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亡以后,中国先后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1949年才建立新中国。这几十年的兵荒马乱,有数不清的爱国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不畏艰险前进,他们为了革命前仆后继。或有幸见证新中国成立,或马革裹尸血洒疆场,或杳无音信。

开国少将熊伯涛就是后者,自参加革命离家后,23年未回家。“家”这个字对熊伯涛既陌生又熟悉,如果不是一场巧遇,或许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老母亲还在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4年,熊伯涛出生在湖北武汉,早年在私立前川中学高中班读过书,是我党为数不多的“高学历分子”。1926年11月,熊伯涛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县办事处主任,多次参与和组织农民运动,次年入冯玉祥部军官学校学习,先后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

1927年,老蒋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熊伯涛被派到老家组织农民运动。回到家乡后,熊伯涛发现当地的党组织已经被打散,就此与我党失去了联系。在走投无路之下,熊伯涛几经辗转,经人推举,又跑到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官学校当兵去了。

命运就是如此巧妙,熊伯涛苦寻组织无果,却在国民党军官学校里重新找到了组织。

1930年,蒋冯阎战争(中原大战)结束,老蒋险胜,冯玉祥的第5路军被老蒋改编为第26军,下辖两个师。其实很早时期,我党就已经在此部队中建立组织,熊伯涛就是其中一人。

1931年春,老蒋将26军调到江西省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第三次围剿。适逢九一八事变,26军官兵纷纷要求北上抗击倭寇,但遭老蒋拒绝,26军与蒋矛盾愈发加深。为此“宁都起义”爆发,熊伯涛少将作为其中一员,也参加了这次起义。

起义后,熊伯涛担任红5军团第14军41师司令部作战科长,1932年2月晋升为41师122团团长,6月被提拔为红3军第8师参谋长,晋升就像坐火箭一样快,当然这也取决于熊伯涛少将的资历。都说党龄决定资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熊伯涛1926年加入共产党,这党龄别说在少将中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就算放到上将、大将也是名列前茅,甚至比部分元帅都要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红军长征,熊伯涛起初担任红一军团教导营军事教员,后任第二师师参谋长一职,参与了东征战役与西征战役。长征期间条件异常艰苦,日食一餐都很难做到,战士们不得不挖野菜吃树皮,甚至连皮带都成为果腹之物,熊伯涛曾三天未食一米。

在营养缺失的前提下,熊伯涛旧伤复发,体力严重不支,以至于后续渐渐脱离了大部队。幸亏开国中将王秉璋拿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食物,救了熊伯涛一命,好人果然是有好报的,之前王秉璋落水,熊伯涛也是不顾生命危险救过他,两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交情。

1949年,此时的熊伯涛已经是第四野战军第49军的副军长,这一年四野大军南下,途熊伯涛家乡。熊伯涛的老母亲听说有部队路过她们村,就坚信儿子肯定也在这支部队里,于是在村口立了个牌子,牌子上写了七个大字:“熊伯涛是我儿子!”

熊伯涛1926年离家,已经足足23年没有回家了,早就以为自己的母亲已经去世,听到部队给他汇报,再也忍不住,流着泪跑向了村口,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大声哭喊:“娘,我回来了。”母子俩抱在一起痛哭,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更有战士被勾起往事,或许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偷偷抹眼泪。

时隔20几年母子再相聚,年迈的母亲已经快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岁月的洗礼,让熊伯涛从当初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如今中年模样,母亲也变得白发苍苍,相信如果是走在路上,这对母子或许谁也不认识谁。

1955年大授衔,熊伯涛被授予了开国少将军衔,是属于低授的一批人,很多老战友都为他鸣不平。很多与熊伯涛同级别的都授了中将,而以熊伯涛的党龄资历却只给了少将军衔,确实是属于低授。

不少人让他向上级反应一下,但熊伯涛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军委有军委的考虑,我能活下来参加授衔就已经很不错了,那么多将士都在战斗中失去了性命,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幸运的,就不要计较高低了,要比就比谁为国家做的贡献多。

熊伯涛少将当真是高风亮节,能在枪林弹雨中活下来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何须再去计较得失呢?

新中国成立后,熊伯涛历任公安部队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第二炮兵顾问等职务,在岗位上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奉献。

1975年10月21日,熊伯涛少将去世,享年71岁。

参考文献:《熊伯涛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