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百零五期(总第460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这些年,这样一些句式算是司空见惯了吧。

××,进校园。

××,从娃娃抓起。

这个XX中都能填什么呢?有传统文化类,还会细分为京剧、武术、国学等;有体育类,诸如足球、篮球、各种传统体育项目等;有科技类,诸如编程、机器人、航模之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环保进校园、交通安全进校园、消防知识进校园,甚至艾滋病防控知识进校园、禁毒宣传进校园,打黑除恶进校园等等。

这些能不能进校园呢?能不能从娃娃抓起呢?不是不能进,就怕一窝蜂地进。不是不能抓,就怕一刀切地抓。

《颜氏家训》家训有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学的东西当然非常多,很多东西从婴孩时期抓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总要有个先后,有个轻重,有个因材施教的问题。一股脑,一窝蜂地大干快上,只会让学生不堪重负。

当前,有一股风气很不好,凡是觉得什么东西很重要,就要进校园,就要进课堂。进了校园,进了课堂就要占课时,占时间,而学生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本来学业负担就已经很重的情况下,再因为这样那样的进校园、进课堂挤占了时间,只好把本应在学校、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练习等,挪到课下,挪到家庭,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另外一股风气就更不好,那就是一进校园、一进课堂就要考试,觉得非考试不能体现重视的程度。比如,以体育为例,德智体全面发展没有任何问题,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当然要重视体育教育。

看着满校园的小眼镜,小胖墩,有关部门开始主张体育要考试,而且,非但要考试,分数比例还不断提高,但是,这样就真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了吗?有没有研究表明,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学生的体质就真的增强了呢。或者进一步说,是不是体育所占的分值越高,学生的体质就会越好呢?

只是拍脑门子想是不行的,要有一些实证的研究,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必要遵循规律,违背规律必然就要受到惩罚,最终受罪的受害的是孩子。

据说最近某些地方为了防控近视,已经把裸眼视力纳入到中考的考核分数之中了。那对于已经近视了的学生怎么办,对于先天弱视的学生又怎么办呢?一定有一大批的家长和学生要焦虑得睡不着觉了。学业负担不降下来,户外运动时间不增加上来,一拍脑门就想要通过考试来倒逼学生注意保护视力,能做到吗?痴人说梦而已。

在这之前,音乐、美术等也都列为中考科目,不是据说,而是事实了。但列为中考科目了,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素养吗?语文提倡整本书阅读,今后是不是音乐也要推出整首歌演唱,美术也要推出整幅画欣赏呢?

一重试就进课堂,一进课堂就考试,一考试就拧巴。这已经成为现在教育的常态。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那么,这些各种各样的“一重视就进课堂,一进课堂就考试,一考试就拧巴”的东西是不是也应该在大力精简,严格规范之列呢?

不要让学校沦为“抓娃娃机”。娃娃很娇嫩,不禁抓,一不小心就抓秃了皮了,把娃娃抓得遍体鳞伤,全身青一道、紫一道,这完全偏离了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