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问过我:应该送孩子去公立,还是私立?尤其在美国,公立小学完全免费,而私立小学的学费动辄就一年好几万。有些知名的私校,还有长长的waitlist,大家挤破了头想进去。

除了硬件设施好以外,私立学校在孩子的“思维培养”上,更是有着独到之处。今天我就特别邀请曾在美国的公立和私立小学都任教过的Allie老师,跟我们的读者分享下:她眼中美国私校最看重的“思维培养”。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美国小学的日常(ID: usazhaolaosh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一部与家人有关的热播剧《以家人之名》大结局,剧评虽是褒贬不一,但剧里那温馨却又虐心的亲情戏份可谓是赚足眼泪。

“家人”这个命题总是离不开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柴米油盐的简单日常到人生中的重大决定。看完这部剧,不禁感慨原生家庭对孩子从小到大的影响,而剧里各位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让我产生了不少共鸣。

在剧中,齐明月从小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十分优异。妈妈对她特别严格:周末别人去玩她要上补习班,考试一直名列前茅却还总被妈妈说是“千年老二”。她的人生规划都是妈妈的意愿,大到职业和婚姻,小到交友圈和挑的每一件衣服的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齐明月和妈妈买衣服的时候,想要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却被妈妈一一否定。最后妈妈帮她挑了粉色,问她喜不喜欢,她的一句“还行吧”却换来妈妈的一句“跟你爸爸一样,一点主见都没有”。不得不说,这个令人窒息的场景却是一些家庭真实的日常。

其实不少家庭都存在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期待值高,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也希望他们的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成为那个最优秀的人。齐明月在成绩方面的确很优秀,然而性格中有一面却是唯唯诺诺、阳奉阴违,以及逃避问题、缺乏自信,这其实都是日积月累的。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想说:不对啊,不是说“慈母多败儿”吗?如果我不够严厉,要求不够高,那孩子还能走正道吗?还会足够优秀吗?

其实,真正要做到的“慈”并不是溺爱,而真正要做到的“严”也并非一味地否定,而是慈爱与严厉平衡、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既要用原则来引导和约束孩子,也要给孩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机会。

辣……究竟要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有自信、有原则主见、会创新、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呢?Allie老师在这些年里,曾经参加过哈佛教育学院的培训、以及在一些名校观课而总结出了些许心得,今天可以来跟大家一一分享。

两年前,那个正值樱花季的春天,我和学校的几位同事来到了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所学校听课。记得那节课是学前班的艺术课,艺术老师把一幅印象派的油画拿出来给小孩看。首先,老师让孩子观察,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瞪大了圆咕噜的眼睛,思考了好一会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内心的OS是:不会吧,这幅画这么暗,也没有什么能特别吸引小孩注意的元素(比如颜色和卡通之类的)?况且,让一个五岁孩子观察油画,能引起他的兴趣吗?他能看懂吗?

(具体不记得是哪一幅画,只记得是一幅在雨夜里的印象派画作)

没想到没过多久,孩子们就开始陆续举手了。

“我看到有云。”

“还有下雨。”

“很黑,感觉不开心。”

“我看到了雨中好像有两个人在走路。”

当时我有点诧异,就这么看着一群五岁的娃在艺术老师的带领下,把这幅印象画从头到尾好好地梳理分析了一遍。

接下来,老师又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孩子们还是很给力地回答,虽然身体还是会不自觉地想要动,但是也能在那里思考和讨论了大半个小时。

说实话,以这个岁数专注力能听这么长时间真的是挺不容易的,而且我是真的没想到,到底是什么让孩子这么专心地听,跟着老师一起分析和研究这幅艺术品呢?难道是这幅画有什么魔力吗?还是说因为学校的上课环境太好了,历史斑驳的红砖、翠绿欲滴的草坪,连个食堂都是五星级别——世界各地的美食自助餐都有……

饿,一不小心跑偏了,赶紧收!

