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该视频,请升级至最新版浏览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快报讯中秋国庆8天长假,2万多游客来到这个泰州靖江徐周村观光旅游,44岁的徐震宇虽忙得不着家,但内心却十分欣喜。徐震宇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徐周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底,他辞去了在国企的工作,回到家乡徐周村,帮村里探索打造农旅结合之路,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一幅诗意的田园乡村画卷正在徐周村逐渐铺开。”对于未来,徐震宇满怀信心。

△靖江马桥镇徐周村

小村庄向土地要效益

徐周村位于靖江马桥镇集镇北侧,是个典型的内陆村,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种田为生。

“要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时任村书记徐忠祥有着自己的看法,栽种水稻、小麦等传统作物不能让农民致富,把土地流转出来,改种亩均效益高的外贸蔬菜和水果才是出路。于是,徐周村在靖江第一个走上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

然而说服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谈何容易。徐忠祥还记得,村里第一家合作社“齐心葡萄合作社”是8个村干部牵头成立的。“我们就是想做给村民看,究竟种水果赚不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周村利用种植芦笋加工出的产品

果然,随着葡萄种植大获成功,全村800多亩农田最多时有近300亩种上了葡萄。后来,该村又将芦笋种植成功引入,成立了靖江市规模最大的芦笋种植基地。

就这样,徐周村在靖江全市率先推行土地流转,将村里300多亩田地流转给投资者种植苗木、瓜果蔬菜,发展观光农业。

很快,陆陆续续又有十几家合作社落户徐周村,有种葡萄的、种桃子的、种樱桃的、种梨子的……村里顺势建起了一条3公里长的采摘走廊,将这十多家合作社串联起来。这也成了徐周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雏形。“当时还没想到乡村旅游的概念,初衷就是为了把种的东西推介出去,要卖东西!”

△景观桥

探索农旅结合之路

2018年,45岁的唐长红在徐周村投资建了家庭农场,10亩地全都种上了赤松茸,亩产值7万多元。他告诉记者,今年有了经验,收入预计会翻番。在村里,唐长红还雇佣了10多位村民帮助打理。

79岁的徐兴荣老人在赤松茸农场打工,一天80元工资,主要负责采摘、打包等。“没什么重体力活,一年能有2万多元收入,加上村里土地流转的钱,养老基本够了,多的还能补贴小一辈。”

同样是在2018年,徐周村入选为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在徐周村党支部书记陈峥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意味着原本村里的“小打小闹”如今终于要走上台面。

陈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列入试点以来,徐周村专门邀请了浙江省建筑设计院等专业机构做了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记者在徐周村看到,如今3公里的生态采摘走廊贯穿了芦笋基地、葡萄园、枇杷园、良友生态园、孙家老宅文博园等景点,配套开发了芦笋馄饨馆、孙家老宅酒坊、酱坊、果蔬采摘等特色项目,具备餐饮、垂钓、采摘、烧烤、跑马、亲子活动等游玩功能。

“在这里见到了乡愁。”国庆假期,来自上海的张宏虎一家4口在徐周村连住了3天,直呼来对了地方。“平时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来这里住住民宿,看看田园风光,卸下满身的疲惫,感觉身心舒畅。”

陈峥告诉记者,如今来村里旅游的外地游客中,来自上海的占了5成多,旅游使乡村焕发了新的生机,村民经营农家乐,农产品也成了热销产品,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变化,远不止于此。“凤来仪”“金桔蜜栈”“鱼跃龙门”……渐渐地,一家家民宿在村里拔地而起,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民宿都是在村民老房上修建。别看名字起得土气,装修和运营都是请的专业公司操刀。

△村民到合作社打工

景区内生活村民享小康

游客多了,村民们的小日子也越来越好。

村里每年投入惠民资金15万余元,各专业合作社积极资助,实现村民合作医疗费用全免;组建馨港湾残疾人之家,探索助残新模式;投资800余万元建成社区综合大楼,集文体、养老服务、医务室、便民超市等惠民设施于一体,运动器材、摄像器材、乐器、各类书籍配套齐全。

“要论宜居哪也比不上家乡。”陈峥说,随着村里旅游越办越好,很多原本住在城里的村民叶选择纷纷返乡,村里的人气比以前更旺了,而通过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地奋斗,去年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村集体资产超1000万元。

篱笆小院人家,一盏淡酒,醉了夕阳。对于徐周村未来的规划,陈峥说,村里将以观光农业为基础、历史文脉为灵魂、旅游服务为特色,开辟农旅结合新业态,打造全域旅游新徐周,叫响了“大美徐周”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整体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通讯员徐君叶剑勇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毛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