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55期:

从戊戌变法到庚子事变,相关的史实前面几期已经讲得很详细了,我们下面几期要回归剧情了。

在《走向共和》中,有这么一段剧情,当时的北京城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清军、义和团跟洋人打成了一团。而东南各封疆大吏们却都在按兵不动,并且以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为首的官员与洋人签订了东南自保协议。

随后慈禧太后要求李鸿章赴京的命令传来,与此同时,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也到了李鸿章府上……

那么梁启超此行究竟为何而来,李鸿章又为什么拒绝了他的好意呢?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55期:李鸿章说的“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是真理,还是推卸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历史这种东西,很难说得清,反而是越久远的史实越不会被人怀疑,毕竟流传至今的史料少。反而是离自己越近的,越难说得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所看到的内容截然不同。

所以,人们常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诚然不假!

在庚子之变中,人们对这场浩劫的始作俑者评价也是分化严重,有人会认可义和团的行为,有人则会痛心义和团的行为,也有人会理智看到行为背后的东西。

旁观者尚且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更何况当时陷于其中的人们了,正因如此,历史才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走向共和》不过是众多对这段历史猜测的一个视角罢了,毕竟有些事情史书上没有详细阐述,有些事情就算讲了,也需要我们自己去猜测行为人背后的动机。

当慈禧太后的旨意传到两广总督李鸿章府上后,李鸿章对这条北上的命令有自己的看法,他通过跟红儿抽打陀螺表明了态度:

“我又得去卖国咯,当汉奸,卖国,当汉奸,卖国!”

随后,梁启超就登门了……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既然梁启超来了,那么自然是带着目的来的,他就目前的局势给李鸿章带来了三条良策:

上策,摆脱朝廷,两广自立,挥军北上,然后建立君主立宪国家,李鸿章当总统。

中策,听从号令,北上勤王,剿灭义和团,然后跟八国联军重修于好。

下策,奉诏入京,跟八国联军谈判,给清廷擦屁股,自己落入虎口。

二、

三种应对之策,不用说,前面抽陀螺的时候,李鸿章就已经表明态度了,自然是选择了最后一条。

同时拍了拍梁启超的肩膀,说自己也是康党,还因此被慈禧太后怪罪,背了黑锅。但我还是要北上,以便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说了一句名言: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

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李鸿章说的这句话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捋一下庚子之变的时间线,以便对此时李鸿章的处境有个更深的了解:

1900年初,义和团运动愈演愈烈,清政府有人在镇压,有人在支持,随后在支持派的引导下,义和团进了京。

见清政府剿匪不力,5月份列强们召开多次会议,最终决定向北京各使馆派兵,以保护各国使馆工作人员以及教民。

6月初,大批义和团团民涌入北京,开始焚烧教堂,攻击教民和洋人,西方列强们震怒。

6月10日,西摩尔率领2000多名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第二天就在廊坊跟清军和义和团打成一团。

6月16日,联军舰队开始进攻大沽口,慈禧太后宣布要解散义和团,与此同时下令让李鸿章速速进京。

6月18日,荣禄搞到一份外国人的最后通牒,里面讲了要慈禧还政给光绪帝的要求,慈禧怒了,转而支持义和团灭洋。

6月21日,慈禧太后下达向万国(十一国)宣战书,并下发给各地方大员。

8月14日,北京城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我们再看看一下李鸿章北上的时间线:

6月16日,李鸿章接到慈禧旨意,让他进京,但当时的李鸿章是这样回复的:

“沽口禁商船,沿途拳匪布满。兄奉召,竟无路可达。”

6月25日,李鸿章才收到盛宣怀转发来的宣战诏书,他回答是: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7月份,朝廷多次催促李鸿章北上,其中7月8日,更是恢复了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此时的他应该到上海了。

7月23日,慈禧太后已经急了,要求滞留上海的李鸿章速速进京:

“叠次电谕李鸿章兼程来京,迄今并无启程确期电奏,该督受恩深重,尤非诸大臣可比,岂能坐视大局艰危于不顾耶。著接奉此旨后,无论水陆,即刻起程。”

9月30日,李鸿章到达天津。

10月11日,李鸿章到达北京。

在《走向共和》的剧中,这段剧情发生在慈禧和光绪帝西逃之后,但实际上梁启超要想在广州见到李鸿章,最迟也得是7月初。按照前面的时间线,北京的战事还处于一团粥的时候,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分析李鸿章说这句话的含义,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

