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是刘备一生中唯一一次正面击败曹操,迎来了自己势力的顶点。当然我们都知道,刘备势力从顶点衰落到低谷也是非常迅速,其根本原因也是因为“汉中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之前写《看历史真实的“刘备借荆州”》时写道,218年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本意是要配合刘备的汉中攻略,北上对抗曹魏的江夏太守文聘,但是天不凑巧正好遇到宛城的侯音叛变,关羽抓住这个机会,改沿着汉水进军为北上樊城,威震华夏之后许昌震动,这时更不能见好就收回归原战略,只能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在“汉中之战”这个舞台,还有黄忠和赵云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最华丽的一次演出。

“汉中之战”的背景

“汉中之战”是刘备拼尽了全力对曹操占领的汉中进行的一次全面战争。刘备押上了刘焉、刘璋父子在益州积攒数十年的钱粮、物资,更是进行战争总动员,连女人也发动起来进行运输。可以说,“汉中之战”刘备如果输了,那么刘备就什么都没有了。

而对曹操来说,“汉中之战”是一场防御战。曹操自从215年拿下汉中之后,非常让人费解的并没有将汉中打造成一个进攻益州的前线,而是仅仅采用防御措施。在215年,刘备正和孙权在湘水对峙,具体请看看《看历史真实的“刘备借荆州”》,整个益州空虚,而曹操方面无论是刘晔还是司马懿,都建议曹操在拿下阳平关之后趁势攻入益州,而曹操只留下了“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耶?”这样一句让人浮想联翩的话就放弃了进攻,让匆匆和孙权和谈后赶回成都的刘备怀疑不已。

215年,曹操已经到了人生的末年,从青年时想以后墓碑上刻“汉征西将军”到现在已经是魏公,接下来马上称王,他的心态不是我等俗人能够揣度的,也许曹操在想治下稳定的问题,也许是想更稳妥的当周文王,总之曹操留下三大集团军区司令之一的征西将军,就是本文的另一位主角——夏侯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钱玉林扮演的夏侯渊,这是少有的没有换人的配角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控制区的南方部分分为三大军区,分别是合肥军区,由前将军夏侯惇镇守;荆州军区,由征南将军曹仁镇守;以及关中军区,由征西将军夏侯渊镇守。夏侯渊是曹操的宗族,“虎步关西”,在征讨关中和凉州时,逐马超、破韩遂,扫荡羌族和氐族,擅长千里奔袭,是曹操宗族仅次于曹仁的重要将领。

“定军山之战”

217年,刘备攻打汉中,首先是张飞、马超、吴兰、雷同攻打下辩。夏侯渊占据阳平关,派手下大将死守险要据点。刘备的攻城演练从217年一直打到218年,不光没占到什么便宜,吴兰、雷同等将还相继阵亡,刘备完全被夏侯渊所压制。

这是非常尴尬的局面,为了化解困境,刘备让关羽沿汉水北上,试图吸引汉中曹军的防守方向,这就是本文开篇时提到的关羽的“襄樊之战”的原因。

218年七月,刘备率领大军来到阳平关外,和夏侯渊、张郃对峙,同年九月,曹操率领人马来到长安,战役到此时已经是国与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了。

219年春,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从阳平关渡过沔(miǎn)水,占领阳平关身后勉县以南10里的定军山,定军山是勉县的制高点,可以俯视勉县守卫,也可以居高临下袭击勉县。

夏侯渊不能放任刘备占领制高点,于是和张郃率军出阳平关与刘备争夺定军山。法正献计刘备,刘备军声东击西,先攻打张郃,迫使夏侯渊分兵去救张郃,与此同时黄忠突袭夏侯渊,而夏侯渊作为主帅带领少量士兵抢修被刘备军烧毁的营寨鹿角,黄忠见夏侯渊人少,猛冲夏侯渊,乱军中将其杀死,这就是定军山的故事。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王洪涛扮演的黄忠,他在2008年的电影《见龙卸甲》中还是扮演黄忠

在《三国志》中,《刘备传》、《黄忠传》都提到了“(一战)斩渊”,在《夏侯渊传》、《张郃传》中只是提到“渊遂战死”和“渊遂没”,没有说是怎么死的,因此有一种说法是夏侯渊死于乱军之中,但无论如何,黄忠主导的这次交锋是不争的事实。

在整个“三国”时代,军中主帅被杀是非常影响军心的一件事,实际上一共也就是两次。第一次是200年关羽斩杀袁绍军主帅颜良,取得了白马之战的胜利,再一次就是219年的黄忠斩杀曹操军主帅夏侯渊,也可以说从这一刻起,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

“汉水之战”

夏侯渊死后,曹军士气大跌,军心非常不稳。张郃等暂时统帅残军,安抚军心。曹操于当年三月来到阳平关,但全军士气已失,曹操能考虑的,已经不是败中取胜,而是如何体面的撤出战场。

