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陈红霞

实习生:李芊芊

编辑:李欣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月19日中午,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最后一位幸存者去世。至此,食用“酸汤子”致食物中毒的9人全部死亡。

当天晚上,国家卫健委发布提示:慎吃酵米面食物。

事情要追溯到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一场家庭聚会上,9人食用了在冰箱里冷冻了一年的自制“酸汤子”(一种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粗面条样主食,是东北地区传统食物)。一天之后,9人均出现了严重的食物中毒反应。到10月12日,8人去世,唯一的“幸存者”肝脏严重受损,99%的肝脏都已经坏死。一周之后,这位最后的幸存者也不幸死亡。

而引起食物中毒的元凶,并不是此前怀疑的黄曲霉素,而是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的米酵菌酸

值得注意的是,“酸汤子”这种由玉米面发酵制作的主食引发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并非孤例,此前,肠粉、米粉、木耳银耳等常见食品都发生过与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相关的中毒事件。那么,米酵菌酸中毒到底是如何引起的?我们日常购买的速食螺蛳粉、米粉、肠粉和木耳银耳等会有可能产生米酵菌酸吗?又该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01

解密米酵菌酸

事实上,由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事件已多次发生。

2018年7月29日,浙江金华一家三口吃了浸泡2天的黑木耳后出现中毒,7岁女儿5处脏器衰竭,换血4次仍未苏醒,生还希望渺茫。

2020年7月28日,11位顾客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导致5人送医,1人死亡。

据统计,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事件14起,共导致84人中毒,37人死亡。而这些中毒事件的根源,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的椰毒假单胞菌。

但实际上,椰毒假单胞菌本身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细菌,它不仅非常常见,在土壤、空气、水里都可能存在,而且非常怕热,正常烹饪过程基本就可以杀死。然而被这种细菌污染过的食物在长期放置下容易产生毒素,即米酵菌酸。

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发布的《如何预防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消费提示》中提到,容易引起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主要是三类食物: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二是变质银耳、木耳;三是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在国内,发酵玉米面制品,如河粉、肠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以及银耳和木耳等食物,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的风险比较大。

除了食品本身,自然环境是也是产生米酵菌酸的重要条件。

产生米酵菌酸的必要条件是椰毒假单胞菌的生存,而最适宜椰毒假单胞菌生存繁殖的温度是22—30度,与夏秋季节的室温差不多;其在冷藏(4℃)、冷冻(0℃以下)基本无法繁殖。也就是说,如果食品长期置于室温之下而不及时冷冻冷藏,很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导致米酵菌酸产生。

水分也是椰毒假单胞菌繁殖的重要条件。在空气湿度和(食物)表面湿度都较大的情况下,椰毒假单胞菌才会迅速繁殖。经过长期浸泡和发酵的食物,比如风干过程中的酵米面、新鲜木耳或银耳、生湿米面团,会为细菌的滋生提供温床。

知乎署名营养师钱程分析称,椰毒假单胞菌不耐酸也不耐盐,当ph值降到5以下,椰毒假单胞菌是无法存活的。所以酸菜、泡菜等发酵食物以及咸菜、咸肉等腌制食物中基本不会出现椰毒假单胞菌。

但也有相关评论指出,这种“不耐酸”的说法并不准确,中性偏酸的环境其实非常利于米酵菌酸的产生和繁殖。就比如“酸汤子”这种尝起来酸的食物也能够导致由椰毒假单胞菌引发的食物中毒。

相比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米酵菌酸在25到37摄氏度之间都可以生长。其中26摄氏度、中性偏酸是其生存繁殖的最佳条件。它的耐热性极强,100℃以上的高温和高压锅的高压都无法破坏其毒性。也就是说,米酵菌酸一旦产生,不论制成何种食品、采用何种日常烹调方法,基本都无法破坏。

由米酵菌酸引发的急性食物中毒潜伏期很短,一般在中毒后30分钟到12小时之间发作,极少数情况在1到2天后才发作,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目前,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在50%以上。

02

什么食物最容易中招?

国家卫健委微信公号“健康中国”10月19日发文指出,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制作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而查看网上拥有高销量的速食螺蛳粉、速食米粉等食品的配料表可以发现,其主要成分也是大米、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网购这些食品的吃货可能都要担心了:这些网购螺蛳粉、米粉会引起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吗?还能吃吗?

