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人,都记得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

好的老师,不会抛弃,不会放弃。

要求有点高。即便做不到,理想总归要有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你面前的,是“半成品”

摆在老师面前的,既不是“原材料”,也不是“成品”,而是“半成品”。

上学之前,他们已经受了六七年的教育。这个教育,来自父母,来自家庭,来自收养人。

他们已经“基本定型”。当然,这不意味着他们无法改变,而意味着你要付出巨大代价,才会让他们改变。

表面看,他们却是一张张白纸。老师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他们背后的全部。

有时候只能凭运气。碰上一届好孩子,谁都省心;如果相反,那就……难。

后者对老师的耐心,是巨大考验。能不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有一位老师,对自己的“放弃”刻骨铭心。

02你并不知道“坏孩子”背后隐藏着什么

第一年任教,她就碰到一个“刺儿头”学生。

这个学生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你可以通过两个细节,体会下“刺儿头”的强悍——

他一进教室,其他同学立刻跟老鼠见了猫一样,“逃回”到座位上去;

新手老师面对他,都会“心惊肉跳”“手心出汗”。

老师弱弱地对他说:“我~我~我(颤音)……才是这个班的……老大!”

新手应付这样的学生,实在很难。这个案例来自美国,我想中国也存在这种现象,是否可以改变一下?

遇到“刺儿头”,既是新手老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如果他遇到成熟的、有经验的老师,命运或许就改变了。

新手很容易和“刺儿头”发生冲突。因为他总是不按规矩来:上课乱讲话,随处走动,不是在顶嘴就是在准备顶嘴……

这位老师和很多新手一样,选择了抛弃。

8年之后,她听到了这名学生自杀的消息。他并不像外表展示的那么强悍,表象背后,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他的家庭。

学校、老师,或许是改变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他自己并不清楚,他只以为,学校会和家庭、社会一样敌视他,处处和他作对。所以,他预先做出了防卫与挑战的姿态。

就像一只脆弱的鸟,总会把自己伪装得强大。

这位新手老师,叫金·比尔登。

这名学生的悲剧,比尔登印象深刻。随着从教经验的丰富,再遇到类似学生,她的方法就完全不同了。

03求助他,感谢他,激励他,改变他

求助→感谢→激励→改变。

这是让“差生”变为“好孩子”的过程。

不过,这次比尔登遇到的学生,外表和“刺儿头”完全相反:他很自卑,有点懦弱,不爱学习。

但本质上,两人并没什么不同。“刺儿头”的强悍只是外表,自卑和无助被深深地隐藏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过老师的都知道,改变这样1个学生,比管好其他10个学生,难度更大,费力不讨好。

又能怎样?你还能跟进超市一样,挑挑拣拣,把不好的学生扔掉?

她决定下点功夫——其实只要技巧得当,完全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关键在方法。

04孩子,你可以帮我吗?

无论“刺儿头”,还是不自信的学生,“感化”他的最佳方式,都是两个字:求助。

当然不是真的求助,严格来讲,老师几乎没有任何事情,需要求助于孩子。

孩子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所以才自卑;正因为如此,别人的求助,在他眼中,便成了“稀缺资源”——他会觉得很新奇,效果也更好。

求助他的时候,要不露声色,不能让他觉得虚假,而且要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求助就成了讥讽。

对这个孩子,比尔登没有直接问“你可以帮我吗”,而是问:“孩子,你最喜欢玩什么?”

自卑的孩子,有时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老师诱导了半天,孩子才说:“嗯,钓鱼。我喜欢钓鱼。”

好吧,有主意了。

第二天上午,老师把课堂挪到了体育馆——大场面!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单词词性。老师的第一句话却是:“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程是——比赛钓鱼!”

想想孩子们的欢呼吧!可是,怎么钓?

比尔登老师花了一晚上时间(真下功夫),用纸叠了很多小“鱼”,“鱼”里夹上小铁片,鱼钩则是磁铁,孩子们用磁铁“钓小鱼”……

钓到“小鱼”之后,“小鱼”上有一个单词,你要跑到对面,那儿有几只写着词性的碗,把“小鱼”放到对应的碗里……

自卑的孩子看到眼前这一幕,十分震惊——没想到啊,自己的作用竟然这么大!自己的建议,竟然这么重要!

下课后,他没有走,目光晶莹,看着老师,说:“老师,谢谢您。今天的课……真好玩。”

这堂课告诉了他一条真理:不管别人怎么认为,你,很重要。

钓鱼游戏只进行了20分钟,但改变了这个孩子整整一年,乃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