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可以让人们热情地拥抱思想。
——坤鹏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存在主义是哲学家对概率的思考

坤鹏论认为,存在主义,是哲学家面对这个概率世界的思考。

概率,意味着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很多事是理性的,但也有很多事是非理性的,人生无常。

特别是那些与人相关、人参与其中的事,往往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不确定性的,短期与长期甚至会有截然不同的现实呈现。

这就是坤鹏论以前在讲复杂性科学中所提到的——像人类社会这样的复杂性系统,始终处于秩序和混沌之间的混沌边缘。

秩序就是确定性,混沌则是不确定性。

什么是荒谬?

它其实是人们对概率世界的一种感受,是存在主义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当人对世界的理性和幸福的热望,却碰到了这个非人的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世界,荒谬就产生了。”

马塞尔则针对性地提出了“奥秘”这个词,他认为,关于“我”的生存,是一个奥秘。

奥秘和问题的区别就在于,问题预设有正确答案,可以消解;奥秘没有正确答案,我们只能和它一起生活。

而像战争、天灾、新冠疫情等,就是概率中的那些极低可能性的实现。

它们极其罕见而不可预测。

很多时候,人们甚至认为它们根本就不是可能性。

它们被塔勒布称为黑天鹅。

但是,它们永远不可能被消除,它们永远是可能性,永远潜伏在世间万物背后。

而存在主义哲学家,虽然,他们很可能自己都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但是,他们确实是从哲学角度思考概率法则下的人生种种困惑,特别是在极低可能性真实发生后的混乱。

这种时候,一直困于因果思想之中的人类,会大面积地陷入极度的悲观、焦虑、迷茫、不知所措——虚无主义。

另外,存在主义哲学家在指出问题之后,都会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如何在概率世界中生存的建议。

也正因为意识到了现实世界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这也使得存在主义哲学家认识到,2000多年来,以理性为主导的西方传统哲学存在着两个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是,理性是确定性的,是决定论的,是万事皆有因果,未来是可预测的,过去不同则现在不同,现在所做的事情会影响未来所发生的事情。

但是,在遇到非理性事件(比如:战争、天灾等)爆发时,理性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笃信理性万能的人们一下子变得无依无靠,犹如陷落汪洋大海,看不到岸,望不到边,思想的无助与失落感寒彻心扉。

第二个大问题为,人,与生俱来就拥有理性与感性,很多时候,感性在人的决策、行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是,传统的西方哲学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后,就一直崇尚理性至上,将理性视为至善至美,而对于人的感性则认为是不完美的,残缺的,甚至是粗鄙的,需要排斥的。

这就使得人不能正视自己感性的一面,甚至将其判定为缺陷、弱点,无谓地平添很多烦恼与痛苦。

因此,如果存在一条可以判定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标准,那就是对传统的学院派哲学的深恶痛绝。

也正是以尼采、海德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家,在西方掀起了反哲学的浪潮。

二、存在主义的鼻祖是道家思想

自从新冠疫情以来,存在主义再次被人们重拾。

骄傲的人类再次在疫情面前,在小小的病毒面前,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助。

而且,除了自己,再无依靠。

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存在主义的兴起之时,往往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之际,比如:工业革命、一战、二战……

在这种时候,很多人,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曾经的拥有,甚至遭到新兴力量的打击,直接从天堂跌入地狱,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如何走下去……

特别是像一战和二战的腥风血雨,人类完全被自己吓傻了,他们没有想到,人类可以疯狂到如此地步,并且一次次突破疯狂的底线。

尼采所说的虚无主义便在人类社会中油然而生了。

此时,人们发现,所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能够完全托付的也只有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而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因此,存在主义,总是被灾难唤醒,许多人求助于认为人生并非由理性主导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

当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面对地主阶级的全面碾压的社会大变革,提出了“为我”思想,一切要从“我”出发,要“贵己”,要“贵生轻利”,要“轻物重生”。

天下(社会)是无足轻重的,天地(物质世界)也是无足轻重的,一个人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

这便是道家思想。

而老庄后来进一步提到的“无我”,则是“为我”的极致,“为我”之极,就是向其对立面转化,以至于“无我”。

与道家思想的诞生相似的是,存在主义这个令人费解的学说横空出世的一个重要原因,即随着西欧民族国家的崛起,纲常分明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

而其萌芽的另一重要契机则是,科学开始取代信仰。

因此,不管是现象学,还是存在主义,我们都能够找到道家思想的影子。

这些坤鹏论在前面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对比过,比如:庄子的齐物思想与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加缪的荒谬思想;庄子的心斋坐忘、唯道集虚与胡塞尔的悬置等,都存在着异曲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存在主义的两大分支

1.现象学派

对于存在,如果你能够潜心思考,就会发现,你唯一可以确定为存在的,就是在你自己意识之内的东西。

你所相信的其他一切东西,比如:太阳、月亮、星星、住的房子、周围的邻居、历史 、科学和他人,甚至是你自己身体。

它们都必须建立在你的经验、思想、感受和感官印象的基础上。

除了你的内在经验和思想外,其他这一切都离你很远,并且只有通过你的内在经验和思想,才可能为你所知。

有人说,瞎说!为什么我们可以用感官来证明那些外在存在?!

我们对于外在世界存在的信念发自本能和信念。

我们之所以能够用感官证据来说明——肯定会有一个外在的物质世界。

其实,也只是因为我们已经在意识中预设了外在世界的存在。

我们很可能就是梦蝶的庄周,而且我们永远无法从梦中醒来,因为并没有一个可以让我们醒来的“真实”世界。

人,不可能跳出自己的主观,同时去观察自己和世界,来确认两者是否一致。

哲学家将这种两难的境地称为“自我中心困境”。

胡塞尔对此采取迂回战术 ,创造了现象学。

他恳请我们摘掉概念的眼镜,重新认识世界,他号召人们回到事物本身——力图对事物自身做出纯粹描述。

尽管有些勉强,但他要求我们不要凭借概念来看世界,而是以孩童的目光重新审视世界。

萨特是胡塞尔的忠实追随者。

他在自己的小说《恶心》中列举了许多例证,以胡塞尔的方式审视世界本来的样子。

2.文采飞扬讲故事的存在主义哲学家

另一派存在主义哲学家,对于他们来说,存在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存在,而不是脱离现实的抽象理论。

他们认为哲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比如:克尔凯郭尔、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加缪等文采飞扬的存在主义代表。

从古至今,哲学家们针对什么才是智慧最佳的寓所,一直争论不休。

是神话?是寓言故事?是诗歌?是理性?是解释?是推理……

而存在主义哲学家用自己的实践回答道:是寓言故事。

也就是采用讲故事或者描写刻画的形式,从而让共鸣者都可以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事实证明,寓言故事可以让人们热情地拥抱思想。

因为,人们被习惯和自欺蒙住了心灵。

而融故事与哲学于一身的寓言故事最擅于唤醒人们,从而引发他们的反思,并在他们不断的思想碰撞中,燃起燎原之火。

可以说,当年存在主义之所以流行,这一派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功不可没。

坤鹏论一直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思想更能流芳百世,而文字便是思想之舟。

存在主义能够比其他哲学思想更流行、更广为人知,与存在主义哲学家普遍具备文学天赋,且都很能写不无关系。

从前面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从克尔凯郭尔,到尼采,到雅斯贝尔斯,到马塞尔,到萨特,到加缪……

个个都是活到老写到老,一辈子笔耕不辍。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