刘备则面对曹操显得信心十足,他认为,曹操的到来并不能改变什么,战争结局已定。刘备军在山上扎营,与曹操相抗衡。

曹操远来携带大量粮草,黄忠对赵云建议去劫粮,赵云表示同意,同时谨慎的和黄忠约定回营的时间。黄忠前去劫粮,过时不归,赵云留张翼守营,自己只率几十名骑兵前去寻找黄忠,正遇上曹操亲帅大军,赵云居然仅凭几十个人,一次次冲杀,且战且退,打乱了曹军的部队,赵云部将张著受伤,赵云又一次冲杀,救出了张著,回到营寨。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杨凡扮演的中年赵云,也是公孙瓒的扮演者

曹操迅速整顿军马,追击前来。张翼要闭门守卫,赵云认为自己兵少,不宜死守,于是摆出空城计,曹操军在营外,见营门大开,不敢进入,向后退去,赵云在后面放箭冲杀,曹军自相践踏,坠入汉江中淹死的无数。

这是著名的“汉水之战”。“汉水之战”并没有发生在主战场,史料记载颇为不详,但朱熹等史学家都认为“汉水之战”是导致曹操撤兵的直接原因,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三月曹操来,到了五月,都没等到曹彰来,曹操就撤兵了。

“汉水之战”的凶险程度非常惊人,可以和后世淮南二叛时文鸯的单骑冲击相媲美。刘备听到后大为惊讶,说“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汉中之战”的后果

史书上对“汉中之战”的记载非常少,仅仅是寥寥数语,但这确实是国与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刘备方面已经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曹操也统帅了十余万军马。被诸如“刘封挑战曹操”和“王平投降刘备”等只言片语的记录掩盖之下,是在冷兵器时代刘备方面将领的个人勇武,为一场大规模的作战画上了句号。

“定军山之战”和“汉水之战”后,曹军面对主帅被斩,援兵中计后大败的局面,已经完全军无斗志。冷兵器似乎带的战争,大多数都是靠士兵的信心去打。我们现在很难想象的是,古代战争,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击杀”而是“击溃”,被击溃的士兵完全可以像雪崩一样冲垮自己的阵营,让更多的士兵加入“雪崩”,而且这种吓破了胆的士兵,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恢复军心,所以短时间内曹操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撤兵了。

再有就是,临阵换将是兵法大忌。曹军这里虽然不是主动换将,但客观上主帅从夏侯渊变成了曹操,自然造成了混乱与不熟悉,更不要说在夏侯渊和曹操之间还有一段时间张郃是总指挥,不同的指挥系统之间的差异,让已经士气低落的曹军更加雪上加霜。

而刘备方面,这是刘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正面击败曹操,带来的心理上的自信与勇气是不言而喻的。而刘备随之的进位汉中王更是这种信心的体现,刘备终于有资本有力量可以和曹操掰一掰手腕了,也终于可以让身边的人相信自己可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了,这就有了接下来夺取上庸三郡。只不过,刘备的华丽篇章在顶峰位置突然就戛然而止了。

223年,伐吴失败后在白帝城弥留之际的刘备,是不是想到了自己在219年人生最辉煌时说的那句话——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最后及其他

“汉中之战”后,曹操迁出了治下汉中的全部人口,留给刘备一座空城,刘备不得不从益州不断的往汉中迁人口,客观上加剧了刘备势力内的劣势。

曹操撤兵之际,发生了著名的杨修“鸡肋”典故。早就对杨家非常忌惮的曹操趁机杀了杨修。小时候总以为杨修耍小聪明导致丢了性命。其实杨修出自弘农杨阀,东汉时期四世五公,比袁绍的袁家还NB,是整个黄河以北的顶级门阀。和这样的人家比,曹操天生的比对方矮一头——其实论个子的话基本上曹操见谁都会矮一头——没事还要想办法杀杀他们的锐气呢,何况又是自己跳出来撞到枪口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毕彦君扮演的杨修,他同时还是董卓剧本的李儒扮演者。总所周知,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后急忙逃离相府,在门口遇到李儒,李儒盯着他看了半天。曹操心里想,小样,等你变成杨修我再砍了你

刘备获得了汉中,获得了从益州前往关中的大门。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刘备势力来说相当于是国家的门户。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选汉中太守,大家都认为这个职位是张飞的,张飞自己也这么认为。而刘备却慧眼选择了魏延,问及时,魏延说:如果曹操倾天下而来,臣为大王拒之,如果曹操派将领带十万兵来,臣为大王吞之。

汉中也正式成为刘备势力的最前沿阵地,从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到263年钟会伐蜀,汉中在魏延、姜维的打造下成为坚不可摧的基地,甚至在263年刘禅投降后汉中仍然有汉城和乐城两座城在蜀国的手里,从中可见汉中的牢固以及魏国对汉中对蜀国的重要性的认识。

有关这个“认识”以及从中推测出来的灭蜀真相,请看《钟会伐蜀》

再说两句其他的,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定军山》,谭鑫培先生主演,老先生演黄忠。

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剧照

这部电影,拍摄于1905年,我相信应该没人看过,但是在2000年夏雨、刘佩琦还拍过一部以讲述1905年拍摄《定军山》电影的电影,名叫《西洋镜》,其实是可以看一看的。

《西洋镜》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