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 ◆ ◆ ◆

京剧“三大贤”(四)梅兰芳

刘新阳

◆ ◆ ◆ ◆

梅兰芳(1894—1961),原名梅澜,字畹华,书房名缀玉轩、梅华诗屋,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梅兰芳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为同治光绪时期知名旦角,外祖父杨隆寿是清末著名武生,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琴师,曾为谭鑫培操琴,号称“胡琴圣手”,父亲梅竹芬为清末旦角演员。

梅兰芳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后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梅兰芳八岁开始在朱霞芬的“云和堂”学艺,九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同时向伯父梅雨田学戏,十一岁登台演出。1908年在喜连成借台练戏,又向秦稚芬、胡二庚、路玉珊、陈德霖、丁兰荪、王瑶卿、钱金福、李寿山、乔蕙兰、谢昆泉等京昆名家学艺,广采博收,使梅兰芳在这一期间学习了京剧的青衣、花旦、刀马旦和昆曲的正旦、闺门旦、贴旦等各行当的剧目,进而,又通过舞台实践,在唱、念、做、打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京剧小百科

头牌:旧时演戏演员的姓名写在牌子上,悬挂在剧院门口或舞台前方,挂在最前面或最醒目地方的称头牌。挂头牌或头牌演员意指主演。

京剧小百科

跨刀:二牌演员。是京剧戏班中的次主角,跨刀有随从、协助主角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兰芳绘画作品

梅兰芳“倒仓”后,开始搭玉成班,并得谭鑫培提携、指导,合演了《汾河湾》、《四郎探母》等戏。1913年,梅兰芳应上海丹桂第一台之约,随王凤卿赴上海演出。当时王凤卿挂“头牌”,梅为其“跨刀”。在上海的演出,梅兰芳演出了《武家坡》、《女起解》、《御碑亭》、《宇宙锋》、《虹霓关》等戏,其间,在王凤卿的提议下,梅兰芳以“跨刀”和“二牌”旦角的身份在上海演出了“压轴戏”《穆柯寨》,受到上海观众的好评。此后,梅兰芳又在1914年和1916年再次到上海演出,均受到上海观众的欢迎。

在上海的演出,不仅使梅兰芳声名鹊起,更使他开阔了艺术视野,上海新的戏剧观念对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在表演艺术上向着求新和探索迈进。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装、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排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古装戏《嫦娥奔月》、《牢狱鸳鸯》、《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天女散花》、《童女斩蛇》、《麻姑献寿》、《红线盗盒》以及新排本戏《天河配》、《花木兰》、《春秋配》和新排传统与昆曲剧目《金山寺》、《风筝误》、《春香闹学》、《狮吼记》、《瑶台》、《乔醋》等,使当时北京的京剧舞台面貌焕然一新。经过其长期的舞台实践,旦行“花衫”行当得以完成,并创立了“梅派”艺术。

《凤还巢》梅兰芳饰程雪娥

梅兰芳对京剧旦行艺术的改革是全面而系统的,第一,他在舞台表演中注重剧情的表达,尤其强调塑造人物。在发挥青衣唱功特长的基础上,分析剧情、研究人物心理,设计相应的身段动作乃至人物的面部表情,使人物性格情绪与舞台表演达到高度的统一。第二,他发展了京剧旦角的演唱艺术,一改过去“正宫调”(G调)的演唱调门,演唱调门的降低使唱腔的宽度和厚度得以发挥,并通过创编新腔丰富唱腔旋律,使之更具韵味。第三,梅兰芳在舞台实践中加强了旦行的舞蹈性,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形式。第四,他还对京剧旦行人物的服饰、装扮乃至舞台美术进行改革,创造出了很多传统戏中所没有的造型形象,提高、美化了京剧舞台整体的观赏性。

梅兰芳不仅是一位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进行大胆创新的改革者,同时还是将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到国外的先驱。虽然他不是使京剧走出国门的第一人(有资料证明,京剧武生演员张桂轩等人曾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应旅日华侨邀请,随皮黄、梆子两下锅的戏班到过日本、朝鲜、俄国演出京剧的神话戏和武戏),但真正让京剧进入国际视野,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还是梅兰芳。早在1919年,梅兰芳就把京剧介绍到了东邻日本。1930年,他又到美国访问演出,并在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获文学博士荣誉学位。1935年,他又出访苏联。在国外,梅兰芳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各国的盛誉,他也因此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这些艺术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中国的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人还把他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不论如何,梅兰芳都是京剧近现代历史上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

梅兰芳还是一位令人崇敬的爱国主义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借此宣传爱国思想。抗战时期,他虽身陷沦陷区,但蓄须明志,拒绝演出,一度靠写字卖画为生,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他才重返舞台,从而表现出他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进而成为京剧乃至中国戏曲的代表与旗帜。1955年,文化部、全国文联和全国剧协又举行了隆重的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1953年他又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战士,1952年和1956年,梅兰芳又先后代表国家访问苏联和日本,并于1959年以65岁的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1962年为纪念梅兰芳逝世一周年,邮电部发行了《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一套八枚)和一枚小型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宙锋》梅兰芳饰赵艳蓉

梅兰芳的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女起解》、《奇双会》、《廉锦枫》、《天女散花》、《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太真外传》、《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昆曲有《思凡》、《乔醋》、《闹学》、《游园惊梦》等。他早年曾拍摄过《春香闹学》、《天女散花》、《生死恨》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拍摄了《梅兰芳舞台艺术》(上、下集),其中包括《宇宙锋》、昆曲《断桥》、《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另外还有《洛神》和昆曲《游园惊梦》等。梅氏更灌制了大量京剧唱片。梅兰芳还留下了《舞台生活四十年》和《梅兰芳文集》等重要著述,这些图文和音像资料都是研究梅派艺术的宝贵财富。

梅兰芳的弟子传人有百余位,其中代表有魏莲芳、言慧珠、李世芳、梁小鸾、陈正薇、沈小梅、杨秋玲、杜近芳、李玉芙、王志怡等,另梅兰芳的幼子梅葆玖也是“梅派”艺术的主要传人。今天京剧舞台上的李胜素、董圆圆等都是“梅派”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

由于“三大贤”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京剧各行当之间,横向的继承、借鉴与影响开始广泛出现,因此,“三大贤”不仅是京剧步入第二次辉煌期的见证,而且是京剧表演艺术水平发展最高时期的代表,同时还是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宗师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