可以说,此时的李鸿章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对于大清的未来,他感到了迷茫:

这时候北京的状况他是不清楚的,太后会不会被联军抓,他也是不清楚的,一切都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他开始动身北上。

首先,面对梁启超时,他是自称为康党的,除了有套近乎拉近关系的原因,也从侧面表明,他也希望大清能有所改变,他是支持变法的。

后来李鸿章临终前就给慈禧太后写过一封信,里面就阐述了希望变法的建议:

“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其次,作为洋务派领袖人物,他也不是没有对大清朝的未来做过设想,也是用自己的方法去做了尝试。可最终的结局告诉他,你的方法行不通,现在有更好的方法摆在你的面前,你要革命吗?

对于一个已经风烛残年之人来讲,这个世界已经不属于他了,他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做新的尝试,所以,这个尝试就给你们这些后生吧。

最后,既然李鸿章知道自己的方法行不通了,就算不革命,也可以置身事外啊,为什么还是要北上卖国呢?

李鸿章从小读的就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他能坐到这么高的位置,也是凭借着自己的儒生身份。他先是效忠于曾国藩,后来才是皇上和太后,他也属于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让他自己革自己的命,难。

五、

而且,当时的朝局也由不得他不北上:

虽说东南已经互保,但也是各怀鬼胎,每个人背后都有着西方势力操纵着。梁启超说得很好听,大家会推举你李鸿章就任大总统,可是自从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的基本盘就崩了。

即使到了两广,也不过才半年而已,他拿什么去驾驭这个位置,依靠孙大炮吗,别搞笑了。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大清国,根本就没有君主立宪的土壤,即使到了大清即将灭亡的前夜,内阁都有了,大家也还是没搞明白啥叫立宪?

满清政府再窝囊,在大清国的地面上也是最强大的力量,自己抗旨不尊,不仅道义上上不去,自己的基本盘也会崩。毕竟李鸿章是依靠满清政府才获得如此大的权力,更何况此时自己的实力也不允许,李鸿章根本没得选,只能继续北上。

也就是说,李鸿章认为,自己北上谈判,是属于他这一代人的职责所在,至于推翻清政府,那是你梁启超这一代人需要做的事。

等同于,他也认为革命是一条可选的方案,毕竟让满清政府自我改革,太难了。

那么,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李鸿章说这句话有没有问题呢?

正面例子上来讲,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可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办到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秦国的君主,从商鞅变法就开始了,历经7代,励精图治,一步步走到了最终的大统一。

就算是满清统治中原,也不是一代君王就能实现了,也是经历了好几代人,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帝,才完成了最终统一。后来的准噶尔汗国被彻底灭掉,把天山南北并入版图,更是延续到了乾隆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

但是换一种视角去思考这句话,也能得出另外的结论:

人都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就李鸿章而言,可以为他找出一万种理由开脱。但他讲的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可就不仅仅指他自己了,而是指跟他同一代的所有人。

就像前几天上映的《一点就到家》一样,哈利波特说过,人总是在正确的事情和容易的事情上做选择。相对于否定自己一生追求的东西,否定帝制,这太难了,他们不过是选择了容易的事情。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接往后推100年,这100年间,中国还是那么落后,文盲遍地,经济落后,受人欺负。而隔壁的日本,却短短几十年,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翻过身来就骑在了大清头上。

从1945年打跑了日本人开始,再往后推70年,这成就就海了去了,文盲没有了,国家统一了,男女平等了,再也不受人欺负了,中国也成了全世界唯一的全产业链国家。

老人们也常说,他们是两代人,干了几代人没有完成的事!

一代人只能办一代人的事,这其实是懦弱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说辞。就像很多父母一样,抽着烟、喝着酒、打着牌,回头给了儿子一巴掌,你爹就这么大本事,要想发家致富,你小子得好好读书。

前段时间不是也有富人在抱怨嘛,我们全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寒窗苦读十年书?

有些事一代人确实做不成,但是你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有没有以身作则。同样,如果明知道这条路走不通,还在幻想着他能好起来,这就是痴人说梦了。

如果总是拿着后人肯定比我们聪明,他们总会有办法的态度,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也让后人更加痛苦。

我叫杨角风,我们讲的并非《走向共和》,而是这段沉重的历史,以及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第55期到此结束,下期更精彩,喜欢就请关注吧!