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很多学霸,他们的父母或者是学历很高,或者是家庭环境优越,这也让很多父母感叹,自己文化不高,经济条件一般,怎么可能培养出这样的状元和学霸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每年都有这样的孩子出现,他们的成功,再次说明一件事,父母的家庭教育,如果发挥得当,是完全可以让孩子成才的。

而这些父母成功的原因,无一不是抓住了孩子家庭教育的关键,这个重要时期,就是幼儿及6-12岁的小学阶段。

来自山西的范玉华一家,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父亲范玉华是个工地上的工人,一家五口租住在60平方的出租屋里,这样的一对普通夫妻,却培养出了三位学霸,女儿在哈工大读到了博士,大儿子就读一流的著名军校,小儿子也以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

这样的家庭,20年来,都一直没有因为学问低、经济一般而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坚持之下,孩子们纷纷成才,也印证了范玉华一直以来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投资,是一种最好的投资。

我们要做得不一样,孩子幼年至小学,重在陪伴

范玉华夫妇非常明白,凭借自己的能力,要创造一个特别优秀的学习环境,或者是给予孩子一个特别好的天赋,都有很大难度,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孩子也只是普通的孩子,怎么样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来培养孩子呢?

他们想到,“我们就要做得不一样”,而他们最突出的,就是对孩子的全情陪伴。

范玉华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引导不好,一切都是白费。

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与陪伴的时间成正比的,只有陪伴得越多,对孩子的影响才能越大,也才能让孩子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在孩子的幼年和小学时期,就是帮助孩子培养出好习惯,打下学习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妈妈对儿子的影响很大,而在谈到如何养育孩子时,这位妈妈说: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
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所以,这里的陪伴,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学习的习惯养成,孩子的习惯会成为个性,一个学霸的底子,也就打下了。

良好的亲子关系:做父亲的居高临下,孩子就不可能和你说真心话

而陪伴,可不仅仅监督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养成这么简单,正如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也陪伴了,也监督了,却没看出有啥学霸的影子来。

范玉华说:

“我觉得教育要注重劳逸结合,平时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习。”

而对于自己,他觉得自己不是那种很威严的父亲:“做父亲的居高临下,孩子就不可能和你说真心话。”

唯有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像朋友一样相处,才能让孩子和我们相处起来,觉得自己和父母是平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鲁豫誉为“博士老爹”的蔡笑晚,把6个孩子培养出5个博士1个硕士,他育儿的5点体会中,有一条就是“用爱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材氛围。”

这样的陪伴,是在孩子还没学会奔跑时,先牵着手走一段,再带着跑一程。

有培养习惯上的引导,又有平等相处下的陪伴,一起发力,孩子所到的正面影响与引导就一定有效果。

真正的成长诀窍,是这两个词

看完范玉华夫妇培养学霸孩子的分享,是不是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稀奇的地方?

真正的成长诀窍,往往就是朴实无华,谁都可以做到,而真正考验家长的,就两个词:

一是坚持 ,二是实践。

坚持陪伴孩子,坚持孩子的成长,范玉华夫妻俩20年的坚持,收获的就是三个孩子的成才。

而实践,在于行动,真正行动起来的人,并不会多。

正如二八理论所说,看了心动的家长之中,行动起来的,最多不会超过20%。

我们看过很多学霸的分享,知道他们的父母是怎么做的,觉得有道理,但往往最后却没有行动。

当然,坚持与实践的结合,还意味着需要我们懂得,这样坚持的意义,以及如何做,才更有效果。

不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没有计划的眉毛胡子一起抓的做法,会让家长感到挫败,也会动摇我们培养的信心。

因此,如果错过了3-6岁时孩子的习惯培养关键期,小学阶段7-12岁的这6年,就十分关键。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

“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我们要做的,是在12岁的青春期到来前,打下基础,培养好习惯,让孩子在好习惯和好学习方法的帮助下,学习更轻松,成绩更扎实。

就像马云在《开学第一课》中提到的那样:

“幼儿园的重点是育儿,培养习惯,小学是价值观和做人的道理,初中则是记忆力和纪律性,高中一定要培养孩子对未来的兴趣,大学开始追求人生的道理。”

但我们很多家长却是反过来:幼儿园小学时讲道理,初中时发现习惯没打好开如紧抓,高中后开始要求孩子要有好习惯,好方法。

难怪教育起来,我们费劲又效果差了。

“笨鸟先飞”,意味着早培养早优秀

越是普通平凡的家庭,越是智商平平的孩子,我们越是需要“笨鸟先飞”。

高考也好,中考也罢,学习的成绩之中,往往体现出来的,是学子之间的激烈竞争。

要让孩子在未来的高考中稳居优势,拔得头筹,父母就更要在习惯养成的3-6岁和6-12岁这两个时期发力,全力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品性。

所以,有必要针对小学阶段的这6年,父母做好规划,并且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来一步步的培养孩子的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重在基础,重在幼儿和小学阶段。

只要教育和育儿有章法,成长就可期,努力不一定成学霸,但不努力肯定与学霸无缘。

我们不误孩子,孩子必然不负我们,祝愿家长们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