我就这么思来想去,后来请教了一下这所学校的老师,稍微理清了一些思路。我所参观的这所学校其实是西德威尔友谊学校(Sidwell Friends School),它被称为“华盛顿的哈佛”,是美国最著名的私立学校之一,据说是拥有最多美国总统作为家长的学校。

著名校友有克林顿总统的女儿切尔西、奥巴马总统的两个女儿,还有前副总统拜登、前副总统高尔、罗斯福和尼克松等总统的子女都曾经就读这个学校。除了总统之外,还有很多政要人员、外交人员等比如说前中情局局长,日本势津子王妃都是这个学校的校友。

(美国华盛顿特区的西德威尔友谊学校的校园景色)

而在这么一所大名鼎鼎的私校教学的老师告诉我,他们其实和哈佛大学的零点计划 (Project Zero) 有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

零点计划是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个教学研究,其中的一个研究项目叫可视化学习 (Visible Thinking)——这个项目所倡导的理念就是通过采用不同的思维路径 (Thinking Routines),也就是思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度和思考习惯,从而让孩子成为更全面的思考者——能创新、批判以及深入地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佛大学零点计划的标志)

那年之后的夏天,Allie老师有幸能申请到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零点计划的教学培训,踏入哈佛校园,好好地了解了解这个零点计划里的思维路径到底能如何帮助孩子开拓思维,还有要如何将它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和孩子们的生活中呢?这一开始没啥,越学就越发现原来思维路径可以这么“玩”!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零点计划教学培训剪影)

不得不说,人的意识和思维的过程其实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它有时候会如流水般不断地往前走、不断地变化,让我们难以捉摸。但是如果能把思维变成一个具象的东西,这样它就相当于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哈佛大学的零点计划也是通过了五十多年的研究,把可视化思维路径 (Visible Thinking Routines) 总结出来,帮助学生构建了一套清晰具体的思维体系,从而让我们的思考过程有迹可循。

好了,事不宜迟!下面就来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几个能帮助孩子整理、拓展和发散思维的路径和方法。

思维路径: See-Think-Wonder

  • I see 你看到了什么?

  • I think 你想到了什么?

  • I wonder 你还想知道什么?

(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思维路径一: See-Think-Wonder)

其实,之前我在西德威尔友谊学校观课时所领略到的就是See-Think-Wonder 这个思维路径。那这个思维路径到底可以怎么运用呢?其实并不难!只需要一张图片就可以开始了!

(图片截取自网络)

举个例子好了,之前Allie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动物单元,我选了一张被塑料网困住的海龟图片,希望孩子对保护动物这个主题有所反思,于是我就问了See-Think-Wonder这三个问题。孩子们看到图片之后就开始了关于海龟的各种提问和发表观点。

“我看到了海龟被塑料网困住了。”

“我想到了它可能会不开心,因为它看起来很不舒服。”

“我想知道我们要怎么帮助它。”

第一个阶段See: 我问孩子看到了什么,这个阶段孩子处于表面的视觉观察阶段,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第二阶段Think: 我问孩子想到了什么,这个时候孩子会从表面的观察渐渐转移到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了前两个阶段的观察和思考,逐渐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继而我会把Wonder—发问的主导权转交给孩子: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关于这个话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样一来就能为孩子进一步提供独立思考和提问的机会。

其实就是这么一张看似简单易懂的图片,一旦加上引导思维路径的语言,就能如同明灯般带领孩子们理清思维的方向,仿佛打通了思维的“任督二脉”一般,帮助孩子把脑海里的知识储备一一提取出来。

试想如果没有了思维路径的加持,只是给孩子一张图片去凭空想象,也许他们会不知道要说什么,要如何表达,又或者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早已经把你拉到了九天云外,而被牵着鼻子走的你,也早已经忘记自己刚才在跟他们讨论什么问题了……

以前我曾经认为,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学会观察和思考,但其实并不然。孩子是需要练习如何去思考的。而大人也一样,作为老师或者家长,我们也要学会找到思考和提问的方向,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思考机会,这样孩子才能够更清晰和深入地去整理和分享他们的思考。

思维路径: Think-Puzzle-Explore

  • Think 关于这个话题你已经知道什么?

  • Puzzle 你还有什么疑惑?

  • Explore 关于这些疑惑,你会如何去探索?

(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思维路径二: Think-Puzzle-Explore)

Think-Puzzle-Explore也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思维路径,跟之前介绍的See-Think-Wonder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更适用于在介绍新的观点、概念或者主题的时候。

第一步的Think除了能帮助孩子把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库存调动出来,还能有助于老师知道孩子对特定概念的了解程度,从而对课程设计作出调整。

第二步的Puzzle其实是为了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的疑惑,然后提出问题。

最后一步的Explore,老师会把探索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去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旦让孩子们养成这个思维习惯,不仅能激发他们对新话题的好奇心,还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人或许会问,那这些方法和之前提到的可视化思维路径有什么相关之处呢?为什么要叫可视化思维路径呢?可视化思维到底是什么呢?

