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晚报 准时更新

第一时间 追踪学术热点

高校新闻

读博 18 年还没毕业,东北大学果断出手

对于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东北大学作出果断处理。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月 20 日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

公示表示,研究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学校将按照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此番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布的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共有 52 人,其中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 2002 年入学,已经「读博」18 年之久。此外,2003 年入学,「读博」17 年的还有 2 人。(来源:澎湃新闻)

US News 2021 大学排名公布,清华大学位列亚洲第一

10 月 20 日,U.S. News 公布 2021 世界大学排名。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学被美国和英国包揽,其中前五名依次为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名列第 28 位,首次超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成为亚洲第一;北京大学排名第 51 位,亚洲排名第 5 位。

今年共有 176 所中国大学上榜,仅次于美国(255 所)。除清北外,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 7 所学校成功进入前 200 名,比去年多 2 所。此外,在今年 9 月发布的 2021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包揽亚洲前两名。

今年 U.S News 大学排名涵盖了全世界 86 个国家近 1,500 所大学,基于学术研究和学校声望对大学进行评价。与去年相比新添加 10 个学科,共对 38 个学科进行排名。今年,在化学工程、能源与燃料、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这几个学科中,中国有 6 所院校名列世界前 10。(来源:U.S News)

新冠疫苗

浙江公布新冠疫苗定价:一针 200 元,已开放紧急接种登记

据澎湃新闻报道,10 月 20 日,浙江省绍兴市开放秋冬季新冠疫苗紧急接种登记,接种程序为接种 2 剂次,间隔 14-28 天,推荐间隔 28 天,接种年龄 18-59 周岁。疫苗价格为 200 元 / 支(瓶),2 剂次共 400 元,另接种服务费每剂次 28 元。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从公开资料来看,浙江或是目前唯一推进新冠疫苗紧急接种的省市。10 月 16 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五十五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浙江综合评估秋冬季疫情防控形势,认真谋划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

10 月 15 日,浙江嘉兴市疾控中心就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表示,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新冠疫苗紧急接种按重点人群优先、疫情地区优先、安全接种、知情自愿原则开展。10 月 16 日,在浙江义乌,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已经正式开始,收费标准与绍兴新冠疫苗相同。(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 4 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三期,6 万人接种无严重不良反应

据新华社公众号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20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外交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同志及国药集团、科兴中维有关负责人与专家介绍新冠疫苗有关情况。

据介绍,我国已有 13 个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其中,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种技术路线共 4 个疫苗进入了 III 期临床试验。4 个进入 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总体上进展顺利,截止到目前共计接种了约 6 万名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在定价方面,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中国新冠疫苗的定价一定是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新冠疫苗的价格决定因素是很多的,除了成本以外,也包括产能、接种规模,而且不同的技术路线的成本还不是一样的。」(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JAMA:接种新冠疫苗是实现群体免疫最有效的途径

10 月 19 日,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登了耶鲁大学关于群体免疫的一篇综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JAMA

文章指出,群体免疫是指当群体中存在足够大比例的获得免疫的个体时,可以保护易感个体免受感染。群体免疫源于通过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个人免疫。

群体免疫阈值是指人群中获得免疫后不会再参与传播链的个体比例。如果一个群体中获得免疫个体的比例高于这一阈值,当前的疫情将消失,病原体的地方性传播将中断。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新冠肺炎的群体免疫阈值预计在 50% 至 67%。

有人提出一种基于自然感染的群体免疫方法以减缓新冠肺炎的传播,但这样的策略充满了风险。以美国为例,美国人口约 3.3 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新冠死亡率为 0.5%,美国大约有 1.98 亿人获得免疫后才能达到约 60% 的群体免疫阈值,这将导致额外有数十万人死亡。而新冠疫苗将有助于达到群体免疫阈值,但疫苗的有效性和覆盖率尚待观察。

文章认为,群体免疫是抵制疫情的重要手段,在疫苗接种率令人满意的地区已经取得了成功。然而,即使是偏离保护水平的微小偏差,都会因易感人群聚集而引起重大疫情。因此,只有当疫苗有效且疫苗接种计划被高效且广泛采用时,才能确保那些不能得到直接保护的人能够得到相对的保护。(来源:JAMA)

学界新闻

Nature及其子刊首次签下开放获取协议,论文发表平均收费超 10000 美元一篇

《自然》(Nature)及其 33 个旗下期刊首次与研究机构签订开放获取(OA)协议。该协议于当地时间 10 月 20 日由《自然》出版方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线上图书馆(Max Planck Digital Library)签订,将于 2021 年执行。未来预计有 120 个目前订阅 《自然》及旗下期刊的德国机构同意加入,或将每年为《自然》系列刊物带来 400 篇开放获取文章,占期刊年发表总量的 3.5%。

然而,该协议将导致签订机构支付高于目前订阅价格的费用。据估算,签订协议后发表一篇开放获取文章的平均价格高达 9500 英镑(约合 11200 美元),远高于其它杂志平均不到 6000 美元的开放获取文章价格。(来源:Nature news,Science news)

诺奖得主涉嫌造假论文增至 40 篇

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学术不端事件持续发酵。

截至 10 月 20 日上午,知名学术打假网站 Pubpeer 上曝出的争议论文已增至 40 篇,时间跨度长达 18 年。这些论文被质疑一图多用或图片 PS,少数文章还被质疑存在伦理问题。

一位业内学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早两年曝出这种情况,塞门扎很可能不会获得诺贝尔奖。」

另一位研究人员则认为,塞门扎很有可能只是对一些研究做了宏观指导,并不了解下面人做的具体工作细节。

「我说这些,不是要给他洗地。而是在这样的科研组织方式下,在这样的科研生态下,类似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普遍 —— 这让人细思极恐。」上述研究人员表示。(来源:科学网)

科研进展

首个人类蛋白质组草图绘制完成

10 月 19 日,在人类基因组图谱完成并发布的二十年后,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宣布完成了首个人类蛋白质组序列草图的绘制。这项工作于 10 月 16 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

人类基因组提供了完整的人类基因「蓝图」,而人类蛋白质组则确定了由该蓝图编码的生命组件:蛋白质。总体上,最新草图覆盖了人体中 90% 的蛋白质,使科学家对单个蛋白质如何通过相互作用而影响人类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预防疾病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同时,理解蛋白质表达或活性的不足和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个性化医学和新疗法的发展。(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科技日报)

疫情通报

19 日 31 省区市新增境外输入 19 例

10 月 19 日,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9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 5 例,广东 5 例,四川 3 例,天津 2 例,北京 1 例,江苏 1 例,福建 1 例,重庆 1 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 3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10 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301 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截至 19 日 24 时,现有确诊病例 258 例(其中重症病例 4 例),现有疑似病例 6 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8431 人。当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4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2 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 20 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 403 例(境外输入 402 例)。(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