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 樊永涛 报道) 顺澜沧江而下,出青海省“南大门”囊谦,就踏入了巨山深沟的横断山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西藏昌都市的红拉山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澜湄万里行组委会供图)

这里是西藏昌都市。一群群护林员,在崇山峻岭间,以孤独的坚守和执着的信念,默默地守护着世界上栖息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

青海人尉建新就是其中一位。

行至西藏,2020澜湄万里行的采访已经过半,车队在高山大峡之间穿梭着,海拔也在4000米上下起伏。行至红拉山,一番松涛阵阵林海风景让一行人始料不及。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构成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进的天然水汽通道,夏季源源而来的暖湿气团沿通道涌上高原,造就了海拔落差达2100米的红拉山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澜沧江便在这深山峡谷中,号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蜿蜒于山间的国道,是闻名遐迩的自家旅游路线“滇藏线”,一路车来车往,游客们欣赏着独特的高原风光。美景背后,却是不少身着红色护林员服装的男男女女在山间捡拾垃圾,看上去着实辛苦。

我们就是在这里见到尉建新的。他正在红拉山半山腰和村里的亲戚们一起捡垃圾。

“这些人基本都是我们村子里的,大家不是远亲就是近邻,捡垃圾累是累点,不过挺开心!”看到来自家乡的记者,尉建新一脸的笑容。

行驶在红拉山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的2020澜湄万里行车队

30岁的尉建新来自青海省民和县,几年前,在芒康工作时认识了红拉山下的藏族姑娘央增,两人一见钟情结了良缘。

最近,尉建新的心情就像红拉山的秋色,灿烂无比。半个月前,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小两口开心得做梦都在笑。

妻子央增一家世世代代都住在红拉山上的小昌都村,每天对着远处的达美拥雪山,生活恬静。这里物产原不丰富,却出产松茸,也是独特的风味,不需要精致加工,只需简单烹制,便口味鲜美。

尉建新正介绍着妻子的家庭情况,见有记者采访,一旁一说话便露出白白牙齿的次郎拉拥也上前靠近。“每次看到‘准察’(藏语意:滇金丝猴),心里就高兴,他们都是一个个小精灵,有时候看着它们进食,就觉得自己当护林员也是很自豪的。”次郎拉拥说:“我们经常捡垃圾就是想让这红拉山一直这么美,让澜沧江的水一直那么清,‘准察’能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捡拾垃圾的牧民们。(摄影:张西红)

和其他护林员一样,次郎拉拥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现在,滇金丝猴数量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0多只增加到800多只。

刚刚在9月份上了中学的扎西顿珠也围了上来,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和村子里的乡亲一起捡垃圾。有一次,因为学校离山上比较远,没有参加这次村里的护林活动,他十分愧疚。“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

一旁的村主任卓扎也跨起尉建新来,看起来他十分喜欢这位青海女婿。“这个年轻人很不错,到了我们红拉山可是什么活都帮着干,你看他捡垃圾也是很卖力。”

在尉建新眼里,这澜沧江的水正是从故乡青海流出来的,而自己又是红拉山的女婿,“这红拉山也是我的家呀,为了子孙后代可不得把这山山水水都保护好么,哪有理由不上心呢!”

为了赶路,我们只好与尉建新依依不舍的道别。顶着烈日,尉建新和几个村民将捡来的几大蛇皮袋垃圾装上货车,送往二十几公里外的曲孜卡乡上集中处理。看着眼前已经装满垃圾的货车,他说:“希望以后这车越来越空吧,这里的人不反对外面的人来,但希望他们也能爱护这里!”

在红拉山,虽仅仅几十分钟的采访,我们依旧被来自青海的尉建新所感动:即使身处他乡,也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在乎肩上的责任,不仅要保护好生态,更要为滇金丝猴们当好“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