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儿时的我想过一切天马行空的问题:宇宙的起源是什么?世界本质是什么?时空是人类规定物还是客观存在的?意识究竟是人类独有还是普遍现象?

物质和意识是否完全对立,它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人类的感受是真实的吗?如果不真实,那我们怎么证明不同的人之间说的语言代表同一个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受的真实性是探索宇宙的开端

在实用层面,这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但在宇宙层面,每一个回答加上“意义是什么”,就能变成一个新的问题。

吃饭的作用是什么?是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是繁衍;繁衍的意义是什么?是保持物种存在性;保存物种的意义是什么?维持地球的内外部运转;

维持地球内外部运转的意义是什么?维持太阳星的运转;维持太阳系运转的意义是什么?维持银河系?维持外太空?维持宇宙?那么究竟维持的意义是什么?

无穷的追问引发了无尽的遐想,这也是科学存在的意义之一。最终意义,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

探索宇宙的道路之一就是认清自我,因为自我是探索世界的通道,一切客观物质都通过自我的反馈被人类认识。因此,感受的真实性便是探索宇宙的开端。

而自我、感受性、真实性,这一系列定义都非常抽象,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严格的界限吗?

从古希腊至今,哲学追问都围绕本体论和认识论展开,就好像是一场辩论赛。

它是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唯名论者和唯理论者、实证主义者和历史主义者、科学主义者和人本主义者之间的较量。

这场较量是基于科学、社会、自然等现实知识体系和背景的争论,在人类感觉的问题上,争论仍在继续,并有着不同的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中国主流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感受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遵循唯物反映论。

感受包含了对客观事实的正确、曲解感受,不论是哪种感受,都来源于客观事实,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外物是感觉的延伸物,即“我思故我在”;后者则认为物质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表现,又可以称为“逻各斯”、“绝对真理”等。

在唯心主义者的世界观中,情绪和感受是一种“噪音”,会阻碍人们对世界认知的客观性,应该完全屏除,只保留思想中知性、理性的部分。

举个例子,一个人认为某物件是蓝色,而另一个人认为是绿色,在客观世界中其实是同一种颜色,只是二人的颜色感受性不同,从而造成了干扰。只有了解物质的本质,才能有正确认识。

高尔吉亚是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他留下三句话:“无物存在”、“即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告诉别人”,概括说明了感情的虚假性。

事实真如唯心主义者认为的那样吗?如果把视野放在无穷宇宙中,没有人可以得到答案;如果把视野拉回现实世界,从实用层面来说,这显然是错误的。

只有遵循唯物论、可知论才能真正了解世界,人活着才有意义,不再会陷入迷茫。

唯心主义在现代被称为诡辩论,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出现告诉我们,世界的未知领域还有很多,等待着人们开发探索,只要唯心主义还存在,就表示努力还没有到达尽头。

在现实中,自我和现实是用实践联结的,而所谓的“幻觉”便指的是没有正确认知。生活还在继续,人类无法逃离躲避,只有直面实践才能认清世界。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How Men Get Penalized for Straying from Masculine Norms.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