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界 口

The memory of Daba Mountains

大巴山下忆年华

在达州,铁路家属区绝对是一个地标。

虽然由于城市发展已被拆除,但只要是在火车站周围做买卖的人或出租车司机,都对这几十栋曾经住着将近2000户人家的房子十分熟悉。

在他们看来,正是住在这里的铁路人驾驶着钢铁长龙,将这里与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连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州站小档案

- 达州站,1978年正式建站,现为一等站

- 成都局集团公司与西安局集团公司的分界口

- 襄渝铁路、达万铁路、达成铁路、广达铁路在此交汇

- 川东北、渝东北地区居民出川出渝的重要集散地

- 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走界口丨带你到达州走一走

(点击视频观看《主播在一线》,来自达州车务段的“X”主播李晨带您看局界口达州)

襄渝铁路

1978年,襄渝铁路开通,达州站正式投用。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又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达州站迎来了“出道即巅峰”的辉煌。

宣汉、开江、大竹、渠县甚至万州、平昌等地的群众纷纷到达州乘坐火车,“一票难求”是那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随着达成铁路、襄渝二线和达万、达巴铁路相继开通,路网不断完善,加上互联网购票、电子客票等新科技手段的不断应用,购票“长龙”彻夜排队、候车室人山人海的场面已一去不复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旅客“不打挤”了,但达州铁路却日益繁忙。

达州交界口1978年日均交接车数仅为4对,如今这一数字已逼近100对,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南第一交界口”。

40余年来,尽管达州站周围旧貌已改,但人们共同的记忆从未褪色。

达州记忆

“自己找位子坐!军哥搞快点,学生吃了饭要去上课。”

10月13日中午,达州铁路中学旁的廖记面馆里,韩从芳招呼着顾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正是饭点,放学的学生、休班的车站职工、公寓的司乘人员,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十几张桌子座无虚席。

从铁路家属区里狭窄的小摊到如今宽敞的门面,面馆虽搬了新址却依旧生意红火,用食客们的话说,20多年了,总少不了这口味道。

对于达州供电段综合供电车间的刘自秋和陈加东来说,铁路家属区总是充满生活气息。

1996年,刘自秋和陈加东先后来到达州工作,住进了家属区,成为邻居,而这一住就是20年。

上世纪90年代,达州这样的山区城市居民生活仍相对单调,聚在一起琢磨厨艺就成了铁路职工闲暇时的消遣。

几个好哥们比比谁回锅肉炒得香,有时还整个火锅来吃。刘自秋因炒火锅料的手艺好,还得了个“刘火锅”的美称。

“那时候铁路家属区邻里关系非常好,谁家遇到个事,大伙都愿意去帮忙。”陈加东说。

当时,“坝坝电影”最让人津津乐道。

每年春运、暑运期间工会慰问小分队到访时,天一擦黑大家就搬上小板凳聚在坝子上看电影。

“由于家属区离车站不远,遇到《地道战》《地雷战》这样的热门影片,下了班的职工、放了假的学生、排队买票的旅客、做生意的小贩都来看,坝子上水泄不通,不早点去是抢不到好位置的。”

铁路色彩

如今,虽然铁路家属区即将被高楼大厦替代,但人们的生活里终究褪不去铁路的色彩。

69岁的陈庭木正在给老顾客熊辉理发。虽然年近7旬,但他的手艺却丝毫不减当年,剪发、洗头、修面,干净利落。

“从有达州站开始,我就在这里剪头,40多年了,家属区里就没有我没‘动’过的头。”他得意地说。

在这10余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靠着自己的双手,陈庭木的生活越过越好。

“于我而言,是靠着铁路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达州的飞速发展,铁路功不可没。对这一点,92岁的原广安电务段退休职工姜先善最有发言权。

40余年前刚到达州时,姜先善唯一的感觉就是这里荒凉,一座小站矗立在山坳中,周围全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站外挤满了渴望到外面世界的人。

“我在这里待了半辈子,眼看着车站周围的一个个小山坳变成了一栋栋高楼。现在的生活,以前真的从来没想过,也想象不到。铁路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也改变着达州。”姜先善动情地说。

尽管年事已高,但火车经过时忽远忽近的“哐当哐当”声,一直是他脑海里最清晰的回响。

文字:袁亮

图片:袁亮、网友小桥人家888

视频:冯瀚冉、李晨

编辑:向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