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遇到一位来访者,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非常迷茫。

首先,目前这份工作是在一家稳定的国企,但可惜收入不高,自己的职位发展也没有太多空间。

其次,来访者有一位朋友今年刚出去创业,并且邀请他一起加盟。这令他非常心动,毕竟业务的内容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而且创业公司有无限的前景可以指望,假如做成了业务可以干到上市也说不定!

可脱离稳定的平台,又让来访者就觉得冒风险。所以两者犹豫之下,他只能前来求助。

对于想创业,怕失败又不敢辞职的心理我非常理解。

我谈谈自己的三点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考虑创业的动机是什么

关于创业这件事,其实每个人的动机都不尽相同。

而在不同的创业动机下,可行性是不太一样的。

第一种创业动机:因为目前的收入、职位等不满意,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回报等出去创业。

那么这种情况,我认为多半是非理性的。

因为很可能自己只看到了创业光鲜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各种负面的性质,比如创业前期投入巨大,不仅可能赚不到钱,还会连续赔钱。

我身边有位朋友就是辞职出去创业,两年时间赔了100多万,简直肠子都悔青了!

第二种创业动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在某些感兴趣的业务领域去发展。

那么这种动机下,出去创业就有了可能性。至少你可以和自己的兴趣挂钩,有了自我提升的欲望。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你会有坚持下去、努力下去的可能性。

第三种创业动机,是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自我实现。

这是我认为条件最成熟的一种情况,当一个可以看清自己人生的意义,就有了最强的内部驱动力,创业的成功概率就提高了很多,至少主观层面已经做好了足够all in的准备。

二、充分调研信息后再考虑

按照那位来访者的情况,他对于创业感到有吸引力,但也许他还没有对创业这件事进行深入的调研和了解过。

那么在缺乏足够信息的基础上,可能个人自己想象的创业并不是现实中创业的场景,两者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偏差。

其实这也是许多人在职场上都遇到的困扰。

对待工作,我们是拿自己主观世界中那个样子在期待着,可真的到了实际操作中,又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我的建议还是做好足够的调研工作,再考虑究竟要不要去创业,可能更为理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知己知彼”,只有了解了创业真实的状况以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考虑自己是否准备好了资源

创业和打工是有很大的不同,打工更多是根据组织的要求去执行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即可。

而创业相当于自己要成为老板或者合伙人,利益诱惑大,但是风险责任也更大。

许多事情都要既当领导,也当员工去看待。

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所需的资源那比打工要多出许多。比如资金上的资源、心理方面的资源、人脉上的资源、组织上的资源、政策上的资源等等。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有位创业者因为创业失败,欠下一屁股债,最后无法承受就跳楼自杀。

从这个事件来看,那位创业者显然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对失败的结果是难以承担的。

那么假如在创业以前,我们就想明白、准备好这些事情,也许就可以避免糟糕的结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