从事化工行业的唐贝认为:“工业生产的速食螺蛳粉、米粉等产品,主要看生产过程中能否避免杂菌污染,自动化的生产线做好符合国标和相关卫生标准消毒灭菌措施,应该安全一些;但如果是手工作坊生产,就很难说了。饭店手工生产的米粉、肠粉等湿米面类产品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对此,21新健康记者咨询了李子柒、柳江人家和好欢螺等螺蛳粉品牌的淘宝旗舰店。李子柒淘宝旗舰店客服称:“产品工厂的生产质量和工厂环境都通过相关部门检测监督,由官方质检部门出具质检报告,能为消费者提供使用保障。”

记者与柳江人家、好欢螺淘宝旗舰店的聊天记录

营养师郑茉则认为,这些产品基本不可能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网购的速食螺蛳粉米粉等产品要么是干粉,要么经过了商业灭菌,一般不需要担心米酵菌酸。理论上,速食的包装米粉安全性比饭店米粉高。

郑茉表示,需要区分酵米面食物和发酵米面食物,容易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是前者。“酵米面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发酵的食物,和平时自己家里做馒头放酵母菌的接种发酵不是一回事。”

发面馒头、面包等食物通常风险不大。制作这些食物时,面团发酵时间短的才1个多小时,长的也只要几个小时。这时间不够椰毒假单胞菌繁殖产毒,目前也没有吃这类食物中毒的案例报道。”唐贝补充道。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呢?

10月19日,国家卫健委在提示中直接强调:为保证生命安全,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食物。此前,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处、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都曾发布消费提醒: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谨慎购买酵米面、湿米粉以及木耳银耳等食品。

2018年7月,浙江省金华市的黑木耳中毒事件发生之后,浙江省和金华市分别进行了黑木耳的浸泡实验。结果发现,在实验室中,即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的情况下,很难产生毒素米酵菌酸。由此,浙江省疾控中心认为:米酵菌酸的产生与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相关。

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食品保存环境的同时,面对容易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物,我们也要慎重对待。谨慎购买新鲜木耳、银耳,不购买自采的鲜木耳、鲜银耳;谨慎购买新鲜河粉、肠粉等湿面制品,尽量用干制米面来代替。

03

传统发酵工艺:精华还是糟粕?

在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发生之后,有营养学家呼吁:“由于无法控制菌种,最好还是不要自制发酵食品。”

唐贝认为,这次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再一次证明了传统发酵工艺制作食品的不安全性。正是由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发酵和储藏,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过去东北发生的‘酸汤子’中毒事件中,极少有现做现吃不储藏的‘酸汤子’。所以,不宜用传统工艺制造发酵米面制品,特别是不宜储藏,冰箱储藏也不能保证安全。”

“最容易导致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繁殖的时机,是发酵后的滤水、除水、储藏、制成成品等环节,只要这些环节时间过长,特别是储藏,危险性就明显增加,而这正是传统工艺和方法所难以控制的。”唐贝分析称。

除了自制酵米面食物可能导致米酵菌酸中毒之外,传统的自制豆瓣酱、自制臭豆腐、自制火腿肠、自酿酒都存在安全风险。2020年7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出现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导致3人送医,1人死亡,就是由于食用了自制的鹌鹑蛋、凤爪等腌制食品导致的肉毒毒素中毒。在技术、设备不过关的情况下生产的自酿酒,很容易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急性甲醛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今天,工业化食品制作越来越普及,很多自制食品其实都有很大的安全风险。“纯天然自制食品就是好食品”的观念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完全不能自制食品,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完全原始的、无法保证生产安全的方法,尽量使用经过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改进过的方法,例如使用市面购买的酵母菌菌种发酵制作馒头、面包等;购买专用的乳酸菌菌种发酵制作泡菜、酸奶等;购买专用的毛霉菌等菌种发酵制作豆豉、腐乳等。相比自然界杂菌,这些专用的细菌、真菌更加科学、更加安全。

同时,要注意器皿、原料的消毒和灭菌,注意在发酵过程中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尽量减少某些毒素杂菌污染的风险。

21新健康×完美 全新科普栏目——《21完美健康说》上线!每周一期,带给你最专业、全面的健康科普知识,让你的生命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