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是秦末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以原本唾手可得大秦江山的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落下帷幕。西楚霸王重义气、讲情义,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后人们常常为他的结局而感到惋惜。

在他征战天下的途中,身边仅有一位谋士为他出谋划策。此人就是范增,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司马迁曾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

范增潜心辅佐项羽为他出了许多主意,但是最后范增与项羽之间心生嫌隙。彼此都对对方丧失了信任,范增向项羽提出告老还乡的夙愿,踏上了回去的路程。

项羽就这样失去了身边唯一的谋士,有人认为若当初项羽没有失去范增,那么日后便不会失势。范增的能力究竟如何呢?

范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立楚怀王广纳贤才

谋士是古代军事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他们精通于种种军事策略,以此帮助自己的主子战胜敌人。

范增在自己70岁时开始反秦,当时他思量再三之后决定投靠项氏阵营。彼时,反秦势力中陈胜兵败身死,范增分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认为当时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势头太小了,却又自立为王。

一方面陈胜、吴广根基未稳就自立为王,没有足够的威望广纳贤才,又吸引了秦军的注意力到自己身上。另一方面他们称王的举动也让他们的手下误以为只要能够组织起一个军队就可以称王。这导致陈胜的军队后来许多人都离他们远去自立为王,有些甚至还将矛头指向了陈胜、吴广。

由于项式世代为楚将,因此在项梁起义后楚地将领纷纷来依附他。况且当时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因此楚人心中对秦国充满了怨恨,况且若是以楚国的名义反秦,则自己这方就可称为“正义之师”。

范增依据这个形势向项梁进言寻找一个楚王的后代称王做傀儡。这样一来,不但前期可以利用楚王的号召力招纳能人异士,平日里操纵他为自己办事,在最后的危急时刻还可以将其作为炮灰。

项梁听取了范增的提议,从民间寻得了楚怀王的孙子并复立为楚怀王。靠着这个计策项梁成功的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设立鸿门宴欲除后患

后来项梁因为胜利而变得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范增提醒他让他沉着冷静、莫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但是项梁依旧妄自菲薄,直到定陶之战项梁不仅被秦军打败了自己也丢了性命。

项梁死后范增便开始潜心辅佐项羽,一心想帮助项羽完成称霸天下的伟业。但是项羽和他叔叔项梁一样,都因盲目自大而忽视了范增的建议。

彼时项羽势如破竹,尤其是在巨鹿之战大获全胜。让世人觉得大秦的江山于项羽而言是唾手可得之物了。但是这时候刘邦却攻下了咸阳,依据当时楚怀王的约定率先进入关中的刘邦应该做关中王。

虽然范增早就提醒过项羽。刘邦是项羽最厉害的一个劲敌,现在不处死他日后必定会与项羽争夺天下。但是项羽当时并没有听取范增的意见,当时他正灭了秦在风头上,况且刘邦的部队与自己相比两者实力悬殊,并不觉得刘邦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

项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自大恰恰是项羽多次错失时机,导致刘邦赢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这下刘邦攻下了咸阳,项羽设下鸿门宴邀请了刘邦。范增在宴席上多次举起身边的玉佩示意项羽赶紧除掉刘邦以绝后患。

但是项羽过于重情义,看见刘邦对自己表明忠心便再一次相信了他的话。范增见此形势便让项庄舞剑抓住机会刺杀刘邦,不料途中被项伯多次阻拦刺杀失败。

项羽的优柔寡断不仅为自己的霸业树立了一个致命的敌人,也让一直视刘邦为隐患的范增大为不悦。不仅摔碎了刘邦送给项羽的玉还评价项羽说:“竖子不足与谋”。但尽管如此,范增依然为其身先士卒,继续追随着他为他献策进言。

鸿门宴

荥阳城外力劝项羽拒绝讲和

刘邦虽然被项羽封为了汉王,但是他的野心不满足于此。得到韩信之后开始和项羽争夺天下了。一开始两军的实力悬殊,刘邦被项羽打的丢盔卸甲可是刘邦却是屡败屡战。

当项羽听说刘邦已经占领彭城之后,彼时正在攻打齐国的项羽急忙返回了彭城。项羽率领的楚军在早晨向汉军发起猛攻,前一天还在喝庆功酒的将士们被打的措不及防。刘邦只和数十名将士侥幸逃脱,各路诸侯眼看刘邦被打的落荒而逃便也弃刘邦而去了。

