻地感受到军火商人的世界是多么黑暗可怕。在军火商赚取巨额的钞票上,沾满了战区人民被武器残害的血与泪。而怡和洋行,就是中国在清末民初的战争之王。

鸦片战争后,以英国资本为首的纷纷进驻中国,依靠资本和权势操控各种经济活动。

洋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政府晚期经历的数次战争中,所需要的军火和其他物资基本都是洋行操办的。洋行依靠中国大发横财的同时,带给中国人民的确是深重的苦难。著名的鸦片战争,某种程度是怡和洋行操控英政府发动的。可以说是这些洋行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1832年,来自苏格兰的两位商人威廉·渣甸和詹姆士·臣在广州成立了“渣甸洋行”,这个洋行从一开始就做起了罪恶的毒品买卖。渣甸洋行从事的贸易十分简单,从东印度公司低价进口鸦片,高价卖给中国,然后回程的时候从中国低价进购茶叶,高价卖到英国,来回倒腾。

马地

清末洋人一直是清政府高层最不想有冲突的人群之一,所以在渣甸洋行的威逼利诱之下,清政府许多官员都被收买,一路开绿灯让渣甸洋行成为了当时最主要的鸦片供应商之一,靠着这层关系,渣甸洋行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

道光皇帝下令禁烟后,渣甸洋行成了林则徐禁烟运动的重点打击对象。在林则徐的查办下,20000箱鸦片被销毁,仅渣甸洋行一家就占7000多箱。这些损失让渣甸银行的股东大为恼怒,所以林则徐禁烟后不久,渣甸洋行就在英国鼓动议员发起侵华战争,对中国禁烟的行为进行惩罚。

起初,英国议员们对渣甸洋行的鼓动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他们不想被一群鸦片贩子所操控。渣甸洋行并没有因此罢休,一边通过金钱贿赂英国议员,一边在英国制造中国威胁英国利益的舆论。不仅如此,渣甸洋行还一手策划了侵华的行军路线、后勤保障、攻击目标等计划,把侵华的好处摆在了英国议员的面前,最终,英国通过提议,发起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中,渣甸洋行全体出动,出钱出资出人助英军作战。渣甸洋行所属贸易船船长被拉到英军军舰上当领航员,其他员工给英军充当翻译。渣甸本人还将自己多年的收入贡献给英军充当经费,承包了英军的伙食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鸦片战争,仅万余人的洋人军队将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口的天朝上国打得无还手之力,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事后渣甸洋行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获得了一笔巨额赔款。

拿着这个资本,渣甸洋行成为第一个进入香港的洋行。渣甸洋行搬到在香港后,为了更接中国的地气,渣甸洋行正式改名“怡和洋行”,意思为欢乐祥和。从这时候起,这个寓意欢乐祥和的洋行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经济进行长达百余年的剥夺和压榨。

随着鸦片合法化,怡和洋行靠着鸦片在中国大发横财。仅1864年,怡和洋行的鸦片贸易额就接近白银八百万两之巨,这价值八百万两白银的鸦片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家庭因此家破人亡,更是占据了晚清税收的十分之一。

1872年后,随着鸦片贸易利润的下滑,怡和洋行也逐渐转型,投资也变得多元化,开始涉及基建项目、银行、船务、军火等产业。19世纪末,怡和洋行在中国投资建设了大量的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就是怡和洋行投建的,包括清末民初最红火的沪宁铁路也是怡和洋行投资的。

而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怡和洋行和清朝上层的关系十分紧密。怡和洋行一直跟李鸿章这样的权贵有着深厚的联系。这这群权贵的授意下,胡雪岩、盛宣怀这两位红顶商人和怡和洋行的业务关系十分密切。

怡和洋行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给清政府进行借贷服务,怡和不仅在巨额借贷中获得高额利息,也趁机进入中国内地的其他产业,这些产业让怡和洋行获利颇丰,也让怡和与清政府上层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战乱年代什么最挣钱?当然就是搞军火,美国就是靠贩卖军火发战争财发家的。怡和洋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参与军火贸易。由于和清政府官员关系暧昧,怡和洋行轻松包揽了大量的军购订单。这些订单中,怡和洋行通过进口大量国外过时的武器,然后用新武器的高价卖给清政府,这一来一回,怡和洋行就能轻松获利数百万两白银。

即使是清亡以后,怡和洋行也是中国最大的军火商之一,东北王张作霖、吴佩孚等军阀都是怡和洋行的大客户。怡和洋行的武器贸易直接影响着国内各路军阀军事的实力,怡和成为了中国当时真正的战争之王。

抗日战争爆发后,怡和洋行也受到冲击,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急剧萎缩。1949年后,怡和洋行在内地的产业基本上都被国有,1954年,怡和洋行彻底退出内地,总部搬迁到香港,后续又陆陆续续将重心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以及英国本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怡和集团已经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之一,位列第301位,在香港仍然有业务开展,员工超十万。虽然怡和集团运作的总部早已不在香港,但其业务大多数还是在香港,怡和这个名字在香港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残留的缩影。

参考文献:《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