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董明珠,很多人都会将其与“女强人”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甚至将其称为女强人的代名词!但在一次采访中,她却直言不讳:“我最讨厌的一个词就是女强人,没有之一。我走到今天不是因为我喜欢争斗,而是因为认真”细数这些年,董明珠与苏宁、国美的爱恨情仇,与小米的赌约,更有与京东的牵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业界她被称为“铁娘子”,敢说敢做,而且说得有理有据,让人无法辩驳。就是这样如此刚强的女性,带领格力在白色家电领域走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最近她在澳门直播带货,销售额超9个亿,很多人说董小姐真是太厉害了,如果你了解她,你就会认为这样的成绩她值得拥有!

1954年8月,董明珠出生在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她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在那个除了不缺孩子啥都缺的年代,董明珠自然成了父母眼中“多余的孩子”。但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个孩子在未来却成为中国销售的“女皇”。

她曾被多次评为“年度经济人物”,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福布斯中国杰出企业家等称号。而这一切都是靠着三十余年的认真奋斗得来的,很多人把她当作自己的偶像,甚至还将其做销售的经验直接拿来运用。

他人的成功经验当然有必要去学习,但倘若仅仅是学习一些表象的内容,根本不会取得像她一样的成绩,更不要提成就了。

我们将会通过两篇文来详细讲述董明珠是如何从一个基层的销售人员晋升为了格力掌门人的,更会从中抽取一些内在的逻辑,来帮助大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1、顺应时代,千里迢迢只身闯深圳

在90年代初,南下打工的热潮席卷全国,当时的董明珠已经36岁了,天性不服输的她看准了机会毅然辞掉了南京的工作,加入南下大军,成为深圳淘金的一员。而这一去就是二三十年,那一年自己的儿子东东也只有8岁。

董明珠的南下跟很多的年轻人不同,很多人都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蜻蜓点水式的尝试,而她从下定决定南下时就表现出了义无反顾的气势。这种气势在她日后的工作中,多次得到了体现,而且效果极为明显。

当她入职格力后,从一名基层的业务员做起,这在当时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在那个年代,很多的订单、销售都是在酒桌上解决的,而她做销售不仅不喝酒,做事儿还特别认死理,总是表现出一副很强势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一些客户根本就看不上她,连一些老业务员也觉得她干不长,因为她根本就不懂营销谈判的路数,但她却完全不理会这些,就是认真去做事儿。因为业务不熟悉,她每天都会跟在几位老业务员身后,东奔西跑,拜访客户、查看库存,什么都学,什么都做。

让她成名的当属这次合肥讨债的经历,受尽了委屈,但却收获颇丰。

1991年,董明珠格力经过了大半年的历练,被安排到了安徽合肥的市场营销部。当时的安徽作为全国较穷的省份,空调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那个地区的“奢侈品”。换做别人,肯定牢骚满腹,但她却觉得这将成为自己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在信心满满开始准备打开安徽市场的空调销售时,可接到的任务却是去催收一笔42万元的欠款,不要说在90年代,即便是放到现在要账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还有种说话:“欠债的是大爷,讨债的是孙子。”

董明珠接到任务时,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这笔钱拖欠了很久了,而且客户是个很难缠的主。但这次倔强的性格又占据了上风,她暗自下定决心:“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跟我耍无赖没用的,我一定会以牙还牙追回欠款。”

但说归说,董明珠第一次约见那个拖欠货款的牛总就碰了一鼻子灰。牛总不仅说话极其傲慢,而且丝毫不把她放在眼里,甚至以她是个新人的说辞不与其交涉,多次下了逐客令。脾气倔强的董明珠哪能受得了这个,第三次会见牛总时,她就下定决定,今天必须要他给个准信!

牛总看到董明珠又堵到自己的办公室,就直怼:“我代理人家几百万,上千万的单子,都没有哪个公司跑到我办公室要账的,你们真的是事儿多啊!”

