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现在这基本是全民共识。但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革命党人占领长江以南,发布《汉口会议》直接称:“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却致电袁世凯,解释原因称东南各省久缺统一机关,行动困难,总统之职只是暂时担任。

而此时清廷内部一致意见是“非袁不能收拾局面”。提出此种想法的,还有在华各国公使。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中国,所有人都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也只能是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

家族庇护,少年得志,总督朝鲜

辛亥革命能够用比较和平的方式解决,很好地展现了袁世凯的能力。

袁世凯出生于是河南项城大家族,在他之前,家族里已经有几代人做官,最高的做到漕运总督,一品大员。

家族人重视教育,但袁世凯两次科举都没有中,22岁投奔淮军将领吴长庆。第二年,朝鲜爆发暴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进朝鲜镇压,战斗中带头冲锋。吴长庆在呈报中赞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并报以首功。

吴长庆给袁世凯请首功,在于袁世凯的表现,也在于家族渊源,算是吴长庆向袁氏报恩。

随后,23岁的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

1884年,袁世凯指挥清军击溃觊觎朝鲜的日军,并挫败朝鲜甲申政变,被李鸿章赏识,次年被擢升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总领朝鲜事务,常驻朝鲜,位同于朝鲜太上皇。此时,袁世凯26岁。

虽有家族荫庇,个人才干也确实了得。

之后,袁世凯在朝鲜当了9年总督,于甲午战争前回国。在朝鲜,袁世凯的工作目标是“明尊亲之义,定摇惑之志,内修政治,外联邦交”,为达目的,不止一次策划废黜朝鲜国王李熙。有些手段有些过激和粗暴,但有效限制了日、俄对朝鲜的渗透,也算不辱使命。前后,袁世凯在朝鲜待了1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站练兵,掌控北洋新军,左右逢源

袁世凯在朝鲜有练兵经验,又和日本人在朝鲜交锋多年,知道新式军队比当时的清军厉害的太多。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更促生了他选练新军的想法。

此时的袁世凯已经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本,还有家族力量作为后盾,又得到了李鸿章等人的支持。甲午战争,清军的惨败让清廷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袁世凯给光绪帝进献万言书,详述利、弊、方法。同时,奕訢、荣禄等王大臣也联名奏请袁世凯。于是,光绪帝即刻擢令袁世凯操练新军。

光绪

袁世凯能得到各方势力的认可,这确实让人惊讶。

袁世凯以德国为蓝本,用德国教官,采用全西式方法,兵源来自鲁、苏、皖、豫等地,步兵2250名,骑兵300名,再加上4750名定武军(便是后来的辫子军,张勋的嫡系),就是这些人,后来发展成北洋六镇。

清军一镇大约12500人,第一镇是旗人不归袁世凯管,其他5镇只听袁世凯一人号令。这是袁世凯最大的政治资本。他训练新军,第一要务是忠诚,但忠诚的对象是他自己。可以说,北洋新军是袁世凯的私人部队,公为私用,袁世凯便是在这开了头,也由他开了军阀的头。

还有一件事情,让他更加迅速地成为权臣。戊戌变法受到慈禧等人的掣肘,康梁和谭词同等人计划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杀掉荣禄。而康梁等人把计划成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袁世凯身上。最终袁世凯告密,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软禁,慈禧掌权。

袁世凯立功,自然得到慈禧赏识,加官进爵。

在这个事件上又让袁世凯成为了关键人物,如果他按照康梁的指示,中国历史将因他而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是有能力的,他是政治家,更是生意人

北洋新军虽然发展迅速,战力很强,但并没有打过什么仗,因为没有损耗,所有实力增长更快。

并不是没有仗可打。

八国联军进京,北洋新军就成功错过,而义和团运动,新军也没有受到损伤。

袁世凯不但练兵,同时,袁世凯干了很多大事。他兼任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及会议商约大臣。他还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而且做的都颇有成效(山东大学、京张铁路、天津警察系统都是他主导的)。

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当时给国人的感觉是,没有袁世凯不能做的事情,也没有他做不好的事情。

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溥仪继位,其父载沣是摄政王。袁世凯势力太大,威胁到皇室,加上袁世凯告密事件,载沣对袁世凯早有怨恨,便立即解除了袁世凯的所有官职,此时是1908年。