来来来,先来上两张图片:

(图片截取自网络)

正所谓的“可视化思维”,也就是把孩子思考的过程变成能看得见的东西(比如便签纸或海报等教室里的展示)。如果把孩子每一步的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记录下来,加上精美的装饰,便能轻松地变成家里和学校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记录和展示孩子的思想,孩子们也能对自己的思考过程有一个视觉上的明确了解。久而久之,等孩子把这些思维图片摄入脑海里,以后不需要提醒他们都能够铭记于心。而一旦他们具备了运用这个思维工具的能力,每当他们自己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就能自然而然调动这个思维路径,去独立思考和探索了。

而且,可视化思维路径的应用范围很广,既能用来解释一部文学作品,也可以用于分析科学实验,又可用来学习历史、艺术等各个学科领域里的一些抽象的概念。

思维路径: What makes you say that

  • What’s going on 发生了什么?

  • What do you see that makes you say that 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说?

(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思维路径三: What Makes You Say That)

(图片截取自网络)

孩子喜欢思考和幻想,但其实有很多时候他们都不一定知道为什么会这么 想,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因此,“What Makes You Say That” 这个思维路径是一个能帮助孩子培养描述和解析能力的工具。平时我们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如果听到孩子打开幻想力或知识储备的话匣子,我们就可以问他:“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比如说有一天上课,我们讲到鲨鱼牙齿的时候,有个孩子说:“我知道鲨鱼的牙齿掉了是会再长出来的。” 然后我就问TA:“噢,是吗?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孩子就会开始思考原因:“我是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的,因为鲨鱼吃东西的时候牙齿很容易掉下来,它后面的很多排牙齿就会往前补”。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一直这样做,会不会就是一味地挑战孩子或者质疑孩子呢?这样会不会打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啊?

其实说到底,用这种方法的时候的确是要小心,毕竟每个孩子的情绪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也是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来悉心引导。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一种质疑或否定,而是邀请孩子来分享他们的见解,鼓励他们用清晰的理论证据来描述和支撑他们的观点。当孩子被问问题的次数多了,他们的内在就会自然地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每一次想问题的时候会自动地去寻找可以支撑他们解释的论据,而他们的思维解析能力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增强。

思维路径: I used to think, but now I think...

我以前认为……,但现在我认为……

(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思维路径四: I used to think…, but now I think...)

(图片截取自网络)

每个思维路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之前所提到的三种思维路径中:有锻炼思维解析能力的,加强观察分析和提问能力,也有促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而这个“I used to think…, but now I think”是着重培养孩子前后对比和反思能力的。

当你在问孩子“关于这个话题,你以前的想法如何?”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回想和复习以前曾经学过的知识点。接下来再问孩子“你现在觉得呢?”的时候,也就是让孩子去思考他们对于同一件事物或者概念前后理解的变化。

这个思维路径能够帮助孩子去探索自己思维的改变,从而巩固他们对新的观点和理论的理解。一旦激发这种前因后果的联系,也是让孩子了解学习其实是一个过程:也许一开始你认为的事情,之后看来并不完全是你一开始想象的那样。

这一思维路径通常可以用于学习新的事情:比如说让孩子去看一部电影,听一场讲座,体验完新事物之后的一个总结和反思。随着时间过去,你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总结和反思能力会逐渐提高。

总结和反思

这些年来,我也有过深刻的反思: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固然重要。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更需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独立的空间和机会去学习和尝试,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教孩子骑自行车,如果不给机会TA自己去尝试去摔倒去练习爬起来,而是一直在代替TA骑,试问这样孩子何时才能学会骑车呢?想想其实教育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也是同样的道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思考能力,并不是父母或者老师代替孩子去思考,而是把这些宝贵的思维方式教给孩子,从而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的情绪管理主题——共情语言并不是我们天生就会的语言,而引导思维路径的语言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和孩子一起,通过日积月累的引导和练习,最终才会渐渐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问问题、学会创造和拓展思维。而想要孩子具备这些能力,家长和老师也要先提高自己提问题的能力,要知道如何问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去当一个更深刻的思考者。

好了,关于可视化思维路径和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这个话题,Allie老师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最后,敲黑板总结一下今天提到的哈佛大学零点计划其中的四个思维路径及其所培养的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下次可以再跟大家分享更多关于思维路径的工具和方法。

(Allie老师敲黑板总结之哈佛大学零点计划思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