董明珠:“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要账、对库存不是对你们不信任,而是我们需要根据销售情况,来布局全国的货物和销售配额。”

牛总听后冷冷的说:“说实话,你们的产品根本就卖不出去!我还有个会议,你先回去吧!”

随后的几天,董明珠每天都会在牛总办公室里等着,而且对方每次都以自己有事为由做推脱!后来,实在忍无可忍,董明珠直接摊牌:“我们的货物卖掉了就直接给我们货款,没有卖掉直接把我们的货物退回来。”

牛总嘴上答应,但随后的几天仍然采取回避战术,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又以没有货车为由,董明珠第二天专门雇了辆拖车,还专门找了几个工人,到仓库里就开始搬运,甚至连不是格力的货物,也都搬走了,直到她感觉能抵格力的42万欠款为止。

董明珠坐在副驾驶,流着泪喊道:“再也不会跟你这种人做生意。”把货物拉到了珠海,把多余的货物又还给了牛总。让他派人到珠海拉货,这一仗让董明珠打出了士气,引起业界不少人士的称赞!

2、用实力说话,用品德赢得信赖

她用了40天追回了42万的欠款,在随后的日子里,她在销售方面更是光彩夺目。她的宗旨不仅要把产品卖出去,而且还不断地制定规则,来约束经销商。比如当年很多业务员为了提升个人业绩,承诺先发货,后付款。

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讨好大量的经销商,但是对于后期的追要货款埋下“祸根”。新的规则,在当时的销售界,没有人买账。董明珠跑了一个月的市场,也没有做出一单,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电器商店的女老板被董明珠的真诚的打动,但是她有一个条件:如果发现进来的货不好卖,就立即停止合作。靠着这样的方式,董明珠做成了第一单,销售额为20万。

她抓住这次机会,对那位大姐实行了贴身服务,不仅帮其看市场,还帮其出谋划策如何更快地销售出去,就这样格力电器慢慢打开了市场。而董明珠也成为格力在安徽的一个响亮的代名词。

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业绩更上一层楼,年销售额高达1600万元,占格力公司总销售业绩的12.5%。

这样的成绩引起了当时的董事长朱洪江的重视,来年开春他便前往安徽进行考察,朱洪江此行的目的不是考察市场,而是考察董明珠。因为他想知道,富裕的江苏省全年销售额只有300万的情况下,她是如何在相对贫穷的安徽省一个人做到1600万的销售额的。

随后她便被派往江苏,在南京当时她面对的不仅仅是客户挖掘,更是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但她依然做到了虎口夺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而让本人也在格力站稳了脚跟!

3、抵挡诱惑,危难之时显身手

1994年,格力电器面临了巨大危机,在公司内部出现了“集体大离职”的事件,倘若这次事件不能及时解决,对格力来说必将是一场大灾祸。

董明珠也正是在这时,被朱洪江任命为公司经营部部长的位置,这个位置对格力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显示出了朱洪江的智慧和魄力。要知道,当年的董明珠可以说是格力的金牌业务员,在集体大离职中,有竞争对手甚至不惜出年薪200万来挖董明珠。

这在当年万元户还不多的年代,绝对有足够的吸引力,但董明珠不为所动。

因为竞争对手开高价挖人才的方式让他们损失了不少的优秀业务员,而在董明珠出任经营部部长之后,与朱洪江开启了一段“朱董配”的新时代。公司慢慢又开始实施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坚决不用从竞争对手来的业务员。

董明珠作风强硬,甚至为了原则不惜得罪人,面对质疑她这样回复道:“为什么很多人惋惜乔布斯的早逝呢?那是因为他一生的奋斗精神令人们尊重他、敬仰他。

是啊,董明珠不是乔布斯,她也不需要成为第二个谁谁谁,因为她有一套自己的做人做事儿的原则!

本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董明珠如何从底层的业务员爬升到管理者的事例,下一篇文章,我们来讲一讲她倔强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