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良有方(ID:nomad_liang)

本文已获得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楔子

撞衫”一词,大家现在都不陌生。指两个或以上人数,尤其是明星出席同一场合时,穿着相同或相近的衣服。这难免有些尴尬,因为那是个斗艳的舞台,不要求”暗号一致“。

而今天良有方的朋友群聊里,也出现了两个建筑的平面形式非常类似的情况,不得不感叹建筑师真的是见多识广啊。详情如下截图:

北京万科泊寓的一个长租公寓项目,因为单间的面宽和进深严重失调,引起了群友们的热议。而神通广大的群友居然找出了“源起”,和勒·柯布西耶设计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拉图雷特修道院

拉图雷特修道院

位于法国里昂附近的艾布舒尔阿布雷伦(Eveux-sur-Arbresle Rhone)地区。开始设计于1953年,开工于1956年,竣工于1959年7月的这个修道院隶属于多米内克派管区修道院总会,由近百个修道士房间、图书室、餐厅和圣堂等构成。

这个建筑是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晚期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的关于现代建筑的五个原则:

一、底层架空:

用细柱抬高建筑离开地面,让连续的绿地在建筑下面通过;

二、屋顶花园:

由于城市中地面已经被建筑充满了,将把公园抛向天空作有效的屋顶花园;

三、自由平面:

由大柱距的空间结构体系必然带来开敞式的平面布局,其中可以安装隔断来划分空间;

四、横向的长窗:

矩形窗不受柱距开间尺寸的限制,采光面积更为有效;

五、自由立面:

外墙不承重,自由开闭的幕墙和隔断满足功能与美观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神父Marie Alain Couturier对建筑师提出的一个要求是:“为一百个躯体和心灵提供一个安静的居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狭长的单间平面对于修道士来说,可能是合适的“心灵安放之所”,室内实景如下。

现如今,该修道院被作为居所使用(入住者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欢迎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建筑师、建筑爱好者和学生。

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不同宗教信仰者和科学爱好者的聚集地。

03

北京西直门泊寓

北京西直门泊寓

临近西直门地铁站,位于北京西北二环以北,学院路以东的老街区内,是一栋建于80年代的十层老房子,前身是快捷酒店和洗浴中心。主体由南侧主楼和西侧配楼组成的L型建筑和一栋三层东配楼。

我简单做了点分析,便于大家理解。

从总平面的关系来看

修道院采取的是全围合的方式,营造静谧的修心空间;而公寓采用半围合的方式,营造城市中一方小憩的场所,还是有异曲同工的地方的。

从立面符号来看,

修道院的单间和公寓的单间,空间上没太大本质区别,兵营式的布置方式形成的外立面也就非常接近,和蜂巢差不多吧。修道院处理的是横向的关系;而公寓处理的是竖向的关系。详见下图。

从单间平面看,

修道院解决的是100个修道士的居住问题,而泊寓提供了300多间房(最小的8.5平米)。平面都呈现狭长型,唯一的不同可能是修道院的房间还有个阳台(绿色部分),而公寓更加的“长~”吧。(如下图)

修道院采用朴素的墙面裸露,寻求天人合一的修行。而公寓采用明快的色调,减少狭小空间的压抑感。(如下图)

总的来说,这个公寓项目很好的解决了在一线城市长租公寓坪效和使用体验的平衡问题。与大师的修道院有“撞衫”的嫌疑,一点都不让人反感,反而有向大师致敬的意味。

04

抄袭

“撞衫”和“抄袭”,我认为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无心为之,英雄所见略同;而另一个是主观故意,虽然呈现的外观状态可能差的也不多,但是事情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近汪曾祺纪念馆被质疑在多处设计上与木心美术馆极为相似,有抄袭之嫌,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我无意去批判和点评这个事件,大家自己看吧。

木心美术馆

汪曾祺纪念馆

有一些类似的角度,大家自己看吧。

还真像,

但设计师摸着良心说没抄,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05

算不算“偷”?

鲁迅的作品《孔乙己》有一段描写很有意思。

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台中巨蛋体育馆

悉尼The Exchange市民中心

隈研吾

比利时根特市文化广场国际竞赛方案

台中歌剧院

伊东丰雄

台南美术馆

香港M+美术馆竞赛提案

坂茂

很多大师复刻自己的灵光乍现,在不同的项目中呈现出“迷之相似”,可能和鲁迅上面这段描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06

结束语

在很多人心目中认为“偷书不算偷”,就像孔乙己一样。更何况,相似度达到多少算抄袭,这也没有数据支持啊

在国内,一旦某样事物获得了成功,“争相模仿直至烂大街”是大概率事件。原创维权又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抄袭的成本太低了,而维权的成本又太高,最后就是不了了之。

但是不是抄袭了,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杆秤,公道自在人心

- End -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加微信:chenran58,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