即便赋闲在家,但他经营了23年的政治集团依然在他掌握之下。

袁世凯在做很多选择的时候,并没有家国情怀,也没有具体的理想和抱负,只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典型的商人思维。

三年后,辛亥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和平解决,功劳应归于袁世凯

打响起义第一枪的,是北洋新军第八镇,驻扎武昌的新军,只一天,便占领了整个武汉。而后,各省纷纷响应,到南京被革命军占领后,长江以南全被革命军控制。

虽然控制江南,各省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联系,算是各自为政。即便各省军力相加,也抵不过清廷掌握的军队,实力更是远远跟不上。

上下都是要启用袁世凯的声音,连外国使节都在游说载沣,不得已只能紧急启用袁世凯。

袁世凯对革命党人采用边打边谈的策略,革命军在北洋新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对清廷采用的是威逼利诱的策略,用法国皇室在大革命中的遭遇作为例子,提议溥仪退位,走向共和。

最终,两方面都被他说好了。清帝退位,革命党人接受袁世凯为大总统。

在历史上,朝代和时代更迭,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无数生灵涂炭,能有此种文明、平和的方式交接,确实是大功一件。

从名望、声誉、实力和影响力来说,袁世凯是当时大总统的唯一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护了国家统一,这不得不说做的很好

在武昌起义发生之后,各省纷纷响应,随后便开始对外宣称自治或独立。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各省军阀迅速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孙中山能急流勇退,也是出于此方面考虑,如果不接受妥协,打不过袁世凯,全国也因此更乱了。

袁世凯的出山,震慑了各省军阀。因为这些军阀大都是从袁世凯的新军里走出来的,对袁世凯的能力和实力都有所忌惮。

与此同时,清帝退位,边关地区的形势便有了松动,特别是西藏、蒙古和新疆地区。虽然在1912年4月22日,袁世凯发布的大总统令中明确宣告蒙、藏、回疆各地方的一切政治俱属中国内政,但各方势力依然蠢蠢欲动。

首先,英国公然表示不承认中国关于对西藏主权的宣示,以麦克马洪线制造了中国和英属印度的领土争端,英方代表在西姆拉会议上企图用欺骗手段让中方在条约草案上“草签”,被袁世凯政府一口回绝,最终西姆拉会议没有产生中国政府作为缔约一方的任何协定,而“麦克马洪线”也未获承认,成功捍卫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外蒙古在俄国的鼓动下独立,致使内蒙古局势不稳。袁世凯对此保持高度警觉,软硬兼施,任命贡桑诺尔布为民国政府蒙藏事务局总裁,晋封大量蒙族上层人物为亲王,使内蒙王公数量比清朝时的数额增加了几倍,终使内蒙古王公们放弃了分裂图谋,诸多已逃往外蒙的蒙族人陆续返回,后来,经过袁世凯立场强硬的谈判,外蒙于1915年6月7日取消独立,俄国只得承认外蒙为中国领土。

对待满族皇室,袁世凯提供了丰厚的待遇,也打消了他们的所有顾虑。至此,满、汉、蒙、回、藏依然在中国治下,阻止了分裂,确保了统一的状态。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三年后,复辟帝制,但仅仅过了83天,便主动取消了帝制。1916年6月,袁世凯因尿毒症死亡。这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没有算计好的行为,这都是拜他儿子袁克定所赐。所以,临死前,袁世凯指着袁克定的鼻子骂“欺父误国”(袁克定被称为民国四个字,他的故事以后再讲)。

袁世凯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袁世凯的名声并不好,他之后的任一政府都没有说过他的好话。而从他常驻朝鲜到称帝之时,他在当时社会的名声和口碑都是极好的。

即便他在处理和日本的《二十一条》谈判中,都表现的可圈可点。现在回头看,他当皇帝,也有些“陈桥兵变”的意思。如此精明的一个人,是不可能不算计好的。

他没有政治抱负,没有个人理想,也没有太多家国情怀,但他确实是个做事的人、是个精通人事、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人。他所有的出发点是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扩大个人实力和影响力,攫取能拥有的所有资源为我所用。

用一个时髦的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