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亭衣

明成祖朱棣有四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羲。这几个儿子中,朱棣最赏识的是次子朱高煦,最宠爱的是三子朱高燧,而最不喜欢却是长子朱高炽。

01没有天生的资本,却靠着朴实、大智若愚赢得了朱元璋的欢心

朱高煦身材高大、轻捷矫健。在日常事务中,朱高煦的作风更接近父亲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作为朱棣的得力助手,以其勇猛善战而为朱棣的成功夺位帮了大忙。

1)白沟河一战,朱棣被南军瞿能追杀,千钧一发之际朱高煦率精锐骑兵直冲过来,斩杀了瞿能父子,使燕军反败为胜。


2)东昌之役,战败的朱棣只身逃走,正赶上朱高煦率军前来打退了南军。


3)浦子口一战,朱棣被盛庸打得惨败,绝望之际,朱高煦率骑兵来支援,和朱棣的兵一合,终于打退了盛庸的部队。

朱棣认为朱高煦和自己一样,英武有为,甚至亲口承诺“将来如果得了帝位,将立他为皇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父亲朱棣的承诺,朱高煦也是对自己能当上皇位继承人很有信心,他也是一心想效法唐太宗李世民,他的野心更是一天比一天膨胀。

显然这么看来,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似乎没有朱高煦有那么好的优势,其实不然。

虽然朱高炽没有得到父亲的赏识和宠爱,但作为皇太子的候选人,他有两个很有利的条件:

第一,高炽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册封的燕世子(即燕王藩位继承人);

第二,朱高炽曾于“靖难之战”中率北平的守军抵御了李景隆五十万南军的进攻。

就这两件事,朱棣选择皇太子时也是会以此作标准。

在性格上,朱高煦嚣张跋扈,雄武凶悍,但朱高炽却不同,他为人有点大智若愚,做事有板有眼,可却温仁宽厚,为此得到许多人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称许。

朱元璋曾为了考察他们的人品、才干,召来了秦王、晋王、周王的三个儿子,和朱高炽一起去检阅京营军。除了朱高炽,其他三人都忙着去检阅,只有朱高炽仍和平时一样不紧不慢,比前面那三人检阅得晚。

朱元璋问起他迟到的原因,朱高炽回答:“天太冷,我让他们吃过早饭再检阅,所以迟了。”

朱元璋听完很满意,朱高炽爱护军士,为他人着想,是可贵的品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次,朱元璋把一些奏本交给朱高炽,要他代为分拣一下,将重要的呈上来。朱高炽选了一些与军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奏本送上来,可是奏本中有些错字没改,朱元璋为他指出来,并问他:“你大概没有看见吧?”

朱高炽却说“我不敢马虎,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小错处实在不值得给皇爷您添麻烦。”这个回答更是深得朱元璋的欢心,而且他又是朱棣的长子的,所以在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亲自册封朱高炽为燕世子。

02对权势的追求已是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虽然朱高炽得到了朱元璋的亲自册封,可在朱棣这里,却不满意朱高炽当太子一事。他认为朱高煦才是最符合资格的太子人选。

朱棣很是为难,按照封建王朝的惯例,新皇帝登基之后急需解决的政治问题之一就是册立皇太子,选定皇位继承人,这是关系到最高领导权是否能平稳过渡到接班人手中、封建统治是否能安定的重大问题。

永乐元年这一年里,群臣四次上表请朱棣立太子,朱棣都i是以要等他“智识益充、道德益进”时再讨论立太子之事。这个时候,皇长子朱高炽还在北平。

一次又一次事件表明朱棣当时是很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的,除了朱高煦战功卓著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朱棣是凭借武力夺取皇位的,已经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只有嫡长子才能继位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为册立朱高煦做太子提供了实际依据。

可立朱高煦的愿望真的能如朱棣的心吗?

在朝臣中,围绕着立朱高炽还是立朱高煦为太子的问题分成了两派。

第一是淇国公丘福、驸马都尉王宁等人为首的部分武将主张拥立朱高煦为太子,他们认为朱高煦的战功高,理当立为太子。

第二是金忠、解缙、黄淮、尹昌隆等大部分文臣则坚决主张拥立皇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朱棣自己心里不想立朱高炽为太子,所以想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如果他想要立朱高炽为太子,不用问,直接宣旨了。

兵部尚书金忠是朱棣的心腹重臣,朱棣问他的意见,他坚持主张立朱高炽为太子。

又再问另一位重臣解缙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与朱棣的心思不同,后解缙又说“好圣孙。”解缙搬出了朱棣最喜欢的皇长孙朱瞻基来为朱高炽争取太子的地位,这话提醒了朱棣,要传位给皇长孙朱瞻基,就必须先传位给他的父亲、皇长子朱高炽,而不能传位给次子朱高煦。

其实朱棣何尝心里不清楚,终于册立朱高炽为太子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永乐二年四月,朱棣正式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而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地为云南;封朱高燧为赵王,封地为河南彰德。

这样的结果,朱高煦很不满,明明是当时父亲答应他会立他为太子,可如今没有实现承诺,反而让朱高炽当了太子。当然,朱高煦不会就此罢休的,在实际事务中,朱高煦做好了准备,等待时机。

可朱高煦的封国在云南,离京师远,不利于他实施计划,只有留在京师才有利于他的计划,所以一直迟迟不肯赴云南封地,甚至还说“我何罪,斥我万里。”被朱棣听到说了几句,朱棣这么安排也是想让其避免与太子争位的意思。

