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摘自毛泽东1920年3月14日致周世钊的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牛出栏解读: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情景,伟人青年时期就非常有主见,拥有独立之思想。

五四运动爆发后,给中国大地带来一股新思潮,青年人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然而真实的历史比我们想象中复杂,五四运动解放了青年思想,随之也带来一个副作用。

中国人在文化方面,开始表现出过于急切与偏激的情绪,主要表现为过于保守和过于激进的思想交锋。

一方面,学术界出现大面积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的不良现象。比如,有人主张不能再使用汉字了,中医不如西医科学等偏激与荒谬的思想言论。

另一方面,有些学者又过于保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正统和主流,全盘否定与拒绝学习西方。认为西方学说都是歪理邪说、奇技怪巧,没有什么好学的。

总体来说,五四运动以后,国内主张全盘西化的声音占据上风,尤其是思想激进的青年群体表现更为突出。

但是青年毛泽东是一个例外。

在长沙读书,他打下深厚的旧学功底,并给自己制定了自修计划,开始接触西方著作。来到北京后,他大开眼界,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潮,又开始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如痴如醉地学习西方哲学。

伟人青年时期,具有辩证的视觉,既热衷学习中国传统旧学的经典,也同时乐于接受西方新学的洗涤。把旧学与新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明,两种看似矛盾对立的学说有机统一起来。

换句话说,伟人青年时期就有独立之思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贯中西。

当时,有志青年都热衷去外国留学,希望通过海外镀金,来增加阅历,扩大自己视野。

而青年毛泽东选择留在中国,悉心研究中国国情,并在名师杨昌济教导下认真研究西方文明,没有出国就做到视野宽阔,形成了独立之思想,对中西文明有本质上的认识。

当然,这受益于名师教导,贵人引路。

伟人这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包容并蓄的思想,海纳百川的格局,贯穿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在哲学、军事、政治、经济方面都得到淋漓致尽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以哲学为例。

伟人的《实践论》《矛盾论》,就充分展现了学贯中西与独立思考的学术风范。

在寒牛出栏看来,《实践论》是世界知行哲学集大成之作,文章既吸收了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认识论思想,也蕴藏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知行观。

《矛盾论》更甚,它是世界辩证法集大成之作,既大量引用与吸收了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也悄然传承了中国传统阴阳之道。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西文明的哲学精髓,在“两论”得到很好的交融。

诚然,伟大领袖是技艺高超的文化思想焊接工程师,他用精湛技巧和辩证视觉,撰写了可以传承春秋的哲学名著。

当然,这两本哲学名著,还脱离不了当时特殊的革命环境以及伟人在革命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三方面的思想汇合,让“两论”跃升为尖锐的思想武器,解放了党政军民的思想,也成就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总之,没有独立之思想,就没有经典之巨著。

关于《实践论》的经典。

主要表现在它跳出了哲学的框架来谈革命,又跳出革命理论束缚来谈哲学。

总结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规律性,告诉我们做工作,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这样才能获取胜利。

万变不离其宗。

人类要改造世界,人们要改变命运或改变世界,都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而《实践论》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和事物,洞察世界的本质。

《实践论》所总结的认识规律,不仅可以解释革命事业,同样可以解释经济发展,包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在内。

读懂《实践论》,能提高我们的洞察力。

实践论提高你洞察力寒牛出栏购买专栏(寒牛出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