之后“楚汉之争”时,楚军切断了汉军的粮草补给路线。虽然萧何与韩信为刘邦带去了增援部队,但是由于没有粮草刘邦被困在了城内。

此后项羽包围了刘邦所在的荥阳,刘邦只能派人向项羽求和。范增再一次力劝项羽抓住这次大好机会,一举消灭溃不成军的刘邦。项羽便听了范增的话不同意讲和继续猛攻荥阳。

项羽

之后项羽派使者劝刘邦投降,刘邦使用了身边谋士陈平的离间计。陈平先是让人为使者准备丰盛的菜肴又以歌舞助兴。使者见对方如此热情款待,便代表项王表示了感激。

待听到使者是代表项王之后便假装错愕:“原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是项王的使者”。再把菜肴换成粗茶淡饭招待使者,使者大怒把这事告诉了项羽。

项羽中了离间计,以为范增与刘邦暗通款曲与之产生了嫌隙。范增没想到自己一直苦心辅佐项羽,不但项羽总是不听自己的提议,而且连基本的信任都得不到,遂彻底寒心离项羽远去。不料在还乡路上就病逝了。

原本陈平的这个离间计是想要解除荥阳被围的危机,虽然没能达到目的却使项羽失去了身边唯一的谋士。使得原本“天下已定”的项羽,势力逐渐被削弱最终走向了穷途末路。

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功有过

范增虽然为项羽和项梁出了许多的主意,但也并非所有计谋均出自他一个人的智慧。例如范增建议项梁拥立楚王的后裔为王,并借他们的名号扩充自己的势力。但是这种做法早有人做过了,之前秦嘉拥立景驹为楚王反倒被项梁的军队给消灭了。

项梁依照范增的建议,拥立楚怀王之后虽然一定程度上让自己的军队有了道德和舆论上的优势。但是彼时反秦势力已经很小了,陈胜的部队失败之后就属项梁的部队势力最大。

项梁拥立了楚王自己称臣,日后再想要争夺江山时就会背上“不忠、谋逆”的骂名。由此可见,这条计策有利有弊。并且并非是利远大于弊的英明计策。

项羽自刎

后来,项羽杀了宋义但是没有赶在刘邦之前攻打关中而是继续救赵,错失了灭秦的首功。何况当时项羽为了救赵与秦军的主力部队对峙,在数量和规模方面项羽处于劣势。若是失手,满盘皆输,项羽就没有机会争夺天下了。

但是范增并没有劝项羽放弃救赵,而是任由项羽孤注一掷。可见范增也并不是时时都能做出英明稳妥的选择。

与刘邦身边的张良比起来,范增始终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范增辈分比项羽大,原本是辅佐其叔叔项梁的。项梁去世之后范增一心辅佐项羽,项羽也尊称他为“亚父”。这表明虽然范增是项羽的臣子,但是项羽又不得不因为辈分的缘故而视范增为“父”。

这就导致原本的君臣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也难免项羽会疑心范增因自己对他的尊敬而自视甚高,不再对自己忠诚转而打起别的主意。而刘邦营内的张良原本是韩国贵族,但是当他辅佐刘邦时始终保持着臣子的姿态。虽然后来他多次离开刘邦,但是刘邦依然对他十分信任。

但是范增也的确为项羽出了不少有用的计谋。比如从刘邦原本是一个贪财之人,但是破了城池之后却一改往日的作风。整个军队纪律严明,且不像之前那般从攻下的城池聚财敛财这一反常的举动便看出了刘邦的野心不只是攻下几个城池那么简单。

日后一定会成为项羽开展自己的雄图霸业的劲敌。所以三番两次的劝项羽趁早除掉刘邦,除去这个潜在的威胁。但是项羽身负贵族血统,且性格孤傲无比。没有采纳范增的建议最终导致了自己自刎于乌江。

范增

由此可见,仅仅谋士具有卓绝的胆识和谋略是不够的,还需要他们跟随的人能够听取他们的建议。刘邦自己也说过,自己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身边聚集了许多的高人。

其实刘邦一直视范增为很大的威胁,并从范增分析陈胜、吴广的失败原因时起就赞佩范增的智慧。若是范增跟的是刘邦,或许形势也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