对于当年曾许诺于朱高煦为太子一事最后未能兑现,自己是惭愧不已的,作为补偿,朱棣对朱高煦更是颇为宠爱和纵容,赐予他更高的礼节与待遇,甚至还接近或超过皇太子。

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势力不断增长,尤其是朱高炽的势力增长很快,甚至与朱棣的权力范围发生了碰撞。

因此朱棣便利用自己的权势和权术来驾驭这两兄弟。

03权势斗争暂时休场,但来日方长

永乐七年后,朱棣准备迁都北京和亲征漠北将要长期离开南京,于是让皇太子朱高炽监国,还选了朝廷要员吏部尚书蹇义、兵部尚书金忠、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杨士奇辅导朱高炽监国,甚至还命人指定了详细的监国方案,其中规定,除了文武官员的任命、邻国使臣的朝贡和边境军队的调发必须请示朱棣之外,其余的日常事务都由朱高炽处理,不必请示。

所以,人事权、外交权和调兵权都控制在朱棣手里,而其余的权力下放给太子朱高炽。

可朱棣还是对朱高炽监国不放心,还示辅导太子监国的蹇义等四人,让他们传令六科,将太子裁决庶务的情况逐月详加记录,毫不隐瞒地全部报告给他。

就算朱高炽监国,可却没有实权在手,还在朱棣势力的监督和控制之下。这一切都被朱高煦看在眼里。

每当朱棣对朱高炽表示出不满时,朱高煦就会在一旁煽风点火,还贿赂朱棣的左右侍臣散布流言,以激怒朱棣惩治朱高炽及其东宫官属。朱高炽身边的许多官员都先后下狱或者处死,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高煦很得意,他认为朱棣对朱高炽的不满到达极点后会废掉太子,让他继承皇位,可是计划总会赶不上变化。作为朱高煦成为太子继承人的强有力的支持者——丘福死了。他的死使朱高煦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同朱高煦合作诬陷太子的赵王朱高燧也因为干了很多违法的事也受到了朱棣的惩治,就算朱高炽出面求情,总算保住了亲王之位。看到这样的场景朱高煦还是不肯罢休,他的性格和他的父亲一样,越挫越勇,失去了丘福和朱高燧的帮助,他对太子朱高炽的攻击更加凶猛。

朱棣对朱高炽的态度是否有转变?没有,他心里对朱高炽一直是不满意,甚至到了极致变态的地步。

永乐十二年八月,朱棣结束北征回到北京,借口太子派人迎接圣驾晚了一步,还说奏书中的措辞欠妥逮捕了辅导朱高炽监国的官属尚书蹇义、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正字金忠等人。

其实迎接圣驾迟和奏书措辞本就是拉不到一块的事,可朱棣要大动干戈,没人阻挡得了,他就是存心要教训下太子朱高炽。

被关押的人在狱中待了十年后才被释放出来。杨士奇为了保护太子朱高炽,主动承担责任,对朱棣说“皇太子非常孝敬忠诚,这次迎驾迟缓,都是我等之罪。”朱棣听完才消气,但朱高炽的势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削弱。

永乐十三年,朱棣将朱高煦的封地改为青州,还催他赶赴藩国,这朱高煦就是赖着不走,这不就是仗着朱棣宠他嘛。为了夺取皇位,他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不断扩充自己的力量,乘着朱棣出巡,还教唆自己的护卫官军强抢老百姓的财物,私募军士三千人等。也许是朱高煦想要继承皇位的心太急,竟然提前坐上了只有皇帝才能乘坐的专车。

对于朱高煦所做的事,朱棣是知道的,他向杨士奇征询了意见,杨士奇向朱棣列举了朱高煦的种种行为,说朱高煦的野心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劝朱棣尽早作处理。

不久又听说朱高煦“私造兵器、阴养死士、招纳亡命及漆皮为船、教习水战等事”,朱棣大怒,命人把朱高煦带到面前来,收了他的冠服,将他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废为庶人。

可朱高炽极力求情,才使得朱高煦得免。

朱棣对朱高炽厉声说:“吾为尔计大事,不得不割,汝欲养虎自遗患耶!”并告诫朱高炽:“汝若不从吾意,久当悔之。”

朱高炽仍旧坚持,朱棣只好削去朱高煦的两支亲王护卫,遣送他到距离北京不远的山东乐安,对朱高炽说:“一旦朱高煦有变,可朝发而夕擒也。”

纵观朱棣对朱高炽的权势不断打压,有人说是朱棣有意废掉太子,但其实朱棣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太子在其东宫官属的帮助下发动政变夺权,告诫辅导太子监国的权臣们,不可有非分之想,不能在朱棣生前拥立太子为皇帝。

就算朱高炽不断遭受朱棣的打压,可实际上朱高炽的太子位是稳定的,只要朱棣的地位不受威胁,朱高炽的太子位就不会有变故。

尽管朱棣脾气暴躁、专断猜忌、冷酷无情,但就他对太子的斗争方式及其结果来讲,朱棣仍不失为一个精明的封建帝王。

面对弟弟朱高煦的谗言诬陷和父皇朱棣的寻衅打击,朱高炽内心是煎熬的,可他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当看到自己的官署受到了逮捕、关押、甚至是被杀,明知他们受了冤屈,他都未发一言相救。

朱高炽表现出了少有的忍耐,将痛苦和不满深深地埋在心底,平素言行极为谨慎,很少谈及他同朱棣的关系,就这样,朱棣更是没有理由换了太子。

朱高炽凭着自己的毅力,保住和巩固了太子位,这不禁让人想起他的外祖父徐达,是位开国功臣,更是洪武一朝迭兴大狱之后为数极少的幸存者之一。

朱高炽在权势斗争中的表现,多少反映出他从外祖父徐达身上继承的某些遗传秉性,他不愧是徐达的外孙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