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它既见证了中国封建体制的巅峰时刻,亦目睹了中国封建体制的土崩瓦解,曾威震四海,也曾穷途末路,从繁盛到逐渐衰败,整个过程令人扼腕叹息。

据史册记载,清朝历史长达二百七十年,从努尔哈赤建国到傅仪正式退位,其间共有十二位皇帝。但事实上,还有一位皇帝因在位时间过短而未被写入史册。这位皇帝就是保庆帝爱新觉罗·溥俊,登基三天便被迫退位,令人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要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戊戌政变”说起。清朝末年,执政者固步自封,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国运衰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不断攻击下,国门被迫打开,领土逐渐被侵占。此时的清朝统治者依然无动于衷,毫无危机感。

转机发生在甲午战争的失利——在仅有弹丸之地的日本面前,我国竟不堪一击,节节败退,并签下了耻辱的《马关条约》。此时的清朝统治者终于意识到,此次寡不敌众不是因缺少先进武器,亦不是缺乏精准战术,根本原因在于观念的陈旧、体制的腐朽。

于是,当时较为开明的光绪帝在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协助下,开启了近代第一次官方改革:戊戌变法。此次改革旨在变更封建体制,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这对当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来说,无疑是裂缝中的一道曙光。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严重触及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利益,且光绪帝手无缚鸡之力,几乎毫无权力可言,在这种情况下,维新派密谋计划通过杀死保守派的主要人物慈禧太后来扫清障碍,但最终事情败露,不仅使戊戌变法化为乌有,光绪帝的帝王生涯亦出现危机。

很快,拥有实权的慈禧太后便决定废光绪,立溥俊。溥俊为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之子,是慈禧太后弟弟的外孙,虽辈分相隔较远,但毕竟存在血缘关系。公元1899年十二月廿四日,爱新觉罗·溥俊被过继给同治皇帝为嗣,封号为“大阿哥”,正式进入弘德殿读书,定于次年正式登基,更年号为“保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曾想,慈禧太后的这一举动惊动了西方列强,在他们看来,光绪帝是一众权力者中最为开明的一个,与他合作更为顺利。迫于帝国主义的势力,慈禧太后不得不作出退让。此事尚未告一段落,便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及震惊中外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无情地轰炸着早已满目疮痍的中国,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而逃,随行的还有爱新觉罗·溥俊及其父端亲王,京城被洗劫一空,清王朝仅存的尊严也已荡然无存。

签订一系列屈辱性条款后,慈禧太后终于如愿回到了紫禁城,她首先便将溥俊之父端亲王处决,理由是包庇义和团运动成员,背离祖宗意志,不遵从皇命。当然,溥俊亦受到牵连,没有资格继续做皇帝,从登基到退位,仅三天而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溥俊虽未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有只手遮天的权力,但他拥有了平淡安稳的生活。同治帝郁郁而终,光绪帝英年早逝,相比之下,寿终正寝、活到1942年的溥俊更为幸运。

高处不胜寒,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若你对权势情有独钟,便要学会享受孤独;若你不能忍受孤独,那么平淡恬静的日子亦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