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称得上经典,这是很多诗歌迷的观点。正因如此,一首首历经千年岁月的古典诗词,才备受我们推崇。这也意味着,还来不及受到时间检验的一些现代诗人,注定是充满争议的,比如席慕蓉。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诗词迷觉得奇怪,当年席慕蓉的诗为何会那么火。这就像如今很多年轻人理解不了为何当年琼瑶的那些肉麻小说,会有那么大的市场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分析原因,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毕竟席慕蓉红起来时,正是诗坛大师稀缺的年代。徐志摩、林徽因、闻一多不在了,年迈的艾青、冰心很少再出大作了,这是一个大师“青黄不接”的时代。这种理解看起来有点儿道理,但大家别忘了,当时诗坛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实力不差的年轻诗人,比如海子、顾城、舒婷。席慕蓉能在其中占一席,显然还有别的原因。

于是有人找到了第二个原因:当年不懂诗、爱做梦的少女太多了。不可否认,当时席慕蓉的诗迷很多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女,这一点和琼瑶小说的受众有相当部分上的重合。她们在席慕蓉的诗里,向往着美爱情的到来。

因为不懂诗的少女多,所以席慕蓉才会火,这种说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席慕蓉诗的水平。而这还不是对席慕蓉诗“最狠”的批评,文化名人高晓松甚至曾在节目中表示:她那根本不算诗,如果不断行就是一则散文,没有诗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席慕蓉的诗,真的这么没水平吗?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典作《一棵开会的树》、《七里香》咱们就不说了,就说一说曾被高晓松专门挑出来批评的《楼兰新娘》:

1980年,新疆出土了一具3000多年前的“楼兰美女”,这件事让考古界震动,也让世人对楼兰这座西域古城心生向往。文艺界关于这位“楼兰美女”的作品也一下子多了起来,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追热点”,席慕蓉的这首《楼兰新娘》就是因此而作。这首诗问世后,受到了很多诗迷的追捧,风靡网络多年,但高晓松认为:根本不算诗,我个人不喜欢。

一首现代诗的好坏,无非就是3个方面:首先,语言上是否够凝练,这一点是诗歌与散文、杂文、小说有根本性区别之处。其次,是否有韵律之美,现代诗虽不讲究格律,但仍要有“韵”,不然就写成了顺口溜。再次,是否有诗性,诗性是一个挺“玄”的东西,对应的是古体诗的意境之美。

席慕蓉这首《楼兰新娘》,基本上是具有以上3点的。全诗用第一人称写就,共分为5段,每一段都有侧重点,感情层层递进。

从语言上来看,这首诗能篇没用生僻字,只是淡淡写来,却充满了感染力。每段重点词汇的运用,也基本上是粗准的。从韵律上来看,整首诗在结构上是很有特点的,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而它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几个意象的完美引入。想象着楼兰新娘生前的经历,想象着她在这几千年岁月里的心境,想象着她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反复用“斜阳”这一意象,将3000年的坚守浓缩到一个时间点,这是席慕蓉最常用的手法,很高明。

整体来说,这首诗之所以能在众多楼兰诗中脱颖而出,风靡网络多年,原因就在于它是具有诗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当代诗坛泰斗,席慕蓉的诗确实受众比较固定,但我们无法否认它们曾是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谁又能说,当年那些把她的诗抄在日记本上的少女们,就真的不懂诗呢?难道只有活在文艺理论家论文里的诗人,才算是真正的高手吗?

或许持这一观点的朋友,应该去读一读先秦诗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包括的300多首诗作,基本上都是来自民间的无名氏所写,因为在当地有了名气,才被收录。所以从根源上,对诗歌好坏的定位,从那时候开始就是自下而上的。朦胧诗在席慕蓉手上,得到了不小的发展,这一点是咱们无法否认的。至于将来,她能否经得住岁月的考虑,《一棵开花的树》能否在未来的数百年里,仍不被忘记,只能交给时间了。大家喜欢席慕蓉的诗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